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理人外部监督博弈模型和机制研究

2014-09-19 19:43孔峰李念
商业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激励国有企业

孔峰+李念

文章编号:1001-148X(2014)05-0008-07

摘要:在委托-代理框架下,本文以企业业绩(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立足点,建立了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并根据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特点,研究了在外部监督模式下经理人、监督者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博弈过程;通过研究经理人的最优行为选择过程,探讨了监督者如何实现最优监督以及委托人如何确定最优激励程度、最优惩罚力度,以达到经理人减少甚至杜绝采取投机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国有企业;激励;博弈模型;外部监督;双重委托代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912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12-05

作者简介:孔峰(1972-),男,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委托代理理论;李念(1989-),女,贵州六盘水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委托代理理论。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A630039。一、引言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属于全国人民共同所有的资产,由国家主管部门(国企委托人)负责投资所形成的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引入多级委托代理机制,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企业,以实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改革目标。但仍然存在国有股权过分集中,“多重委托代理,主体虚置,所有者缺位”等问题;普遍“弱股东,强管理层”,导致了“内部人控制”,监督失灵。主要表现有:过分的在职消费、信息披露不规范、短期行为、过度投资、滥发工资奖金及福利、转移国有资产等。当前研究的共识是,在现行企业制度下,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对等,就必然产生Jenson和Meckling(1976)提出和表述的[1]委托代理冲突问题。经营者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掌握的信息为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损害所有者的权益。经营者可能采取欺骗、偷懒或以其它方式从事对其自身具有价值但对委托人无益的利己主义行为,从而进一步恶化委托代理关系矛盾,导致国有企业内的腐败现象。我国国企的经营者一般由政府任命,特殊的国企经营者选拔机制产生了经营者在取得一定“业绩”之后会转移到党政领导岗位上“晋爵为官”——国企经营者“入仕”这种独特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国企经营者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暴露出来种种非效益的政治性“权利寻租”行为。

经理人行为方面,国内最早的行为连续型模型是由张维迎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的[2]。国内许多学者借助Holmstrom和Milgrom[3]的委托代理模型来分析不同时期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袁江天和张维(2006)将经营者的行为细分为经营性目标上的努力,政治性目标上的努力,满足上级个人偏好上的努力三维[4]。孔峰等(2011)将经营者的行为进一步细化为正常努力、短期行为、长期行为等多维变量[5]。温新钢等(2012)将代理人的行为按照不同任务细分为多维的,在研究不同任务或动态委托代理关系时,让不同(时期)任务对应一种努力行为[6]。总的看,关于经理人行为的研究还处于局部研究阶段,在委托代理的框架下系统研究经理人投机行为的成果还很少,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总第445期孔峰:国有企业经理人外部监督博弈模型和机制研究••••商 业 研 究2014/05在监督方面,国内许多学者认为薪酬机制与监督机制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可以通过两大治理机制的组合提高公司价值,企业不必完全通过提高薪酬以降低代理成本[7]。国外学者John G.Sessions(2008)利用监督激励模型研究也认为监督和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其提出的监督函数包括了监督力度,监督成功概率和监督成本变量[8]。针对国有企业独特的性质,杨水利等(2011)从对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如政府监管、市场、声誉、法律)等方面进行研究[9]。在这方面的研究,大都是关于监督机制是否能对经理人起到激励效果。以上这些研究都没有给出具体的监督函数模型,没有建立经营者行为、激励、监督的系统模型。总之,对于究竟外部监督机制能否对经理人的投机行为起到抑制作用,目前还没有文献通过模型进行此问题的研究。

对我国国企高管的权利约束不外乎内外部监督两种,本文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和问题,根据国有企业性质和经理人特点对我国国企的多重委托代理问题模型化,利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方法建立委托代理理论系统模型,将经理人行为、监督机制、激励惩罚机制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国企经理人行为选择特征和最优激励程度,监督者的最优监督力度,委托人的惩罚选择以及惩罚收入分配;探索在最优监督下,委托人为了自身业绩最大化,如何实现最优激励、最优惩罚。

