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2014-09-15 02:27聂洪臣张丽霞高建新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聂洪臣 张丽霞 高建新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类酒店迫切需要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根据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特点,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和实施了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21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试点实践,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紧密围绕我国和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需要,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目标,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为主线,不断深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经过充分的调研与论证,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具有必备的酒店管理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酒店各部门服务技能,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具备酒店各部门业务管理能力与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专业以四星及以上星级酒店前厅、餐饮、客房、娱乐、营销等部门主管、部长、部门经理等为主要就业岗位,以酒店各职能部门执行经理及总监为发展目标。

二、构建工学交替、能力递进“2121”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以专业人才市场调研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酒店管理问题能力与素质为出发点,基于酒店服务流程与管理业务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序化教学内容,校企合作组织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职业化、综合化的酒店管理职业能力培养和考核体系。探索形成了工学交替、能力递进“2121”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培养“善服务、懂经营、会管理”的酒店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

工学交替、能力递进“2121”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专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目标。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内餐饮、客房服务实践交替进行,校外服务与管理岗位实习交替安排,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遵循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分四个阶段渐进式安排教学进程,第1-2学期为第一阶段,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与专业服务技能培养,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工学交替。第二阶段为第3学期,与合作酒店共同组织开展第一轮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主要实习岗位是酒店前厅、餐饮、客房等部门一线服务岗位,在巩固与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水平的同时,使学生从员工的角度初步认识管理,激发兴趣。第4至5学期为第三阶段,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聘请高星级酒店相关部门高管参与教学,使学生初步具备酒店管理职业能力与素质。第6学期安排开展第二轮顶岗实习,由学生自行联系与系部统一组织相结合,以酒店各职能部门的基层与中层管理岗位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1.融入多方资源,培养目标明确

校企共同育人,实行四个融入,即“融入多方资源、实行合作办学;融入企业标准、对接产业前沿;融入岗位需求、突出能力培养;融入企业文化、强化素质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组织与运行,全程都有企业的专家参与,形成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格局,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2.从服务到管理,层级递进,突出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服务到管理逐步递进,使学生的基础扎实、技能过硬与素质全面,为顺利就业和良好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构建层级递进课程体系

基于酒店前厅、餐饮、客房等职能部门管理能力与素质培养需要,以应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从基础到综合,从服务到管理的原则,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设置五个层级课程: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一)公共基础平台课程

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德育、体育与健康、形体训练、形象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基础人文素质,实现身心健康、气质高雅。

(二)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通过开设经济学基础、基础会计、酒店法规、酒店管理概论、客源国概况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酒店英语、前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调酒技术等课程教学,课堂学习与业余真岗实操交替进行,培养学生的酒店各部门一线服务技能。

(三)专业核心课程

聘请高星级酒店相关高管参与前厅客房运营管理、餐饮运营管理、康乐运营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营销实务、酒店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教学。在学生完成第一轮服务岗位顶岗实习对酒店相应管理岗位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主要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与素质。

(四)专业拓展课程

通过开设酒店公共关系、宴会设计、高尔夫服务与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等专业选修课和公选课,拓展学生的求职范围,提高题其职业适应能力,为学生的职业提升奠定基础。

(五)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第3学期组织开展酒店一线服务岗位顶岗实习教学,在巩固所学基础知识与提高服务技能水平的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酒店各职能部门管理业务流程,为下一阶段的校内学习奠定基础。在校内系统学习了酒店各职能管理课程后,第6学期开展管理岗位顶岗实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为毕业后成功获聘酒店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提高保障。

四、小结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改革成效显著,办学质量大幅提升,毕业生职业发展良好。通过实践,充分认识到,只有切实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专业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只有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共建共享,才能使工学交替、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得以真正实施;只有充分运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才能激发当前普遍厌学的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使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洪一,李建求,徐平利 著.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晓明 著.奇迹之旅-解析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创造力培养模式[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涂三广.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要素与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61-65.

[4]单浩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营销,2013(10):322-323.

[5]李晓冬. 建立在学校和企业双方联动基础之上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研究 [J]. 现代营销,2013(2):157-159.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