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欧盟茶叶质量及风险分析

2014-09-18 04:50楼兵干任明兴沈若峰
茶叶 2014年2期
关键词:限量通报法规

任 捷 楼兵干 任明兴 沈若峰

(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杭州 310058;2.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绍兴 312000;3.湖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湖州 313000)

引 言

中国年出口茶叶30余万吨,货值约12亿美元。出口茶叶目的地主要以非洲、中亚等欠发达地区市场为主,产品价格普遍偏低。随着近年来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出口茶叶的利润逐年下降。欧盟作为高端茶叶消费地区,茶叶价格相对较高,具有较大利润空间,正逐渐引起国内茶叶出口企业的重视,也是我国出口茶叶转型升级的一大方向市场。然而欧盟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极高,尤其是对农残的标准要求近乎苛刻,成为中国茶叶打开欧盟市场的一大技术性贸易壁垒。本文通过对2012和2013年两年中国出口欧盟茶叶贸易数据以及收到欧盟不合格产品通报情况的分析,结合欧盟的相关法规标准要求,针对当前中国茶叶种植生产状况对中国出口欧盟茶叶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 输欧茶叶贸易情况分析

根据海关数据,中国2013年出口茶叶2.48万吨、1.07亿美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10.91%和18.36%。欧盟国家中主要进口国有德国(10114.5 吨)、法国(3892.8 吨)、比利时(3251.6吨)、西班牙(1759.1 吨)、荷兰(1624.4 吨)、英国(2014.5 吨)、波兰(1433.0 吨)。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出口欧盟各国茶叶年年增长,(表1)。出口欧盟茶叶主要以绿茶为主,2013年出口欧盟绿茶有1.82万吨,红茶 4902.8 吨,花茶 804.5 吨,普洱茶 751.9吨,乌龙茶170.6吨。具体见表2-表6。

2 欧盟对进口茶叶主要标准及措施

欧盟对进口食品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监管和标准体系。其中,与中国输欧茶叶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以下2个法规。

2.1 (EC)No 396/2005《关于动植物源性食品及饲料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管理规定》

该法规建立了相关产品的农残标准体系。法规包括7个附录。附录I列出了农药残留最大限量值(MRLs)所适用的食品和饲料目录;附录Ⅱ为特殊最高农残限量值(MRLs)的清单;附录Ⅲ为临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MRLs)的清单;附录Ⅳ为由于低风险而不需要制定最大残留限量值的农药清单;附录V为残留限量默认标准不包括0.01 mg/kg的农药清单;附录Ⅵ为加工食品和饲料的农药残留最大限量值的转化因素清单;附录Ⅶ为作为熏蒸剂的农药清单,另外,对于上述附录中没有提到的农药,欧盟将其默认限量值均设定为0.01 mg/kg。欧盟每年都会对相关产品的农药残留限量进行修订。截至2014年2月12日,法规对茶叶中农残限量要求共有470个。农残限量数量之多、标准要求之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位的。

表1 2013年中国出口欧盟成员国茶叶情况

表2 2013年中国出口欧盟成员国绿茶情况

表3 2013年中国出口欧盟成员国红茶情况

表4 2013年中国出口欧盟成员国花茶情况

表5 2013年中国出口欧盟成员国普洱茶情况

表6 2013年中国出口欧盟成员国乌龙茶情况

2.2 (EC)No 669/2009《关于加强进口饲料和非动物源性食品官方控制水平法规》

该法规规定了欧盟各成员国对进口饲料和非动物源性食品的口岸官方控制措施和要求。2011年8月9日,欧盟发布指令(EU)No 799/2011,对(EC)No 669/2009进行了第6次修订,此次修订规定了从2011年10月1日起,加严中国输欧茶叶的进口抽检措施,将茶叶的抽检比例提高到10%,并要求对抽取的样品实施农残检测。法规规定农残检测费用和相关资料准备费用均由进口商承担。该措施延缓了货物通关效率,极大提高贸易成本,并增大了中国输欧茶叶农残检出超标的风险,对中国输欧茶叶贸易造成巨大影响。