二、效用函数

我们假设监督者是独立于国有企业系统之外的,它与国有企业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根据国有企业的性质,我们建立如下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政府(国资委)任命经理人管理和经营国有企业日常事务,同时为了使经理人能尽职尽责工作,政府(国资委)委托其他政府部门(如审计署)监督经理人的行为,并随时向政府反馈所得信息。它们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如图1所示。政府委托的这个经理人可以是职业经理人或者是某个政府官员。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无法观测到经理人的行为,为此政府需要委托监管部门监督经理人的行为,于是 就产生了双重委托代理的关系。然后,经理人为了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根据报酬合同和监督力度选择最优行为策略。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国资委)和监督者只能根据报酬合同估计经理人的行为选择,并根据自己的估计,委托人(政府)和监督者确定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最优的报酬合同和监督力度。

图1委托代理关系图

(一)企业业绩函数构建

在委托代理框架下,通常我们假设企业业绩是经营者努力的一元线性函数[1]。根据经理人努力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经理人的行为具体化为正常努力行为和腐败行为。其中a代表经理人的正常努力行为,是指经理人未来提高任期内企业业绩所付出的一般性日常努力行为;as表示经理人的投机行为,是指经理人在任期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企业的业绩的行为。所以,国有企业的业绩函数可以表示为:

π=a-as+θ(1)

其中π代表企业的业绩(利润),它属于国家;θ是一均值为0的不确定随机变量。

(二) 监督者的效用函数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并不是经理人的所有投机行为都能被发现。假设监督力度为P,监督力度越大,经理人的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可以把监督力度定义为经理人投机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经理人采取投机行为时,有P的可能性被发现。如果经理人的投机行为被发现将会受到一定的惩罚,假设惩罚的力度与经理人被发现的投机水平有关,即F(as)=fas,其中f代表惩罚力度系数,且f≥0。经理人的受到的惩罚可以表示为PF;λPF为归属于监督者的收入,λ的值由委托人(政府)确定;可以把它定义为委托人给监督者的一种奖励;剩余的(1-λ)PF为归属于政府收入的一部分。

因此可以得出委托人和监督者签订报酬合同为:s1=α1+λPF。其中α1表示委托人给监督者的固定工资。

监督者监督经理人需要监督成本,且监督越困难,监督成本越大。假设监督成本函数为M(P),满足P=0,M(P)=0;P=1,M(P)=M/2以及M′(P)>0,M″(P)>0。所以得出监督成本函数形式为:M(P)=12MP2。其中,M是监督成本系数且M≥0。

根据前面的描述,监督者的期望收入πB的函数表述为:

πB=S1-12MP2(2)

(三)经理人的收入函数

假设委托人给经理人的报酬合同是激励工资制度可以表示为:s2=α2+βπ。其中,α2表示委托人给经理人的固定工资,β表示经理人分享企业业绩而承担风险的比例。

经理人的各种努力行为的成本为边际递增函数形式,即c″(ai)>0。一般设为:c(ai)=12bia2i。其中,bi表示经理人的第i种努力的成本系数。通常情况下,经理人的正常努力行为与投机行为之间互不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因此假设这两行为之间无相关关系。所以经理人的努力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c(a,as)=12ba2+12bsa2s。

假设经理人的投机收入为Ss,为投机行为的线性函数:Ss=has。其中h表示投机收入系数,且有0

综上所得经理人的期望收益πC为:

πC=s2+ss-PF-c(a,as)(3)

那么委托人总的期望收益πA可表示为:

πA=π-α1-s2+(1-λ)PF(4)

(四)委托人、经理人和监督者的效用函数

假设委托人和监督者是风险中性的,经理人是风险规避的,并且根据期望效用理论,它们的目标都是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

所以,委托人和监督者的期望效用等价于期望收入为:

Eν0=E[π-α1-s2+(1-λ)PF]=a-as-α1-α2-β(a-as)+(1-λ)Pfas (5)

式中,ν0表示委托人的效用。

Eν1=[α1+λPF-12MP2]=α1+λPfas-12MP2(6)

式中ν1表示监督的效用。

根据前面对经理人行为特点的描述,经理人的投机行为的期望效用R可以表示为:

R=has-12bsa2s-Pfas(7)

因为经理人是风险厌恶的,假设经理人的效用函数具有不变绝对风险厌恶特征,即效用函数形式为:ν2=-e-ρω。其中ν2表示经理人的效用,ρ代表经理人的绝对风险厌恶系数,则经理人的期望效用等价于确定性等价收入为:

