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2014-09-16 05:20张丽霞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素材措施

张丽霞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习作,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通常作文,胸中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叶老的话揭示了提高写作的关键在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自然成文。

关键词:素材 作为 措施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一直以来受应该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忽视学生素材的积累,许多学生往往因为无内容可写而在写作时生编硬套,缺乏童真、童趣,内容空洞、语言匮乏。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教师认为作文难教,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低下。因此,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呢?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观念陈旧

教师教学生作文,较多考虑的是使学生在统考或中考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于是往往采取似乎能够迅速奏效的方法,从写什么到怎么写都给学生作了限定,学生作文往往千篇一律。有的教师甚至猜题押宝,考前念上几篇文章,并教给学生所谓的“应试秘诀”,如何把写过的作文改头换面,而忽视了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能力。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连真情实感都难以表达,更谈不上作文的创新了。

(二)形式单一

多年来,教师是上作文课无非是老调重弹的三步曲。即教师作前指导,学生照框作文,最后是教师挑灯夜战,精批细改。这样的作文教学,教师背得滚瓜烂熟,学生听得心烦意乱。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作文就想要完成一项技术任务一样,写够字数,写对格式了事,毫无兴趣可言。

(三)重课堂、轻生活

写作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作文便是“空中楼阁”。但现今作文教学,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初中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心灵,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二、针对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佳作欣赏,激发写作兴趣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都会有《优秀作文选》或者其他的作文参考,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单元的体裁,叫学生去找些有关的作文,然后给一定的时间在班里阅读。我同学生一起欣赏作文的精辟之处,以这种方法来积累素材,丰富写作知识,激励学生写作。

例如,在上《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去找些通过描写身体的某部位来体现父爱、母爱的文章,学生找了很多,有《父亲的脚》《母亲的手》《皱纹》等文章,我们就按照以上的方法来积累,并鼓励学生,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

(二)注重教材语言的积累

在平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把字写清楚、工整是最起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不写别字、不用错句。我通过对学生作文逐字逐句地批改。但是我发现,这种效果并不很好。我便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组织书法比赛,展示学生习作(起初全体学生的习作都要展示,只为了能督促一部分同学把字写工整,后来才展示优秀习作),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这些方法很好地起到了纠偏的作用,让学生的写作基础逐渐夯实起来。

坚持写日记、随笔、读后感,也是提高写作的关键。虽然一直以来都在倡导创新作文,强调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但在实际中,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使得学生只是为了作文而写作,没有让学生养成自觉、自愿构思作文的习惯,作文内容往往空洞无物,有的只是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很少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更谈不上有什么创新。

(三)走进生活,学会积累

郑渊洁说:“经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和别人不一样的经历则是更宝贵的财富。”中学生的经历虽说不多,交际圈子虽说不广,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也很丰富,所以让学生建立一个积累素材的笔记本,每周让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记录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定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及时做好反馈。

同时为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关注身边的景物、人物,学会感悟景物的内涵,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吸取日月之精华,走进学工生活,走进学农生活,走进趣味运动会,走进义卖,让学生把心理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积累下来,这不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吗?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没有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何不让我们助其发现生活中的“美”。

(四)重视写作的中心思想

文章要写出意义,对读者要有启发,虽然中学生的作文做不到令人击节赞赏,但要尽力往这方面靠近,文以意为主,就好像人以德为主一样。作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完全可以打破。写作不要墨守成规、循常习故,要有创意,但是文章总要有个目的,说明一个道理,或抒发某种感情,或赞扬一种品德,或者批评什么行为,读完了文章,让人深思,回味无穷,这就是写作的目标。

(五)灵活批改,及时反馈

学生作文写完后,在讲评课上,选两篇作文,一篇写得好的,一篇较差的,先由学生写出对两篇作文的评语,再跟教师的评语比较,得出好的文章好在那里,差的文章有哪些不足,这样做,对全班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写得好的学生从中得到教训,以后会写得更好,写得差的学生从中可以学到写作的方法,得到提高。另外,对于一些较好的作文,我们把它们贴上墙,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竞争的心理,而且也使他们有一种责任感,增强了写作的投入感。

总之,初中语文作文训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常规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延续性也强。要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长期坚持研究作文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作文教学观念,不断总结作文教学经验,并付诸教学实际工作。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改革教学思路,把传统与创新、实际与想象、鼓励与激趣、传授方法与学生练笔、确定目标与开放作文等方面结合起来,完成好作文训练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素材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