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高校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

2014-09-18 08:20高健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操教学模式体育

高健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聊城 252059)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不断深入,在知识和技能教学之外,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身体素质业已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众多培养和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和运动方式当中,体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发展,构建主义教学模式、个体教学模式等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体操教学带来的弊端,但由于单个教学模式自身的缺陷和高校具体情况的差异,目前我国体操教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1 目前我国高校体操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和“竞技比赛”引发的理念冲突。任何一种体育运动其生存的土壤就是受众,一种体育运动和项目其影响力与其推广程度是分不开的,而受众程度与体育运动的专业性存在一定的悖论性。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操教学中,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因此将素质教育和体育竞技对立起来,将“健康第一”作为规避竞技体操可能带来的危险性,甚至将此理解为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一律停止竞技体操的活动,当然这与某些人头脑中“因噎废食”的矛盾思维和逃避责任的思想有关。当然,我们更不能恢复“一切为了比赛”那种极端的竞技理念,无论从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来看,还是从体操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为出发点,在体操教学中,我们应该正确化解“素质教育”与“竞技体育”可能带来的理念冲突,其实这两点从根本上说并不矛盾,我们应该认识到,竞技体操和基本体操是体操中重要内容,应该并行发展。(2)体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欠缺。目前在各高校开展的与体操相关的专业中,体操教学多以实体锻炼和理论知识学习结合为主,由于许多班级人数众多,而且许多老师身兼数班,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而制定教学方案,而在理论知识教学环节,受制于学校设施和教师自身水平限制,多位课堂讲述为主,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还没有普遍推广,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练习—教师评价纠正—学生重新实践练习”的教学程序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竞技思想在高校体操教师脑海中根深蒂固,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动作技术的教学,学生将动作技术作为学习成绩的唯一切入点,最后学生在体操教学中完成的只是课程的成绩,其它知识和能力获得的较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各大高校在体操相关专业的教学课时普遍偏少,距离老师们理想的144学时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盲目追赶教学进度,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3)体操教学评价体系单一,不够合理化和人性化。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评价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不是简单只是通过阶段性的考试来完成评价,而且在评价标准上,仅仅以技术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片面追求技术动作,而对其中包含的人文和文化因素不作了解,长期会导致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评价体系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没有任何发言权,导致评价体系缺乏多元而单一化,如此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全面的培养。(4)基本体操教学被简单化和边缘化。基本体操是以徒手或借助各种器械进行的各种简易练习,是发展一般身体能力的体操[1],它不仅是体操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同时还是实现体操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集体合作意识、提倡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但在目前各大高校的基本体操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基本体操课程多转化为专业课前的“热身动作”,被简单化,而且没有一个完整科学的关于基本体操的考核体系,即使在基本体操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只是注重对动作要领的讲解与灌输,而其他能力的培养则被边缘化。概括的说,基本体操的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在高等专业体育院校中,由于体育专业细化,基本体操则被放在了各个具体体育专业的教学中,更多是体现为诸多课程的课前准备当中,没有形成单独的教学体系。②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在体操教学中,学生人数多,班级规模大,甚至几个平行教学班级,教师很难做到顾及每个同学,学生锻炼机会较少,基本体操的教学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③在基本体操具体教学过程中,多以队列练习、徒手体操为主,轻型机械体操和专门机械体操的教学内容较少甚至没有,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听和模仿为主,其基本体操中包含的组织协调能力、示范讲解能力、编操创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④基本体操的实习时间和次数较少。随堂实习和专门实习是学生进行基本体操教学实习的主要形式。随堂实习次数频繁,时间一般为10min以下;专门实习次数较少,一般情况下,整门课程下来,每位学生仅有一次。学生基本体操实习的时间和次数较少,影响学生自主纠错能力的提高,使其不能在实习的过程中充分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和提高。⑤部分学校基本体操考核系统单一化,考核内容缺乏对于学生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全面考核,如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示范讲解能力、编操创作能力、纠正和改正错误能力等;基本体操成绩占体操总成绩的比重较少。这种缺乏全面和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是基本体操教学效果的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

图1

2 对我国高校体操教学的几点建议

(1)在确立“健康第一、健身育人”的指导思想下,合理分配竞技体操和基本体操的教学精力与专业设置。既要抛弃以竞技体育理念为主的教育理念,也要反对极端淡化竞技体育的行为。在体操的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健身和育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改变传统的以运动技术为主的教学方式,重视体操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操运动项目健身价值及其人文内涵。同时,根据学校和学生自身情况,实施精品专业教程,体操“健康育人“的理念与体操专业性的学习并不矛盾,在大众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兴趣浓厚和天赋出众的学生实施小班精品教学,在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培养高水平专业性较强的体操人才。(2)探索合理人性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合理化的教学模式应该在建立在对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过程给予帮助和鼓励之上,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逐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且尊重学生的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给与积极合理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不再是单一的接受提,更是学习的交流者和探索者,要让学生在体操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不只是动作重复练习带来的劳累和枯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由于如今高校体育专业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多媒体的操作比较熟练,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增强体操教学的可感观性和趣味性。(3)合理设置体操教学内容。体操教学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校应在“学以致用、打好基础、注重实效”方针的指导下对实践部分进行整合优化。具体来说,可将实践的内容分成五个板块进行教学(图1)。其中,健身健美型体操,主要包括徒手体操、队列队形、轻器械和专门器械体操。这些是体操运动入门的基础,应该抓好、抓实;生活技能型体操,主要有攀爬、爬绳(杆)、荡绳、负重搬运等,此类是对体操运动功能价值的再放大,注重挖掘体操的实用功效,并结合现代生活实际需要而构建的,此类体操的练习与掌握可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求生技能;趣味技巧型体操,主要为各种技巧动作造型、滚翻变化等,此类是对传统技巧部分的整合,重点学习技巧基础动作,改变传统技巧内容片面追求完美的弊端,使体操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实用性;实用器械体操,主要包括单双杠、跳马等器械体操,此类重点是对传统器械教学内容的改进整合,即改变器械体操过于竞技化、程序化的特点;体操拓展,主要包括竞技体操鉴赏、提高性体操动作、现代健身器材的使用等。对体操内容进行分类整合从而实行板块教学,打破了原有内容之间有机的联系,使得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也使学生对体操的课程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4)完善体操教学的评价体系。在体操评价体系中,应该对基本体操形成单独考核,增加基本体操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以此调动学生对基本体操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教学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培养,进而形成综合性评价,把学生的学习进步程度和学习态度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

[1]吕万刚,胡建国.体操[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从伟.基本体操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1997,7(4):29-32.

[3]赵卫民.基本体操教学对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3).

[4]吕万刚,胡建国,韦广忠.体育院系体操教材内容结构体系的建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

[5]汪康乐,邰崇禧,陈瑞琴.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基点及措施[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

[6]彭红书.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教专业体操保护帮助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体操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我们的“体育梦”
头脑体操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头脑体操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