3 中国出口欧盟茶叶质量安全状况

2012年,中国出口茶叶被欧盟通报达35批,占全年出口量3613批的0.97%,通报数量是2011年的4倍。其中因农残超标通报有31批、有害物质蒽醌检出通报2批、未授权新型食品通报2批。2013年中国出口茶叶被欧盟通报24批,占全年出口量3784批的0.63%,其中因农残超标通报有19批、检出微生物、辐照、异物以及缺少分析报告、非法进口而被通报各1批。从欧盟通报我国茶叶情况来看,主要还是农药残留问题。通报超标的农药包括啶虫脒、吡虫啉、噻嗪酮、灭多威、三唑磷等等,多达18种。通过对欧盟通报的调查分析发现,因农残被通报的茶叶产品中,其主要原因有非法出口,外方擅自转口,企业存在违规行为,包括原料不符合要求、备案种植场管理不善、企业自检自控能力不足等。

4 中国出口欧盟茶叶风险分析

4.1 企业原料管理不完善

由于茶叶加工工艺的特殊性,其所需原料具有较大流动性,所需茶园范围广、面积大、数量多,而出口茶叶原料备案种植场数量明显不足,如浙江辖区,已备案的出口茶叶原料种植场有85个,约21万亩,与辖区总体茶叶出口量有较大差距。而绝大部分茶叶基地则分布在福建、安徽、贵州、云南等外省地区,另外,由于茶农普遍重视内销茶叶种植而忽略外销茶叶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出口企业无法对茶园基地实施直接有效管理。同时,由于茶叶生产加工环节多,目前出口备案企业多以拼配包装为主,少量具备精制能力,无法对大部分初制和精制加工环节实施管理,茶叶的追溯管理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导致原料风险加大。目前企业每批出口至欧盟的茶叶均要经过检验检疫部门实验室、社会检测机构甚至进口国检测机构的农残检测,不但大幅增加出口成本,产品风险却仍无法排除。出口企业对原料基地缺乏直接有效管理以及溯源体系无法有效建立并实施是输欧茶叶存在较大风险的主要原因。

4.2 国外标准高

由于欧盟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特别关注,相关标准、法规较为完善,且标准限量无论从数量和要求来看都要高于我国。目前我国茶叶上农药和重金属的限量标准仅为27个,另外农业部禁止使用的农药有39种。而欧盟则有近500个,且未规定限量的均按0.01 mg/kg的标准进行判定。

4.3 非法、擅自转口问题严重

欧盟10%的抽检比例,暴露了我国茶叶农残问题,更暴露了出口茶叶的非法和擅自转口问题。由于存在着巨大的利润差以及差异明显的出口标准要求,一些国内不法出口商和国外进口商采取非法和擅自转口行为,将出口至质量安全要求较低国家的茶叶非法和擅自转口至欧盟国家,导致被检出农残超标而通报。从核查情况看,这类问题极有可能是长期存在的潜规则,亟需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5 对策建议

5.1 研究规范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

茶叶种植和加工具有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及产业聚集性,将出口茶叶原料种植、茶叶初制、精制、拼配加工以及种植环境、农业投入品、原辅料等所有环节纳入统一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环境污染物、农药残留、以及掺杂掺假等质量安全隐患。因此示范区的建设非常符合出口茶叶原料生产的特点和现状。为此,提议进一步总结各地建设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的经验,研究制定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指南(规范),规范出口茶叶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5.2 建议农业主管部门强化源头监管

严厉打击销售使用禁用药、虚假标识、违规添加禁用成分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农资产品的合格供应;各部门从各自职责范围对企业、药店、农户开展培训,进行有关种植、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通过层层带动,对市场销售药物进行规范,同时提高农户质量安全意识,从源头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5.3 建议加强与欧盟交涉力度

将欧盟通报情况反馈欧方,要求欧方对非法、擅自转口情况予以关注,并联合欧方联合打击。同时针对口岸控制措施、标准等问题与欧盟、加强交涉,要求修订不合理的农残标准。

1 蔡军,林海霞.2013年1-12月我国茶叶出口海关统计数据.国际茶业动态,2014,(1):7 -11.

2 吴斌,陈忘名,赵增连.欧盟食品安全法规概述.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313-315.

猜你喜欢
限量通报法规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为创造之心 开启无限视野凯迪拉克XT5周年庆版 限量呈现
Green Fade里约限量系列全球限量10万支
GB 2763-2014《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