Eν2=s2-12ba2+R-12ρβ2σ2 (8)

其中,ρβ2σ22是经理人的风险成本,如果β=0,表示风险成本为0。

三、模型的构建和分析

(一) 经理人行为模型构建和分析

经理人根据委托人的激励报酬合同和监督者监督机制,选择最优行为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即确定性等价收入最大化,其模型为:

maxa,asEν0=α2+β(a-as)-Pfas-12ba2-12bsa2s+has-12ρβ2σ2

st a,as≥0(9)

解得经理人的最优行为选择为:

A={a,as}={βb,max[h-β-Pfbs,0]}(10)

经理人最优努力分析:

(1)正常努力行为。从(10)式可以看出,a>0,即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经理人都会付出正常努力行为。且a=βb表示,在其它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委托人可以通过增加激励报酬β(0≤β≤1)鼓励经理人努力工作至正常努力行为达到最高水平1b。

(2)投机行为。从(10)式知,经理人采取投机行为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h-β-Pf>0,否则经理人不会冒险。上式也可以看出,经理人的最优投机行为水平受到惩罚力度系数、激励水平、投机成本系数以及投机收入系数的影响。并且有,ash>0表示经理人的最优投机行为是投机收入系数的增函数,意味着投机收入越多,经理人越加强投机收入水平。asβ<0,asP<0,asf<0,asbs<0表示经理人的最优投机行为水平是β,P,f,bs的减函数。也就是说,如果委托人加强对经理人的激励程度,经理人会降低投机欲望;如果经理人采取投机行为被发现后受到的惩罚越小,经理人的投机欲望越强;监督力度降低,经理人的投机欲望也会增强;投机成本越低,经理人的投机欲望越强。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激励、监督和惩罚在弱化经理人的投机行为上可以相互替代。因此,委托人可以通过降低经理人的投机收入以及其投机成功的可能性,增加投机失败后的惩罚来弱化经理人的投机行为。

(二)监督者的监督模型构建和分析

监督者与经理人不是委托代理关系,监督者只负责监督经理人的行为。因此,对于监督者来说,其最优策略选择必须在经理人最优行为策略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监督策略,即监督者选择P的值达到最优的目标。在实际中,f的大小确定随意性很强,本文只考虑f给定的情况下,最优监督力度和最优激励水平的选择问题。在惩罚力度系数一定的情况下,监督者通过选择监督力度P来实现最优目标。监督者的监督力度模型如下:

maxPEv1=α1-12MP2+λPfas

st(IC)as=h-β-Pfbs0

P≥0(11)

解得最优监督力度为:

P=λf(h-β)Mbs+2λf2(12)

从(11)式可以看出,监督者的监督力度P受到委托人给经理人的激励水平β,惩罚所得收益分配系数λ,惩罚力度系数f,监督成本系数M,投机收益系数,以及投机成本系数bs的影响。下面具体分析各参数如何影响监督力度。

Pf=λ(h-β)(Mbs-2λf2)(Mbs+2λf2)2(13)

Pβ=-λfMbs+2λf2(14)

Pλ=f(h-β)(Mbs+2λf2-2λkf2)(Mbs+2λf2)2(15)

PM=-λfbs(h-β)Mbs+2λf2(16)

Ph=λfMbs+2λf2(17)

Pbs=-λfM(h-β)(Mbs+2λf2)2 (18)

从上面的式子知道,(14)式是绝对小于0的,而(17)式是绝对大于0的。(15)式、(16)式和(18)式的大小关键在于(h-β)大小。如果h>β,然后(15)-(18)式大于0意味着监督者面临一条倾斜向上的曲线,随着经理人投机收益的增加,惩罚力度系数的增加监督者将会加强监督力度水平。而(16)式和(18)式小于0意味着随着监督成本和投机成本的增加监督者将花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去监督经理人的行为。如果h<β,从(10)式了解到as<0,经理人不会采取投机行为。(14)式和(15)式小于0暗示经理人会将更多时间和经理用于正常努力行为以增加企业业绩,所以监督者相对可以付出更少的监督力度来监督经理人的行为。

其中,(13)式是比较特殊的。在现实中,监督和惩罚同时发生缺一不可,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图2简单的描述出了监督和惩罚的关系。(10)告诉我们,如果h<β,经理人不会采取投机行为,那么监督和惩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h>β。从(13)式知道,如果Mbs=2λf2,也就是说f2=Mbs2λ,意味着监督力度达到最大值P=2λ(h-β)4Mbs,本文把它定义为最优监督力度。

