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让一麻袋土豆变成星星

2014-09-18 13:05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4年4期
关键词:年份纸张主义

如果回首凝视去年,2013年,这可能对行业是一个有点刺激的年份,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个脑力激荡重新开窍的年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2013年我们想清楚了几件事,也正要努力去做几件事,即使一开始是很小的几件事,但是,我们期待的是,拐一个很小的弯,然后遭遇到一个很大的风景。

首先,我们重新理解了“内容为王”,理解了“英雄产品”。在过去纸媒的惯性思维里面,内容为王指的是很硬的新闻、很神的表达、很透的分析、很赞的文本。这很对,但这还是铅字类的。随后,又添加了一些视频类、配图类、漫画类。视频做的也就是电视台那种货色,配图也就是学个外媒弄个形式。实际上,这些东西可以打通的,漫画也可以成为新闻的表达,比如“漫新闻”。视频不一定要像访谈片一样,可以做更發散更具联想力的表现,只要它更容易被读者理解被观者传播。

媒介即信息。这是麦克卢汉说的。我们真正在去年感悟到了这一点,它的另外一层深刻的含义是,相同内容要在不同平台上输出,比如在纸张上、在网页上和在移动端。如果都是一样的,那么传播上是天壤之别。在纸张上反应良好的文章,在移动端微信订阅号朋友圈,可能一塌糊涂。快讯在微博上很流行,但在微信上很滞涩。气场就是立场。所以,我们必须要对相同内容,做不同的形态包装和改造,使之在不同的媒介上有着最恰如其分的表现,从而获得最佳的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种“产品英雄”式的精神。传统媒体人必须要学会,自己是在生产一件产品,然后怎样做物理和化学上的包装,分销给最可能喜欢这件产品的人。

我们另外一个感受是,必须要延展技术的力量。新闻生产力即使很强,如果单一,文人扎堆,也没有出路。媒体业追求内容上的新闻专业主义,但在组织架构上不能是专业主义,而是跨界混搭主义,所以我们开启了更多的招聘,我们喜欢那些鬼马的人,无论是写字的、画画的、视频音频的、行为艺术的、有空间处理能力的,或者仅仅是出鬼点子的,都可以。我们希望更多有趣的人加入我们。新闻专业主义如果导致单一专业能力、导致文字圈子主义,其实是可悲的。

我们回首了2013年,频频回首之后,应该到一个新年份,频频点首的年份。

猜你喜欢
年份纸张主义
特殊的一年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新经典主义
纸张黑白变
撕纸张
都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什么是闰年?
一样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