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2014-09-16 21:27李桂林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语文课程理念

李桂林

2013年2月10日,教育部发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它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发布后,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

一、师德为先

第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持有一颗坚定、执著的心。语文教师要坚持“语文,天生重要”的信念,为培养人提供交流的“工具”。第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唯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处处为学生考虑。唯有相信学生的教师,才能让学生相信教师,相信语文学科的功能。唯有尊重学生的教师,才能利用学生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第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如果语文教师不能以身作则、给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那么还怎么谈以教师的人格来影响学生。

二、理念为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将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师行为。教学理念发挥着旗杆的指向作用,它指引着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尤其是让语文教师明白教学设计的思想是什么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理念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标杆。

三、知识为基

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通识性知识等部分。每类知识都在这一知识结构中充当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体知识是语文教师在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中所学到的关于语文本身的知识,如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等。条件性知识是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论、语文教学设计等相关知识,如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媒体等。实践性知识是语文教师在一线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感悟到的默会知识,此知识是从语文教学论等书本上学不到的。通识性知识是语文教师应当了解的关于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四、能力为重

小学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的能力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分析能力、小学语文教科书分析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能力等。此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语文教科书的课文中渗透着大量的关于如何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怎样办对人民有益的事等素材,当下的语文教科书中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品德、性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责编 田彩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语文课程理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