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联合白藜芦醇逆转白血病细胞株HL-60-ADM耐药性的影响

2014-09-17 12:25张复华尹松梅牛国敏杨国雷凌奕文徐嘉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单用白藜芦醇槲皮素

张复华* 尹松梅* 牛国敏 杨国雷 凌奕文 李 蕊 徐嘉愉

(1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2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疾病,联合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缓解或缓解后很快复发[1]。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高效低毒的白血病耐药逆转药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2]。槲皮素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前期发现槲皮素(Quercetin,Que)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降低Bcl-2的表达,同时诱导Bax的表达,启动Caspase-3级联反应诱导HL-60细胞凋亡[3]。研究提示槲皮素是有效的肿瘤MDR逆转剂,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逆转肿瘤耐药的作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从葡萄植物属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促凋亡等作用。本研究将Que、Res两种低毒性的植物提取物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A的研究,观察药物单用、联合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及逆转耐药等影响,探讨Que及Res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的可能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槲皮素(sigma,美国),白藜芦醇(sigma,美国)用DMSO溶解,阿霉素(adriamycin,ADM)(深圳万乐公司,中国)用生理盐水溶解,制成母液后-20 ℃保存。

1.2 细胞培养:HL-60、HL-60-A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HL-60-A为ADM诱导HL-60细胞株建立的耐药细胞株,本实验室冷冻保存。复苏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 中国)、3%谷氨酰胺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置于37 ℃、5% 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每2~3 d传代换液一次,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

1.3 CCK-8法检测Que、Res的细胞毒性作用:取对数生长期HL-60、HL-60-A细胞,计数并接种于96孔板,每孔接种细胞5×104个。不同浓度Que、Res单用或联用(浓度梯度设为0、12.5、25、50、75、100、150μmol/L)加入细胞中,每个浓度设3个平行孔,设空白孔,阴性对照组,每孔液体终体积200μL,培养48 h后加入37 ℃预热的CCK-8(同仁化学研究所,日本),在培养箱中继续孵育4 h后在酶标仪上检测,以空白孔调零,检测波长为450 nm,参照波长为630 nm,测定各孔吸光度值,记录结果,取3个复孔的平均吸光度值作为该浓度条件下的OD值。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细胞存活率(%)=(处理组OD值/对照组OD值)×100%。以药物浓度对数为横轴,抑制率为纵轴绘制浓度-效应曲线,根据线性回归方程求出半数抑制率(IC50)。

1.4 CCK-8法检测Que、Res单用或联用对耐药细胞的逆转作用:取对数生长期HL-60-A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分别加入Que、Res与不同浓度ADM(浓度梯度为0 2.5 5 10μg/mL)孵育,实验分组如下:①对照组;②Que 12.5 μmol/L+ADM;③Res 12.5μmol/L+ADM;④Que 6.25μmol/L+ Res 6.25 μmol/L+ADM;⑤Que 25μmol/L+ADM;⑥Res 25μmol/L+ADM;⑦Que 12.5μmol/L+ Res 12.5μmol/L+ADM,余实验步骤同实验方法1.3。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IC50(耐药细胞)/IC50(亲本细胞);逆转倍数(Reversal fold,RF)=IC50(逆转前)/IC50(逆转后)。

1.5 统计方法:数据描述使用均数±标准差,两独立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多组资料间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ADM对HL-60-A细胞耐药性的分析

不同浓度的ADM(浓度梯度为 0.025、0.05、0.1、0.2、1.25、2.5、5、10 μg/mL)与HL-60及HL-60-A共培养48h检测对ADM的耐受性,结果显示,ADM对HL-60及HL-60-A的IC50值分别为(0.042±0.002)、(5.124±0.004)μg/mL,RI为122,提示HL-60-A细胞为耐药细胞株。

2.2 Que、Res单用及联用对HL-60-A细胞毒性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Que、Res分别与HL-60-A共培养48 h检测细胞存活率,Que、Res对HL-60-A的IC50值分别为(74.74±9.27)、(100.57±4.66)μmol/L,提示单独使用Que、Res均可抑制HL-60-A生长,其细胞毒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Que+Res 对HL-60-A的IC50为(54.84±6.29)μmol/L,提示联合使用Que+Res可进一步杀伤白血病细胞(图1)。