图2监督-惩罚关系图

如果Mbs>2λf2,则(13)式大于0暗示随着惩罚的增加监督者通过加强监督力度实现最优目标。如果Mbs<2λf2,则(13)式小于0 ,从图2知道监督者面对一条向下倾斜逐渐接近水平轴的曲线。也就是说,一旦经理人采取投机行为被发现,委托人就会增大对经理人的惩罚力度,经理人不得不降低投机行为水平以避免被惩罚。所以监督者可以减少对经理人的监督力度以节约成本。但是为了保证收入,监督者不得不确保一定的监督力度。

从图2可以看出,一个监督值对应两个惩罚力度系数。然而,对于监督者来说,当监督力度确定时,惩罚越大明显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 委托人的模型构建和分析

在经理人最优行为选择和监督者最优监督力度下,委托人选择最优激励制度制定最优报酬合同,以及选择最优惩罚力度和惩罚所得收入分配系数以实现自己的最大化期望效用。

从图2 可以看出监督和惩罚相互存在一个制衡关系。为了实现最大化效用,委托人在最优监督条件下确定最优的λ,β,f的大小,也就是f=f0=Mbs2λ时,监督者达到最优监督力度。在这一条件下经理人的行为可以被监督者完美监督,委托人能了解更多经理人的信息。因此考虑(14)式得分子,监督者的最优监督力度能够实现当f=f0=Mbs2λ。

委托人的最优化博弈模型如下:

maxβ,λ=Ev0=π-α1-s2+(1-λ)Pfas

st (IR) α1-12MP2≥ω1

s2-12ba2-12ρβ2σ2≥ω2

(IC)A={a,as}={βb,max[h-β-Pfbs,0]}

P=λf(h-β)Mbs+2λf2(19)

其中,(IR)、(IC)代表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ω1,ω2分别表示经理人的保留工资和监督者的保留效用。意思是经理人接受委托人的报酬合同只要满足,在只付出正常努力行为的条件下,经理人的效用大于或者等于保留工资;而监督者只要在委托人给以的固定工资条件下,监督经理人的效用大于保留效用,监督者就接受委托人的委托。

在最优监督力度下,解委托人的博弈模型得最优的激励、惩罚和惩罚所得分配系数为:

β=40bs+38b-11bh40bs+40bbsρσ2-11b(20)

λ=4bs(1+h)+4bbsρσ2(2+h)-6b20bbsρσ2h-20bs(1-h)-19b(21)

f=Mbs[20bbsρσ2h-20bs(1-h)-19b]8bs(1+h)+8bbsρσ2(2+h)-12b(22)

1.经理人最优的激励程度的分析

从解出的最优的β水平可以看出,委托人将经理人的报酬同企业业绩挂钩的最优激励程度出了同经理人正常努力的成本系数b和经理人的投机成本系数bs相关外,还同投机收入系数h、经理人的风险规避系数ρ以及企业业绩的波动性相关σ2。

解经理人的最优激励水平的一阶导数得:

βb=40bs(49-40bsρσ2-11h)(40bs+40bbsρσ2-11b)2>0(23)

βbs=40b[11h(1+bρσ2)-49-38bρσ2](40bs+40bbsρσ2-11b)2<0(24)

βh=-11b40bs+40bbsρσ2-11b<0(25)

βρ=-40bbsσ2(40bs+38b-11bh)(40bs+40bbsρσ2-11b)2<0(26)

βσ2=-40bbsρ(40bs+38b-11bh)(40bs+40bbsρσ2-11b)2<0(27)

从以上式子知道,(23)式大于0表示随着正常努力成本的增加,委托人将增加经理人分享企业的业绩。也就是说,随着正常努力成本的增加,经理人正常努力的热情将会降低,他会把更多的热情用于投机行为上。为了降低经理人的投机欲望,鼓励其好好工作,委托人不得不增加对经理人的激励水平。(24)式到(27)式是绝对的小于0的暗示着:第一随着投机成本的增加,为了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经理人会自觉的减少投机行为水平,所以经理人可以相应地降低对经理人的激励程度;第二投机收益的减少,经理人会降低其投机欲望,此时,委托人可以加大对经理人的激励程度使其更努力更忠诚的为企业业绩而努力,因此经理人的最优激励水平被强化;第三经理人绝对风险规避者,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他的影响相对较大,随着经理人风险规避系数和企业业绩的波动性的增大,经理人说承担的风险成本增加,其愿意承担的风险比例减小,因此最优的激励程度也应增加。

