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014-09-16 03:07王艳平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文章

王艳平

随着教材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教学任务加重,在各级各类考试中,阅读能力的考核涉及课内和课外知识,并占有很大的比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感悟能力,一直以来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也是学生亟待解决的一大教学难关。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快速有效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和体会。

一、对每一篇文章都要读熟、读懂,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古人言:“书读万遍,其意自现。”这就是说阅读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及时提醒学生对每一篇文章都要读懂、读透,既能够读出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又能够读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对每一篇文章教学时,都要细致入微地进行分析,从基本的字词句段,到文章的整体结构分析,都要给学生分析清晰。语文阅读教学,仅仅靠教材上的信息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教师必须利用现代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课堂延伸。

比如,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阅读,包括影视作品等。通过上网扩展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尤其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子资源的极大丰富,更加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途径,并且很多电子资源能够为学生提示理解文章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进行任务驱动,阅读要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训练效果

阅读教学的原则就是做到有的放矢,不能盲目训练,要确定一定的训练目标,设计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这样教学可以集中学生阅读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思维,从而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达到读懂文章大意、理解文章精髓的目的。

比如,在进行“写人、写景”的专题阅读题训练时,教师通过问题预设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自主阅读学习,遇到问题通过相互讨论或者网络查询解决,有效提高阅读训练效果。

三、进行分层次训练,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

在阅读分析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思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我们知道,很多阅读题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应指导学生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阅读题的训练。学生通过对简单的阅读题的训练,不仅提高了阅读的速度,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度,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比如,在进行分层次阅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进行记叙文的阅读训练,可以是“叙人”或者是“叙事”的文章;再进行说明文的阅读训练,可以是“科普类”文章或者是“自然科学类”的文章等;最后进行议论文的阅读训练时,可以为学生提供联系生活实际较近的素材进行训练,可以是“说真诚”“谈和谐”等话题的文章。通过阶梯状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做好阅读题的自信心。

总之,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阅读方法指导,为学生提供阅读训练的平台,全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提高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孙凤艳.浅谈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课程教育研究,2013(24).

(责编 田彩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文章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