图1

2.3 Que、Res单用及联用对HL-60-A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根据Que、Res对HL-60-A细胞毒性作用可见,Que、Res浓度为12.5及25μmol/L时毒性弱,选用此2种浓度作为逆转耐药浓度分别与ADM孵育。方差分析结果显示,Que 12.5μmol/L、Res 12.5μmol/L、Que 6.25μmol/L+Res 6.25 μmol/L与不同浓度ADM孵育后细胞存活率差别有意义(P<0.05),Que 25μmol/L、Res 25μmol/L、Que 12.5μmol/L+Res 12.5 μmol/L组间差别亦有意义(P<0.05);Que、Res单独使用12.5 μmol/L时ADM的IC50值分别(3.59±0.04)、(3.97±0.02)μg/mL;RF为 1.54倍和1.40倍;剂量25μmol/L时IC50值分别(2.45±0.02)、(3.63±0.01)μg/mL,RF为 2.26倍和1.52倍,提示小剂量Que或Res即可增强ADM对HL-60-A的杀伤作用,Que增敏作用更明显;Que、Res联合使用时IC50值分别(2.98±0.02)、(1.97±0.01)μg/mL,RF为 1.86倍和2.81倍,较Que、Res单用RF明显下降,表明联合使用Que、Res可进一步逆转HL-60-A耐药的作用。

3 讨论

作为黄酮类化合物中最常见及应用范围最广的Que目前认为其有抗氧化、抗过敏、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和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且对白血病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4,5]。本研究发现Que不仅可以杀伤白血病细胞,对白血病耐药细胞亦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低剂量时即可以明显增强ADM对HL-60-A的敏感性,与蔡迅等[6]研究结果大致一致。本结果同时提示Que是低毒性物质,单用对HL-60-A的杀伤及逆转耐药效果均有限,可通过联用低毒性药物增强其抗肿瘤作用。Res作为葡萄属提取物是一种安全的药物,亦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7],本研究用其联合Que进一步研究抗肿瘤作用。结果发现,Res有一定的抗白血病作用,但较Que弱。低剂量Que+Res(6.25或12.5μmol/L)对HL-60-A的RF明显比单用Que或Res(12.5或25μmol/L)高,提示联合使用Que和Res可提高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加强抑制细胞膜上MRP泵功能,减少耐药细胞内化疗药物外流有关[8],本研究将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Que、Res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

[1]Gatenby RA,Gillies RJ.Why do cancers have high aerobic glycolysis?[J].Nat Rev Cancer,2004,4 (11): 891-899.

[2]朱丽丹,张江,孔佩艳.白血病耐药及预后相关研究新进展[J].重庆医学,2012,41(2):194-195.

[3]Niu G,Yin S,Xie S.Quercetin induces apoptosis by activating caspase-3 and regulating Bcl-2 and cyclooxygenase-2 pathways in human HL-60 cells[J].Acta Biochim Biophys Sin (Shanghai),2011,43(1):30-37.

[4]Nijveldt RJ,van Nood E,van Hoorn DE.Flavonoids: a review of probable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J].Am J Clin Nutr,2001,74(4): 418-425.

[5]Shen J,Zhang W,Wu J.The synergistic reversal effect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by quercetin and hyperthermia in doxorubicin-resistant human myelogenous leukemia cells[J].Int J Hyperthermia,2008,24(2): 151-159.

[6]蔡讯,陈芳源,韩洁英.槲皮素逆转白血病细胞株HL-60/ADM多药耐药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6):326-329.

[7]赵克森.白藜芦醇的生物学特性和效应[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28(9):1709-1711.

[8]Shen J,Zhang W,Wu J.The synergistic reversal effect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by quercetin and hyperthermia in doxorubicin-resistant human myelogenous leukemia cells[J].Int J Hyperthermia,2008,24(2):151-159.

猜你喜欢
单用白藜芦醇槲皮素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血小板药单用或双联治疗短期并发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莫沙必利单用与联合黛力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研究
氧化白藜芦醇对小鼠肝癌淋巴结转移的抑制作用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白藜芦醇,到底是何方神圣?
槲皮素诱导MCF-7细胞凋亡及其与Fas/FasL通路的相关性研究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加用格列美脲对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影响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SIRT1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