2.委托人最优惩罚力度系数和最优惩罚所得分配系数的分析

从解出的最优的f,λ水平可以看出,最优的惩罚力度系数和最优的惩罚所得分配系数同其他参数都有着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仿真算例,来分析经理人的最优惩罚力度系数和最优惩罚所得分配系数同正常努力成本系数b、投机成本系数bs、投机收益系数h、监督成本系数M、经理人的风险规避系数ρ、企业业绩的波动性σ2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f,λ与各参数之间的一阶导数关系,分析过程如下:

(1)正常努力成本系数b。λb>0,fb>0,随着经理人正常努力成本系数的增加,惩罚力度系数和惩罚所得分配系数应增加。即当经理人的正常努力成本增加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经理人的投机欲望会加强,委托人可相应的增加惩罚力度系数和惩罚所得分配系数。因为增加惩罚所得分配可以鼓励监督者更好地监督经理人的行为。

(2)投机成本系数bs。fbs<0,λbs>0,随着经理人投机成本系数的增大,惩罚力度系数应减小以及惩罚所得分配系数应增加。这说明,随着投机成本的增加,经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自觉的减少投机行为,委托人可相应的减少惩罚力度。但为了避免经理人投机欲望的增加,委托人须加大监督力度时刻了解经理人的行为选择。因此,政府应增加监督者的所得保证强有力的监督。

(3)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系数ρ,σ2。fρ>0,λσ2>0,随着经理人风险规避系数ρ和企业业绩波动性σ2的增加,惩罚力度系数和惩罚所得分配系数增大。也就是说,当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时,风险成本增加,经理人的正常努力热情较低,投机欲望增强,导致经理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争权夺利和投机行为上去,委托人须增大惩罚力度,增加监督者的收入以确保强有力的监督力度,来遏制经理人的投机行为。因此,政府应采取各项措施,遏制经理人的投机欲望。

(4)投机收益系数h。fh>0,λh>0,随着投机收益系数的增加,惩罚力度系数和惩罚所得分配系数应增加。也就是说,当经理人的投机收益增加时,委托人应加大惩罚力度和监督力度,来遏制经理人的投机欲望。因为,投机收益增加,经理人的投机欲望会加强,严厉的惩罚和强大的监督,会抑制经理人的投机欲望,减少经理人的投机行为。

(5)监督成本系数M。fM>0,随着监督成本系数的增加,惩罚力度系数应增大。即当监督成本增加时,委托人可相应提高最优惩罚力度系数。因为监督成本增加,监督者为了自己的效益会降低监督力度。因此,委托人会加强惩罚力度,使得即使监督无效时,经理人也不会采取投机行为。

四、结论

本文根据国有企业的特点,在委托-代理框架下,以企业业绩(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为立足点,利用模型并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外部监督机制下政府、代理人和监督者之间的博弈过程,研究经理人的最优行为选择过程,监督者如何实现最优监督;以及在最优监督模式下,政府如何给予经理人最优激励和严厉惩罚,鼓励监督者努力监督经理人的行为以确保经理人减少投机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国企经理人行为选择特征,最优激励程度,监督力度系数,惩罚力度系数和惩罚所得分配系数的影响因素。

在外部监督模式下,在经理人最优行为选择的基础上,监督者能实现对经理人的充分监督;在最优监督条件下,委托人制定最优激励程度,最优惩罚力度以及最优惩罚所得分配,可使经理人和监督者能够努力工作。在最优激励方面,激励程度的增加能够提高经理人的正常努力水平,减少经理人的投机行为水平;而最优激励程度的强化,可以通过减少经理人的风险规避系数、企业业绩的波动性、投机收益系数以及各种努力成本系数。在惩罚方面,严刑峻法是抑制经理人投机行为的强有力保证,因此,为了避免经理人采取投机行为,委托人可以加大惩罚力度无论其他参数如何变化;同时发现,投机成本系数和监督成本系数的增加对惩罚力度的增加有显著的影响。在惩罚所得方面,委托人给予监督者的惩罚所得可以看作是对监督者的一种奖励,因此惩罚所得分配系数的提高能鼓励监督者更好地监督经理人的行为。

参考文献:

[1]Jensen,M.C.and W.H.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10.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Holmsrtom,B., Milgrom.P. Aggregation and linearity in the provision of intertemporal incentives [J].Econometrics, 1987,55(2):303-328.

