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命题”作文“错觉”导与练

2014-09-17 21:16张兴武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葬花雨丝错觉

张兴武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眼见为实。但一个人往往很容易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骗,进而产生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叫做错觉。错觉可以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感觉方面。在学习、工作及人际交往中,错觉无处不在。错觉往往因误会而产生,其后果会形成误解,造成隔阂,而错觉消除之后,带给人的感受也许是美丽的、幸福的。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以“错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写出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少于800字;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错觉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感觉,包括生理错觉和心理错觉。

生理错觉,可以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知觉方面。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草色遥看近却无”是视错觉,“风声鹤唳”是听错觉,“盲人摸象”是触错觉,“望梅止渴”是味错觉……

心理错觉,主要是将人、事、物看错了,想错了,被假象蒙住了双眼,正如泰戈尔说的那样:“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而说它欺骗了我们。”在学习、工作及人际交往中,错觉无处不在,如“爸爸妈妈不再爱我”、“老师对我有偏见”、“同学总是比我聪明”、“我总是没有别人幸福”等等,也许就是一种错觉。

这道作文题,可写因生理的错觉引发的生活趣事,也可写因心理错觉引发的故事;在写法上,可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构思:

(1)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起初或自大,或自卑,后来才发现这是一种错觉,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2)对他人没有正确的认识,起初只根据其表象(外貌、语言)来作出判断,但后来发现自己原先的认识错了。

(3)对他人(父母、老师、同学等)与自己的关系因起初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引发的故事。

(4)对某一客观事物因起初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引发的故事。

(5)对某一说法(成语、俗语、某一传统观念)因起初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引发的故事。

【优秀例文】

错 觉

刘芳玲

细细地,密密地斜织着雨丝,却仍青翠欲滴地泛着绿光?如馥郁的花香一般,不经意间流入了密密的眼帘。

想来在这寂静的暮春,花也都陆续地凋谢了吧。这样想来,不由得让我心里凭空泛起一丝落寂。花儿,始终是娇弱不过的,像黛玉所吟的,“花谢花飞飞满在,红消香断有谁怜”,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别人怜爱呢?怕是只有我面前的,不知叫什么名字的树,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才叫做坚强吧。青青翠翠地屹立在这一广远的天地之间。

我不由得走近一点,再近一点——

那青绿的枝叶低着头,像一个个可怜的孩子,乞图能得到别人的施舍。水汪汪的眼睛,脉脉含情地注视着,雨滴悄无声息地往下落。

世界顿时悄然无声。

我安静地走向你,不觉诧异了——

原来你并不只是单纯的一棵树。重重叠叠的叶下面,依依地开放着的,竟是几朵白色的小花。纯洁的花瓣密密地挨紧着,互相依偎着,是在一同抗拒这无情的雨滴吗?鹅黄色的花蕊伸展着娇弱的身子,亭亭玉立地,如出水芙蓉一般,冒出来,伸进湿爽的空气,静静地守候着这一份面对困境时,难能可贵的一份祥和。雨滴打在你白皙柔软的脸,疼吗?凝着晶亮的眸子,你依旧淡淡地微笑着。一身秋香色,在雨中舞起生命如火的乐章!

而那嫩绿的枝叶,在雨中青翠欲滴的枝叶,却泛着点点泪光,不胜娇羞。

呵,亲爱的小花,我竟没能想到,柔软的身躯,能够抵住巨大的暴风雨!请允许我叫你一声砥柱吧!

雨丝依旧密密地斜织着,我为我刚才愚钝的想法感到抱歉,重重叠叠的枝叶之间,我看不见你们的倩影,是因我的错觉,才引发了这场误解。

不过,若是没有这错觉,我又怎能发现这顽强的、刚烈的生命的力量呢?

雨丝轻柔地织着,为花儿们温情地落满一层诗意花雨。错觉的背后,是美丽。柔弱的背后,是坚强。

[点评]只见树不见花,但终于见花,事件紧扣“错觉”,立意切合题意。在写法上,故事,从“密密的斜织着的雨丝”开始。暮春,想来萧瑟落英之时,眼帘中闪过一朵洁白的小花,徘徊在这孤寂寥落的空阔天地之间,是何等的蘧然!在失落的雨中,在凋谢的风里,勇敢地站立着的,是一颗祥和、坚强而美丽的心啊。作者用自然的风物,试图告诉我们,在暮春的林中,依然有那么一朵珍贵的花儿,诗意地存在着,把我们的错觉,描摹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所以,故事就以这样的温暖和清新,在“轻柔地斜织着的雨丝”里,暖暖地,落下帷幕。

错 觉

杜雨欣

冬天的早晨,总是浓黑的。

打开寝室的灯,洗漱时听见她说:“我下楼去等你。”门锁“咔嗒”一声被打开了,她的脚步声慢慢模糊。我走到楼下,外面不仅是黑暗,还有厚重的雾,离我并不远的一盏路灯的光芒,刺不破浓雾,到达我眼里只有一团微弱的昏黄。我没有继续向前,我只能看清周身范围内的事物。

东张西望地寻找她,却看不到她的身影。从未见过这么沉的雾气。自己本是早起,听不到别的任何声响。此刻竟也忘了出声。我往前走了几步,隐约看见前方有一个酷似她的背影。“她不是说等我的吗?怎么先走了?”我有些生气,气她说话不算话。

