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4-09-15 09:32郑玲玲李灵仙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

郑玲玲 李灵仙

摘 要: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真正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媒体为中介,素质、能力为主线的整个课堂系统运转起来,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87-01

借助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营造有效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育资源集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同时,最大限度营造有效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扣击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课时,先播放一段瀑布风景的录像。“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壮观景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再按“看画面——读古诗——看画面”这一程序,图文结合,诱发了想象,理解了诗意,有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突重排难,启迪思维

解决教学重点和教材难点,是教学的关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形象,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活动中进行深度思考,产生假设与推段,引起想象与联想,发展发散与聚合等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林海》一课时,先打出大兴安岭全貌的投影片,采用播放录象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大兴安岭幅员辽阔、树茂林密、一片葱葱笼笼的壮美景象,从中领会到了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大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在教学大兴安岭各不相同的景物时,则采用投影片放映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个画面,体会作者对岭、林、花等特点的具体描写。学生通过投影,可直接从画面中找出来,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如教《荷叶》一文,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1)、使用网络资源的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

(2)、学习荷花的样子时放一段网络资源中有关荷花的视频片段,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荷叶的挨挨挤挤。

(3)、学生配乐读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电子课件填空练习,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大训练力度。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2、提高学生识字和用字的能力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节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媒体手段的使用,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全新的阅读与检索方式的出现,培养新的阅读能力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信息技术课应教会学生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进行阅读,提高学生高效率地阅读和检索大量信息资料的能力。比如通过网上浏览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电子读物以及使用计算机进行高效率的检索式阅读。

4、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及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网络资源的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为学生的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猫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就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中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借助于电子邮件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协作学习,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来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