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货币需求理论的企业现金类资产最佳持有量模型研究

2014-09-18 04:20王鑫韩小芳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23期

王鑫 韩小芳

摘要:估算现金类资产的最佳持有量是企业流动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货币需求理论出发,梳理基于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等三类货币需求的企业现金类资产持有动机,提出了估算现金类资产相对应的财务和经济运行指标,并结合ZJ公司的财务案例,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现金类资产 最佳持有量 货币需求 线性模型估计

在企业资产项目中,现金作为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其他任何一种资产都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现金管理中,对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估算往往存在多个误区,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制造业企业多采用存货模型估计现金需要量,忽视了现金持有的机会成本;第二,服务业企业多以备用金、差旅费、项目垫支等为依据计算现金持有量,未能考虑可能存在的投资机会。第三,企业普遍狭隘地理解现金概念,未能从流动性控制的角度统筹管理货币现金、活期存款以及超短期证券资产①。这些做法一方面可能导致现金持有不足,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也有可能导致现金持有量超过企业实际需要,丧失投资收益。

因此,本文拟在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上,从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三个方面分析企业实际的现金需求,提出要从更为宽广的视角理解现金,应把现金、活期存款以及超短期证券资产视同现金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影响企业现金需求量的具体因素和财务指标,提出企业现金最佳持有量模型,并结合ZJ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一、企业持有现金类资产的需求动机

根据货币理论,企业持有现金类资产是出于三种需求,也即交易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所谓交易需求,是指企业为完成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交易行为而持有的现金,尽管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交易活动可以通过非现金形式完成(如转账、账务冲抵),但是,企业的收入和支出往往在时间上并不完全匹配,而且在数量上也不对等。因此,在部分交易场合,企业仍然需要使用现金。并且,企业还需要持有现金来支付零星的经营支出。

企业持有现金类资产的第二种需求被称为预防性需求,这主要是指企业为应付风险或突发情况而持有的现金。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处处充满不确定性,企业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事先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为了保证企业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稳定持续经营,企业需要持有一定现金或变现一部分现金类资产进行预防,这就是预防性的货币需求。

第三种需求为投机性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价格的波动性很大,利率会随着货币供需的变化而起伏,因此,企业所持有的现金可以通过购买货币市场的某些金融产品进行谋利,谨慎的短线投资和合理的资产配置将为企业带来不菲的投资收益,通过这种途径形成的现金类资产实际上已经成为很多企业重要的流动性管理工具。

二、基于货币需求的企业现金类资产最佳持有量测算方法

从以上对三类货币需求的分析来看,企业应把现金、银行活期存款以及在超短期内可以变现的资产纳入现金管理的范围,并根据企业相关财务数据和经济运行环境指标进行持有量估算。本文提出以下企业现金类资产最佳持有量测算方法。

(一)明确与三类货币需求对应的企业现金持有量测算指标

仅仅明确三类货币需求来源,并不能直接测算出企业需要持有多少现金,要定量估计企业现金类资产的最佳持有量,首先必须选择能够体现企业货币需求的定量指标。从交易需求来看,由于这类现金资产主要用于满足日常交易和管理运行,因此,可选取企业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采购额、应付账款、管理费用等指标进行估算。从预防性需求来看,企业持有这类现金资产是用于应对临时性的突发事件,当此类现金不足时,企业不得不寻求外部融资,这将带来额外的融资成本,因此,可选取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作为企业因持有现金不足而导致必须临时融资的成本,以反映企业预防性现金需求。从投机性需求来看,可选择同期金融机构间同业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企业因持有现金而丧失投资收益的成本(见表1)。

(二)企业现金类资产持有量测算模型

通过对企业持有现金类资产的货币需求分析,建立以下企业现金类资产持有量测算模型。

■(1)

该模型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C表示企业现金类资产持有量(因变量),解释变量包括三类,其中T为基于交易性货币需求的指标,P为基于预防性货币需求的指标,S为基于投机性货币需求的指标。α为常数项,ε为随机波动项。将与货币需求相对应的企业现金持有量测度指标代入(1)式,则得到具体的模型形式。

(2)

其中T1i、T2i、T3i、T4i分别表示分期企业年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采购额、应付账款、管理费用。P1i表示按照企业融资类别加权计算的企业综合融资成本,S1i和S2i分别表示同期金融机构间同业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以企业历史数据为回归样本,以最小二乘法估计以上线性方程,可得到企业现金类资产最佳持有量的测算公式。

二、企业现金类资产最佳持有量测算:以ZJ公司为例

ZJ公司是一家电力多种经营企业,主要业务集中在电力工程设计、施工安装和监理等业务,同时兼营电力设备制造、运输等业务种类。由于电力工程业务的特殊性质,ZJ公司的经营情况相对稳定,财务收支具有较强的规律性,现金类资产的持有量也比较大。因此,如何在公司经营过程中选择较为恰当的现金类资产持有水平,最大程度地解决满足业务需求和提高投资收益之间的矛盾,就成为ZJ公司亟待解决的财务实践问题。为此,选取ZJ公司2010—2013年4个会计年度(16个季度)的财务数据和经济运行数据,自变量共包含112个样本数据,通过(2)式得到估计方程。

Ci=47.56+0.000928T1i+0.00373T2i+0.00131T3i

+0.00236T4i+873.23P1i-158.90S1i-492.22S2i+εi (3)

(41.45) (20.91) (9.73) (15.43) (10.99) (6.14) (4.09) (22.01)

R2=0.919 F=198.33

估计结果表明,方程拟合度为0.919,F检验值达到198.33,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所有自变量的T检验值(上式括号内数值)均显著。为对现金类资产最佳持有量进行估测,将ZJ公司2014年第1季度财务数据和经济运行数据代入(3)式,得出ZJ公司该季度最佳现金类资产持有量为598.81万元(包括现金、银行活期存款、理财产品和其他超短期证券资产)。

三、结论和研究展望

基于货币需求的现金类资产持有量估算模型,不仅考虑了企业日常交易和运营管理的现金需求,同时还将企业用于预防突发性情况的现金需求纳入分析;不仅从企业持有现金的直接成本进行估算,还从企业因持有现金而丧失的投资收益这一机会成本视角分析问题,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现金测算方法,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得出的现金类资产估算量较为全面、准确。但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各个行业的现金需求规律各不相同,因此,本文所提出的现金类资产持有量估算模型,还应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具体特点进行调整,特别是需要把现金的季节性和周期性需求量波动反映出来。

注:

①一般来说将1年作为在财务管理上划分长期和短期的界限,这里的超短期可以理解为1个月以内的期限。

参考文献:

[1]张宇驰,郝洪.财务灵活性视角下公司治理与现金持有量关系[J].会计之友,2014(5)

[2]张军波,周伟滔.动态环境下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与经营业绩关系探究[J].财会通讯,2013(35)

[3]肖明,吴慧香,张群,颜瑞.基于宏观经济视角的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3)

[4]肖明,吴慧香.国内外公司现金持有量实证研究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13(3)

(王鑫,会计硕士,高级会计师,江苏省镇江市供电公司。韩小芳,博士,副教授,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