我小心翼翼地走过满是枯草的操场,一步一步试探着向前,平日里熟悉的学校,这时什么也看不见,依然听不见任何声音。我带着恐惧和怒气走到教室,读了会书后,她才走进教室。教学楼亮起来了,她看向我的眼神有几分奇怪。我越想越气,几年的友谊,她怎么能这样呢?本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我对她感情越深就越是在意。

一直到中午,大雾才完全散去,一上午我们都没有说话,彼此沉默着,谁也不肯说破。没有了深陷黑暗的恐惧,却愈发孤独。

有人轻轻地从背后蒙住了我的眼睛。耳边传来她柔软的声音:“早晨说好在楼下等你的,那么大的雾,怎么自己走了?”我疑惑地转过身,说:“我看见你走在我前面,以为你没有等我。”“看错了吧?我一直在那儿等,半天也没见你人,又去寝室看你,原来你已经走了,我在你之后才进教室。”我忽然想起她早上看向我的奇怪眼神,明白了一切。“原来是误会啊,我错把别人当成你了,难怪呢。”她一下笑出了声说:“你呀,能不能看清楚了再生气,我还以为你不想理我,很是伤心呀。”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也“嘿嘿”地跟着她笑。

我望向窗外,一片明净,还有几棵枯树的枝条胡乱地指向天空,她心领神会地说:“雾散了,误会也没有了。”我们微笑着,凝望着澄澈透亮的天空。

错觉,也是可以带来愉悦的。就像雾一层又一层地笼罩了这世界,待到正午时分,它会退去,迎接所有光明与透亮。

[点评]文章开头便写冬天早晨的浓黑,为下文埋下伏笔。简短地交待几句后,再写沉沉的雾,雾是使作者产生错觉的原因,同时也一直贯穿于文中,有着象征意义。浓雾让“我们”看不清彼此,造成了误会。而正午时分,雾散之后,误会也随之解除。写景与叙事错杂其中,情景交相呼应,更为巧妙。文章最后点题,原来错觉并不只会带来烦恼,它也是可以带来美丽的,升华主题。全文紧紧围绕“错觉”而展开,语言朴实,内容丰富。

错 觉

刘 莉

看呵,这位娇羞体弱的女子,在红楼前徘徊,欲语,又停留。

正是林黛玉呵,这般地尖酸刻薄,怎配得上“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仙子形象呢?我不觉对黛玉产生了讨厌之感。

再次翻开《红楼梦》,咦?“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这般高贵的品格,是写林黛玉的吗?难道,以前的我,一直产生的是错觉?果真,不错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多么高尚纯洁的心志啊,岂是一般人之所能企及?好一个林黛玉,今天我才真正地读懂了你。

一道沁芳闸,缓缓流动的是黛玉的柔情和绵绵的情思。水中倒映着你憔悴的容颜和娇美的面庞,那天空中飘飞着的落花莫不是你那醉了的红心?

原来,黛玉是喜欢那燕子的,轻轻推开小窗,看着他们飞进来,在梁上嬉戏、打闹,累了,就静静地立在那,与黛玉四目而视。只是“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黛玉孤独地站在窗前,看着远去的燕子,竟独自感伤起来。是啊,有谁可以真正理解黛玉内心的苦闷和孤独呢?“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是害怕孤单的呀,可是燕子都弃她而去了,她还能以谁为伴呢?只得独自淌下泪来。

是啊,黛玉本是绛珠仙草,来到人间,偿还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便以泪偿还,泪流尽之时,便是黛玉死亡之时。重建诗社之时,黛玉写了一首诗,宝钗、凤姐等人连声称赞,只有宝玉不作声,痴痴呆呆竟滚下泪来。可是宝玉还是不能完全理解黛玉,难怪黛玉写道:“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孤独的黛玉只得以花为伴,“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在哀叹中随花魂一起飞向了香丘。

一弯冷月魂,一曲葬花吟,这是生命最华丽的破碎。

站在时光里的黛玉总给人以错觉。不过,时光因黛玉的装饰而生动,黛玉因时光的流转而永恒。

[点评]“一弯冷月魂,一曲葬花吟”。作者以简洁凝练的笔触,用在错觉中探寻真谛的诗意经历,诠释了“站在时光里的黛玉”流露出的古典美。先写黛玉表面上的尖酸刻薄,而后笔锋一转,升入到《葬花吟》的意境中去,梁间燕子,花锄锈闺,字字直指“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一颗高贵的如花灵魂。绛珠仙草,还泪神瑛,这份情深意绵的木石前盟,暗藏了“千古高风说到今”的飞花玉心。徘徊、欲语,又停留,将移未移的步,和欲语未语的唇,都是满笔的温婉才情,都是全心的优雅美丽,这不是错觉啊。黛玉站在时光的风里,影影绰绰,弱柳扶风,这点睛之笔,实蕴真意。

[作者单位: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葬花雨丝错觉
雨丝儿
《红楼梦》里的三次葬花
错觉极限
红楼戏的滥觞
红楼梦插曲《葬花吟》词曲浅析
雨丝悄悄
蜘蛛网
背诵《葬花词》的丘成桐
我把雨丝当做琴弦
有趣的错觉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