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艺术生教学管理

2014-09-16 05:16张小颖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化课专业课原则

张小颖

目前,高中艺术班的教学与管理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存在着专业课与文化课顾此失彼,文化成绩受到学习基础较差、方法不当等原因的制约,达不到高考的要求,导致许多考生难以升入理想的大学。艺术教育者要让学生成为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教学要更符合学生的需要,以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初步理清特色高中艺术学生文化课发展滞后的原因

通过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总结了艺术生文化课发展滞后的原因是由主客观原因导致的。

(一)主观原因

1.在学习基础上:艺术特长生在艺术方面具有一般普通高中学生所不具有的特长,如声乐、器乐、舞蹈、绘画等,但在录入高中时的文化课总分与同届文化班的总分低40—50分左右,这就显示了艺术班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的成绩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

2.在学习上:部分艺术生在学习上存在着如学习无计划或无法坚持而导致学习无序、课前无预习、课听讲易走神,听课抓不住中心,不会做笔记,没有复习、总结,学习需要督促,主动性不强等问题。

3.在心理方面:耐挫力低,对学习缺乏信心,面对困难回避、退缩,很难接受教师或他人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和毛病,少数学生产生学习焦虑,学业成绩不如意,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缺乏自信。

(二)社会原因

近几年高考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要求偏低。学生家长、学生错误地认为将来考艺术类高等院校,只要专业成绩好,不一定要有过硬的文化课成绩,花那么多力气不值得等等。

总之,这两个原因不仅导致现在的艺术生的文化课成绩上不去,对艺术的追求也是毫无目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领和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学生呢?

二、构建了艺术类特色高中专业课与文化课相互渗透的有效策略

为了提高艺术生素质,必须要认真考虑文化课和专业课相结合办学思路。

1.将文化课的教学内涵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中,以文化课程促专业课程。把艺术作品放在一定的人文背景中理解;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要先把它的故事背景了解透彻,这样才能演唱好作品。

2.将专业课的艺术形式借用到文化课的教学中,以专业课程促文化课程。充分利用文化课课堂教学这个载体,挖掘学科美育因素,激活课堂教学。艺术是以节奏、旋律,声音等来刻画形象,表达思想、反映生活,要搞艺术,就必须懂得生活,解读人生,仅凭对现实生活的亲身感受是不够的,必须读书学习,从书本中深化这种认知的感受,才能对艺术形式作深层思考

三、提升了学校对专业课与文化课两类课程的教学管理

明确专业课教学原则,即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课内外结合原则、欣赏表演原则,从而改革专业课授课方法,实行了一对一授课制度、分层分组授课制度,优帮差授课制度,建立艺术生个人专业档案等措施。

总之,艺术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具有某种技能和本领,而是要使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而艺术生文化低蕴不足,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品行不端等现实值得重视,怎样在培养艺术生专业课与文化课协调发展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何有效地解决此类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参与文献:

1.廖乃雄.《音乐教学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张飞龙.《音乐研究与教学探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文化课专业课原则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激励理论在中职文化课学习中的应用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文化课教学模式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