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2014-09-16 19:35张忠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教学方法

张忠

摘要:课外阅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和重视学生的阅读品位这些策略入手,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人生底色 方法

基础语文教学是应该为学生的发展做好铺垫的,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教师应该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活跃起来。所以,如何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是最主要的问题,我把重阅读放在首位。我们要先打好学生的人生“底色”,读书则是最好的画笔。诗歌唤起我们对美好生活追求,散文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童话让我们辨别真善美以及假恶丑,小说教我们做人之道。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首当其冲。课外阅读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息息相关,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我们都一致认为:如果学生的阅读只是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那么把每天的作业完成后,他们就没有可能去从另外的书本上获取知识。那些从不在课外书上涉猎的学生,从课堂上得到的知识本来就少之又少。更何况从不去涉猎课外知识,这样他们的知识量怎么能得到提升呢?鲁迅认为: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紧紧抱住。所以说,要把语文学好,让素养得到提升,只靠教科书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学生学习语文,要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有人说“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的阅读行为开始得越早,阅读时的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对智力的发展就越有益。为此,我们应从入学开始,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分年级进行具体操作,把“积累经典,享受书香,打好精彩人生的底色”作为阅读目标,为他们选择背诵的诗歌美文,为他们推荐书目去读,激发阅读兴趣,同时教给阅读的方法,真正地促学生发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如何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我尝试着这样去做。

一、开启喜欢阅读的大门

1.多表扬,多鼓励。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去细心地关注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过程,这样便能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从而去表扬他们好的一方面。学生得到表扬的同时,也会把优点更好地保持下去,这样并达到了效果。也可开展“识伟人”“讲成语”“古诗词比赛”等荣誉的评比活动。这些活动也可以让他们提高阅读的兴趣,自身的修养也得到提高,从而,习惯也可很好地养成。

2.教师也需要以身示范,以身作则。阅读不但可以让我们的文化气息变得浓烈,也可以让思维变得更加多样化。这样一来,我们也会变得更加有底气,更加自信,对学生也言,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家一起阅读,可以激发双方的表现欲更加激发出来,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更好地体现,也便于教师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更好地引导。

二、创设浓郁的阅读气氛

1.为让读书的氛围得到很好地发挥,可以在教室内建立一个图书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翻阅,为学生随时读书提供便利。

2.营造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以短信的形式来通知家长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可以给家长发送关于读书好习惯的短信,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得到家长的理解以及认可,使学生在家时也可以涉猎课外知识,课外阅读也会得到很好的保障。家长也可在忙碌之余,和学生一起看书,这样可以在拉近距离的同时,也让双方的知识量得到提升。

三、每天养成看书的好习惯

要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首先,阅读要认真,读书时应静静地与书为友,与书中的主人公一起时而欢乐、时而忧伤,必要时写下读书感受。

其次,还需要一种研究求索的精神。阅读中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工具书、网络想办法找寻答案,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阅读不可“偏食”。学生正处在获取知识的阶段,阅读的重心在于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因此,努力使自己的阅读范围扩大,除了课本外,还应多一些科技书、思想修养书、历史故事书等,多方涉猎,全面吸收,是应养成的又一种习惯。

四、教会阅读方法

读书要有收获就必须讲究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很多:圈点法、比较法、分析法、眉批法、读练法等等。现主要介绍几种适合小学生的几种阅读方法:

1.精思法。读书时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就必须把阅读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收获,就要做到读书时边读边想边勾画。

2.要点法。读书时应抓住主要内容、作品的主要章节、文章的主要特色,特别是篇幅较长或内涵较深的作品,更应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读书时就要边读边悟,写下所思所想。

3.朗读法。对于抒情性较强的作品,例如诗歌之类,可以采用朗读法即反复吟咏,掌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便能受到感染和教育。

4.提纲法。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可分节读,并加小标题,通过小标题的编写,帮助小学生在阅读时理清文章的思路。

5.复述法。一些文章读后能流畅地复述内容,讲清主要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结果,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6.圈点法。在阅读时,对于一些重点的词句用一些简单醒目的符号,在词、句、段上圈点、勾画,把阅读中的感受、体会或疑问标记在旁边。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发育的重要时期,如何实施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打好人生的底色,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课外阅读不仅使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更是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我们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有序、有效的课内外阅读学习,让课内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方法上给予指导,让课内外阅读真正成为他们喜爱的事,让知识的海洋常常跳跃着他们因阅读有所收获的欢快的浪花,只要持之以恒,小溪终将能汇成海洋。

(责编 张景贤)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语文教学方法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