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4-09-17 12: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氯吡心绞痛

刘 艳

(湘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南 湘乡 411400)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发病的时候患者常感觉胸前区绞痛感剧烈,疼痛异常,甚至有濒临死亡的感觉。一般持续1~5 min。症状较轻者稍事休息就会好转,重症者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疼痛。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1]。心绞痛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的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硬化或病变而表现出心肌缺血的症状,常由于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2]。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139例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139例急性心绞痛患者,男性88例,女性51例。年龄在38~76岁,平均年龄为(59.3±10.8)岁。所有患者均有胸痛、胸闷的症状,心电图ST-T段有典型改变。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及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不在本次研究的范围内。

1.2 治疗方法

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试验组(70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如给予一定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调脂药等,以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循环、扩张冠脉及降低血脂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 mg/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个周期(28 d)。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1.3 疗效判断

疗效[3]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心电图静息时表现缺血性,改变则呈正常状态恢复;有效:心电图在原有缺血性下降的基础上ST段回升>1.0 mm,心绞痛症状明显好转;无效:心电图未发生明显改变,症状无明显好转。

1.4 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录入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44例,无效8例。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30例,无效2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5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P<0.01)。

2.2 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发作频率均有下降,并有统计学意义(t=18.15,P<0.01;t=8.55,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发作频率下降的幅度比较,试验组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t=5.47,P<0.01)。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持续时间均有下降,并有统计学意义(t=13.07,P<0.01;t=9.02,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发作频率下降的幅度比较,试验组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t=-4.20,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比较(±s)

注:*为与治疗前比较,#为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

组别 例数 发作频率(次/天) 持续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70 3.2±0.6 1.2±0.7*# 9.1±2.9 4.0±1.5*#对照组 69 3.1±0.6 1.9±1.0* 9.3±2.8 5.5±2.1*

3 讨论

心绞痛是心肌一过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以胸痛、胸闷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一般来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0岁以后较易发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心绞痛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也可由劳累、激动、寒冷等诱发。胸痛常呈压榨性、烧灼样或发闷紧缩感,此痛常与局限性针刺样疼痛区别。心绞痛可数天或数周发作1次,也可1天发生多次。心电图显示,发作时呈现缺血性ST-T段改变。

对于急性心绞痛的患者,我们应给予应急救治。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①患者立即停止活动,就地平卧休息;②迅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效果不明显,可持续含服2~3片;③手指按压或针刺患者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同时,拨打紧急救助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前来处理。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衍生物,是ADP受体阻滞剂,可与血小板膜表面的ADP受体结合,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之间相互聚集。它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改善冠脉血流,防止形成血栓,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4,5]。

本次研究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显示,应用氯吡格雷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发作频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说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绞痛的患者是有帮助的,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1]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6——规范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2-257.

[2]闫弘睿.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49-50.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0.

[4]杨锐.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7A):22-23.

[5]李虹,张红.150例急性心绞痛病人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9):86.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氯吡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