[4]袁江天,张维.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国企经营者激励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2006,9(3):45-53.

[5]孔峰,宋国平.股权激励下双重声誉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博弈合同分析[J].商业研究,2011(8):112-117.

[6]温新钢,刘新民. 动态多任务双边道德风险契约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2,21(3):212-219.

[7]宋增基,郑海健,张宗益.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间的替代效应[J].管理学报,2011(6):836-843.

[8]John G.Sessions. Wages,supervision and sharing[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8,48:653-672.

[9]杨水利.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监督机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Research on Manager′s External Supervision Game Model and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KONG Feng, LI Nia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3,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ets up double principal-agent model to maximize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principal′s benefits) under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framework.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ervisery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paper studies the game process among manager, supervisor and government under the external supervision mechanism;by studying manager′s optimal behavior selection process,it discusses the supervisor how to achieve optimal supervision,and the principal how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incentive, the optimal punishment, to monitor the manager′s behavior to achieve the goal that the managers put less or no corrupt behavior.

Key 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 incentive; game model; external supervision; double principal-agent model

(责任编辑:严元)

参考文献:

[1]Jensen,M.C.and W.H.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10.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Holmsrtom,B., Milgrom.P. Aggregation and linearity in the provision of intertemporal incentives [J].Econometrics, 1987,55(2):303-328.

[4]袁江天,张维.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国企经营者激励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2006,9(3):45-53.

[5]孔峰,宋国平.股权激励下双重声誉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博弈合同分析[J].商业研究,2011(8):112-117.

[6]温新钢,刘新民. 动态多任务双边道德风险契约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2,21(3):212-219.

[7]宋增基,郑海健,张宗益.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间的替代效应[J].管理学报,2011(6):836-843.

[8]John G.Sessions. Wages,supervision and sharing[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8,48:653-672.

[9]杨水利.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监督机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Research on Manager′s External Supervision Game Model and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KONG Feng, LI Nia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3,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ets up double principal-agent model to maximize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principal′s benefits) under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framework.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ervisery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paper studies the game process among manager, supervisor and government under the external supervision mechanism;by studying manager′s optimal behavior selection process,it discusses the supervisor how to achieve optimal supervision,and the principal how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incentive, the optimal punishment, to monitor the manager′s behavior to achieve the goal that the managers put less or no corrupt behavior.

Key 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 incentive; game model; external supervision; double principal-agent model

(责任编辑:严元)

参考文献:

[1]Jensen,M.C.and W.H.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10.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Holmsrtom,B., Milgrom.P. Aggregation and linearity in the provision of intertemporal incentives [J].Econometrics, 1987,55(2):303-328.

[4]袁江天,张维.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国企经营者激励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2006,9(3):45-53.

[5]孔峰,宋国平.股权激励下双重声誉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博弈合同分析[J].商业研究,2011(8):112-117.

[6]温新钢,刘新民. 动态多任务双边道德风险契约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2,21(3):212-219.

[7]宋增基,郑海健,张宗益.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间的替代效应[J].管理学报,2011(6):836-843.

[8]John G.Sessions. Wages,supervision and sharing[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8,48:653-672.

[9]杨水利.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监督机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Research on Manager′s External Supervision Game Model and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KONG Feng, LI Nia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3,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ets up double principal-agent model to maximize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principal′s benefits) under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framework.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ervisery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paper studies the game process among manager, supervisor and government under the external supervision mechanism;by studying manager′s optimal behavior selection process,it discusses the supervisor how to achieve optimal supervision,and the principal how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incentive, the optimal punishment, to monitor the manager′s behavior to achieve the goal that the managers put less or no corrupt behavior.

Key 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 incentive; game model; external supervision; double principal-agent model

(责任编辑:严元)

猜你喜欢
激励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关于加强基层老员工管理的几点思考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