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体育教学初探

2014-09-16 16:23戴元兴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程素质

戴元兴

摘要:社会的飞速发展增加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身体是进行工作和学习的保证。但对于广大青少年自身来讲,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学业的压力没有时间或者忽视体育锻炼,这就导致我国的青少年在最近几年的普查中身体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

关键词:新课程 体育教学 素质 主体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话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提出来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体育锻炼对于强健个人体魄的重要性。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国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提出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但从我们体育教学面临的现状来看,一些问题的存在和新课改的要求是不适应的,主要表现在:就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女学生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更普遍些,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大,往往逃避上体育课;就学校来说,很多学校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是对体育课的重视不够,如课时的安排得不到保证、体育器材的准备不充分、上课环境和条件还是相对简陋,导致教师的上课内容相对单一;从体育教师自身来说,因为客观教学环境和学生主动性不高的原因,很多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慢慢上进心不足,课堂教学相对松散,个别教师甚至存在着应付、敷衍上体育课的状况。当前,体育课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很难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结合时代对于我们体育教学的要求,特别是新课改的要求,及时做出相应的、有效的调整。那么在新课改下,应该如何开展体育教学呢?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提升个人素质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在角色定位上有一个清晰的标准,那就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那么,何为主导呢?这种所谓的“主导地位”,是与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角色相比较而得来的。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下,基本上是以教师的全面操控为主,其基本形式是:教师先向学生阐述教授内容,然后是向学生示范动作,并讲解动作;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和示范来反复地练习动作,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下,学生只是被动地在学,学情到底怎么样我们教师很难掌控,所以往往造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脱节。

针对这样的问题,新课改下对于我们体育教师的角色就有了“主导者”这一地位要求。首先,所谓主导者,是指我们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放下所谓“权威”的架子,这样就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地交流,有利于我们了解学生;其次,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信息平台”,学生的实际是有差异的,所以他们的问题也是有差异的,我们体育教师要力争成为每一位学生解决问题的“平台”;再次,要努力实现由给学生“一碗水”到“一溪活水”的转变,我们的学校体育,是一种大众化的体育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和形成自己的一些体育爱好,归根结底就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相对科学的体育观,即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一些科学锻炼的技巧,最后伴其终身成长。

而我们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自身重视和加强投入的,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满足学生对于“一溪活水”的需求;同时也要不断地去学习和了解新课改对于我们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和新方法,力争做到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这样我们的个人素质在我们的不断学习和成长中也会并不断地提升,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二、关注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体育锻炼理念。这就意味着我们体育教学效果的呈现最终是通过我们学生的收获和成长来评价的。所以说,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着手。

1.以“情”“感”学。在教学中师生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课改前,教师安排了教学内容和课的任务,学生只能按照要求盲目地练习,学生成了教师课堂摆布的对象,教师成了课堂的中心,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动的感受,学习的情绪受到消极影响。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课堂教学又如何能进行下去呢?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又从何谈起呢?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饱满的热情和情感投入到教学中去,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师生感情升华。

2.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人都是有情感、有思想的,在教学活动中要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朋友,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与学生进行行为、心理的“换位”,引导、激发、帮助学生,使学生获得积极乐学的态度,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游戏课中,教师参与游戏活动,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在各种小型比赛中,教师的介入会使学生感到亲切。

3.学会对教学进行评价。新的课程标准对评价做了重要的改革,构建了多层次的目标体系,改变了过去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体现了区别对待、全面发展、鼓励帮助的评价思想。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什么是应该总结的、什么是值得发扬的、哪些是应该弥补的,作为教师应认真地思考。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受到他人与社会的认同。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细致地观察、分析学生的进步,对于他们点滴的进步都应给予表扬与鼓励,对于部分比较差的学生,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让他们失去进取的信心,应视其优点与长处给予表扬、鼓励,以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当然,搞好学校体育教学还需要学校在教学条件、体育器材和设施方面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的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条件。

总之,在新课改下,我们的体育教师需要完善自身,努力发展,这要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把我们的教育教学搞好。

参考文献:

[1]李琼.对体育课改的反思[J].贵州体育科技,2006(3).

[2]阳后斌.体育教学的教育性——体育课中的德育渗透[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3]陆军.浅谈体育课构建自主学习的方式[J].学苑教育,2010(5).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新课程素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