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幼儿构建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2014-09-15 09:32孙娟娟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教育环境和谐幼儿教育

孙娟娟

摘 要:心理健康是孩子健全的体魄和人格基础的重要保证。幼儿园应该积极地创设和谐的、健康的心理环境,使孩子在适宜的心理氛围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和谐;教育环境;双边活动;家园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90-02

健康是人人追求的永恒目标。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1989年该组织又作了新的补充:“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常听闻报道孩子因承受不了心理的压力而选择极端的处事方法,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我们确实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对其心理健康,我们关注多少,又了解多少呢?该给孩子怎样的一个心理环境,这个问题解决迫在眉睫。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创设适宜的环境是儿童“发展的关键”,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幼儿构建和谐文明的心理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为孩子创设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一、和谐的幼儿园环境

《纲要》提出:“幼儿同伴群体与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作为群体式的保教机构,其心理环境包括了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气氛,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风气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1、重视优美整洁、富于教育意义的物质环境创设,这是构建优良心理环境的基础。物质环境要求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环境布置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教育化,园内设备和材料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多种发展需要。

2、树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全园教职工要热爱、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每一项活动中,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

3、建设良好的幼儿集体,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是幼儿园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幼儿归属于幼儿园里的班集体,为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还要研究幼儿的群体问题,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原则,使幼儿个体在集体中得到充分表现,逐渐使幼儿产生自信和自主感;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和谐的双边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唤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幼儿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并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教育活动过程是教师教和幼儿学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并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行为的反思

镜头一:在组织分组教育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就大声地对全班小朋友说:“请能力差的小朋友坐到这边来,请能力强的小朋友坐到那边去”,然后按幼儿根据幼儿的“位置”,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反思: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的心理卫生原则——尊重幼儿。

镜头二:老师声色严厉地说:“今天***又打人了,大家说怎么办?”于是孩子们用手比划着羞那犯了错误的幼儿,接着,教师又大声地对小朋友们发出号召:“下次再打人,我们就不要他了。”接着,所有的幼儿都一齐叫道“出去,出去!我们不要你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常常有意或无意地伤害了幼儿的心理,但并没有觉察到那是一种伤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自身的关注,切实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幼儿的心理是脆弱的,是极容易受伤的,一旦受到伤害,就将会对其今后的人格健康发展带来难以预知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教育的各方面尽量减少对幼儿心理的伤害,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教师要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每个儿童,充分认识心理伤害的严重后果。

(2)加强对自身的情绪调节 教师要善于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要加强道德修养,“以理制情”;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自觉地支配自己的情绪;要自我疏导,不能把自己有不良的情绪迁怒于幼儿;要用意志克服各种困难,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3)坚持因材施教 教育追求的是实现每个儿童“个人的”“自由的”发展,就是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个人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2、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幼儿虽然是个弱式群体,但也是一个社会人,要成为社会化的人,是不可能不受到伤害的。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对孩子进行抗伤害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自己调节心理机能;鼓励幼儿以尊重、平等、真诚的态度与老师与小朋友交往,学会合作处事、学会关心他人。

三、和谐的家园关系

通过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心理咨询室、家访等形式,与家长的交流,帮助家长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开学初,我们班的一个孩子因尿道感染,有一段时间需要经常上厕所,无论在上课、做操、游戏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随之,问题接踵而来——不参加升国旗,不喜欢上(下接第391页)

(上接第390页)幼儿园了。家长常常开导他,减少心理负担。但情况似乎没有好转,于是向老师道出了心声。在家园协作一致,共同帮助,关心爱护下,孩子的“西红柿宝宝”(老师表扬他的小礼物)多了,笑容一天天绽放,终于又一天天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家长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心里充满了感动。在与老师的合作下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应当认识到心理健康关系到孩子未来的一生,所以应做到:理解儿童的心理、尊重儿童的想法,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这才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取得成功和使每个儿童身心健康得到发展的法宝。

正如儿童生态学所强调的“利用环境来陶冶人”,就是通过创设最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环境,来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因此,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效地掌握影响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利用和控制这些因素,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环境和谐幼儿教育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