高中生物教学的新课导入

2014-09-15 09:32刘广泉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导入生物教学高中

刘广泉

摘 要:课堂导入的主要教学功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确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无论哪种类型的课堂导入都不应占用太多课堂时间,也要避免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只顾吸引学生眼球而缺乏指向新知识的功能。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53-02

课堂导入的主要教学功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确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本文针对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联系实际导入

高中生物教材中问题探讨部分是新课导入良好的教学资料,用生物文本的问题创设情境,联系实际直接导入,简洁明了,直接零距离的亲近文本,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能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生物的活动中去。。例如选修三《胚胎工程》教学时设计如下问题:牛的繁殖率非常低,一头牛一年只能繁殖一头犊牛,现有一雄一雌两头良种奶牛以及数头本地奶牛,试问采用何种措施可在一年内繁殖数头良种奶牛?阅读材料并且结合已学过的现代生物技术思考。这一导入法不仅使学生感到实际、自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教学的的后续实施做好心智准备。

二、复习导入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充分发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旧知识带出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例如:在设计“DNA的复制”这堂新课导入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在此基因上提问:“DNA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复制? ”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继而引入到DNA的半保留和按碱基互补原则复制的新课学习当中。

三、直观演示式导入

直观演示式导入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如进行必修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演示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新鲜肝脏研磨液(内含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结果(气泡产生的速率),并进行比较,进而得出酶具有高效性,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认识抽象的知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问题串导入

例如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设置如下问题

以教材P81图4-17 密集的羊群为背景设问: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存,草原上牧草和羊如何获取和利用能量?获得的能量能被其生命活动全部利用吗?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直接从外部环境获取什么形式的能量?生产者以什么方式获得能量?获得的能量以什么形式储存?照射到牧草上的太阳能被牧草全部固定吗?

五、生物学史导入

即通过介绍与所要讲授内容有关的生物学史来导入新课。生物科学史是人类探究生命奥秘的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人类对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逐步形成的,体现了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系统的知识结构,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应用生物科学史开展教学能对生物学难点的突破起到独特的作用。如在讲授必修1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时可以如下导入: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斯帕兰札尼设计这个实验想要证明什么问题呢?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再如在讲授必修2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时可以如下导入:在一个圣诞节前夕,道尔顿给他的妈妈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子作为圣诞节礼物。当妈妈看到袜子时,感到袜子过于鲜艳,就对道尔顿说:“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尔顿感到非常奇怪: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为什么妈妈说是樱桃红色的呢?疑惑不解的道尔顿拿着袜子又去问了弟弟和周围其他的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看法相同以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对这件小事没有轻易放过,他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那么,色盲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为什么道尔顿和弟弟是色盲而妈妈和妹妹都正常呢?色盲有什么遗传特点呢?

六、巧设悬念导入法

设疑置问可直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因为学生的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教师巧设悬念,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学生才会产生急切的“愿闻其详”的心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七、事例导入法

是指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生物学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在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我才用了这样的导入方法,自然界中有很多奇妙的生物他们有着自然赋予的神奇的功能,有种植物叫“见血封喉”它的毒液能够让动物在七步之内毙命,眼镜蛇和蝮蛇的毒液能杀人于瞬间,河豚虽然美味但是河豚毒素却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为什么这些毒液的作用如此巨大,它们的作用机理到底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事例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气氛,

八、广告、谚语、典故、诗词导入

例如:用广告语“万丈高楼平地起,层层都是‘钙起来”、“用心的妈妈会用‘锌”等广告语导入必修一《无机物》的学习;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下接第354页)

(上接第353页)凤生凤”等谚语导入必修二《遗传变异》的学习,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诗词导入必修三《植物向光性》的学习。这种导入方法能很好的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然,不同的课型所用的导入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型、教学内容、学生学情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但无论哪种类型的课堂导入都不应占用太多课堂时间, 一般控制在3—4分钟,过长则喧宾夺主,也要避免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只顾吸引学生眼球而缺乏指向新知识的功能。如何选择恰当的导课方法,需要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反思、完善和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导入生物教学高中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