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2014-09-16 05:17郝立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性教学方法过程

郝立

听了陶继新老师教育思想的讲座,感受颇深。作为教师的幸福感,在言语间缓缓地流淌出来,让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平安与快乐。我知道,这种长久的幸福来源于我的学生、我的讲台、我的工作。

一、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美,感受幸福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质,让他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陶老师就是坚持这样的教育目的,用智慧的双眼不断地寻求教育过程中的真善美,在发现、提升、实践的基础上,不仅让自己感受到幸福,也帮助他人实现了理想,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是如此。教与学是一个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引导学生成长,学生的美好又在不断丰富着教师的心灵,看着学生在自己的教导下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我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作为一名教师,与我爱的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发现并记录教育过程中的美,我感到十分地幸福。

二、在教育过程中唤醒潜能,品味幸福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是很多时候处于沉睡状态,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唤醒人的潜能,让它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具有“一飞冲天”的潜力,摒弃传统教学中“学生是一张白纸”的观点,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尽力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全盘接受教师的灌输。陶老师通过多个案例来证明人的潜能无限,而教育的功能在于唤醒,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点拨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人师者,引导学生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打造一片新天地,方能会心一笑,细细品味这独到的幸福。

三、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人性,创造幸福

陶老师的讲座中围绕人性列举了很多事例,主要说明一个问题:唤醒学生的潜能要遵循“人性高于一切”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要贯彻这个原则,就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知识和能力并重。应试教育的误区之一就是注重知识的获取,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导致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学习,形成自身的学习能力并终身受益。二是注重人品和个性教育。教育过程中,人的道德品质和性格教育才是重中之重。一时的分数高、一时的事业成功不能代表教育的成功,如果道德败坏、性格恶劣,人的能力越大,给社会造成的隐忧越大。所以说,人性高于一切,要注重人品和个性教育,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言传身教。教育是身体力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不管是知识层面还是道德层面,教师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上几点,尊重并引导了学生的人性发展,就能够创造幸福,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人生。

四、在教育过程中师法自然,享受幸福

教育方法是我们教师要一直研究并探索的重要课题。陶老师提出:取法乎上,即师法自然,真法不落实像。简单说来,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适合自己,符合实际。要知道,教育方法是教育理念的体现,而不是细枝末节的技巧,更不是别人经验的复制,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教师情况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所谓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才能让师生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幸福与教育过程密切相连,在每一次的播种中、守候中、鼓励中,我都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这份幸福指引着我一直前行、一直微笑、一直歌唱。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人性教学方法过程
逼近人性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功能与人性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