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2014-09-19 20:51杨琴
北方经贸 2014年7期
关键词:经济管理效益以人为本

杨琴

摘要:随着竞争的激烈化,各个企业为了适应这样的社会环境,都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经济管理机制。为此,经济管理者们也在通过探索最佳的经济管理模式,让企业得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在探索的过程中,经济管理者们发现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管理模式,是最适用的,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也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经济管理;模式;以人为本;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19-01

在经济管理中,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只有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是经济管理行之有效的方式。当员工也积极地为企业经济付出时,采用这样的经济管理方式管理起来,便不再担心经济得不到提升。但是随着“以人为本”的经济管理模式范围的扩大,有少部分人便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以自我为中心,不顾经济管理机制的规定,给正常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一、以人为本和经济管理的关系

当一个企业想要经济状态达到满意效果时,就需要好的经济管理方式来控制,而在经济管理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员工的配合,能否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就是经济管理的重点。以人为本和经济管理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经济管理中,如果忽视了员工的自愿行为,就会让经济管理的质量上不去,达不到要管理的效果,而重视员工的主动性,则能够体会到工作效率的提高,协调这两者的关系,就是发挥好他们相辅相成的关系的关键。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管理模式时,怎样控制好管理员工的这个度,就要靠严格管理来把握了。按照各项明确的经济管理制度限制员工,明确了以人为本和经济管理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严格按照管理标准去规定员工,设置奖惩分明的经济制度,让经济模式执行起来的时候,避免出现散漫的情况,继而促使员工更加积极地加入到工作当中去。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性

在越来越重视人的思想个性与创造力的今天,尊重企业员工无疑是首要条件,只有理解员工,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自愿地执行经济管理的各项规定,并且员工产生主动性后,也能让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在工作上,员工才可能愿意花心思去研究创造,发挥出更多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管理模式受到认可的重要原因。对于经济管理模式,必不可少的就是各项明确的管理规定,它是限制各个阶层各个工种的机制,它能够让工作流程更加标准化,让企业运行过程显得更加仅仅有条,也是控制以人为本不与自我为中心混淆的有力管理方式,而以人为本经济管理模式的严格实施和执行,能够让企业在实现员工价值的基础上,让企业效益也更上一层楼。

根据上述分析,就能得知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性,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管理的需求。如何将这两者紧密联系到一起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经济管理时,要认识每个员工的工作态度,调动员工的主动意识,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以此来调整可能对以人为本认识上可能造成的偏差,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也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力量成为评判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准,在经济力量愈发重要,经济管理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和各个企业的重视。因此在经济管理中应该注重人的价值、鼓励创新,尊重人、爱护人,并且关心人,要形成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经济管理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是经济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经济能力的根本保证。

三、协调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之间的关系

重视人的价值并不是意味着一味的满足个人的利益和要求,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制度,而重要的是要在严格管理和以人为本中间寻找一中平衡,将个人的利益和经济发展的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基础,建立起相对严格的经济管理制度。

(一)实行以人为本,做到人性化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人的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只有保障个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益得到满足,个人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用,才能最大限度的推动经济的发展,这包括收入待遇、个人成长空间、合适的岗位、适当的能力培训机会。这些方面能够使个人得到机会发挥自身特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能够更好的激发自身潜力,让个人更好的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去,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几方面的内容。

(二)要建立合理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

在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必须要考虑人的意愿和诉求,同时要考虑合理的工作秩序和程序,以及科学的作息时间,只有让人处于最好的状态,才能挺高经济效益,因此,合理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的要求,也要考虑到科学的人的工作生活习惯。

(三)加强经济考核标准的建设

严格的考核标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保证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准和办法,最大限度的做到严而有情且情理交融的境界,要从个人需求的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张弛有度的考核标准,要让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做到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二者的利益相结合,从而谋求更好的发展。

四、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融入到经济管理制度中

公平、公正、公开是各种管理制度中都必须要遵守的,只有这样才能是人们信服,任何的任人唯亲、小团体的做法都是人们所不齿的,所以在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公正的原则,而经济中所涉及到人员调动、财务支出等方面都要做到公开、公平,让个人能够更好的了解到财务的流向和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对特殊群体和个人给予相应的照顾和保护措施。

(一)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经济管理中要以人为主,因此作为领导干部,更要对自己的权能有一个正确直观的理解,清晰地认识手中的权能,明确拥有权能的原因、目的以及如何使用的问题,要清醒地了解到这些特权并不是谋取私利的工具,而是承担、责任、贡献。在要求他人办好事情时自己要先能达到标准;禁止他人做的,自己则要做好榜样。

(二) “管”“理”兼顾,关怀员工

所谓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兼顾。在经济管理中,员工普遍对本部门或本单位负责人寄予厚望。但个别中高层干部官架子十足,在员工管理上缺乏必要的耐心,简单粗暴,指责多于指导,漠视多于关爱,只“管”不“理”导致经济项目上管理混乱,工作效率极低。在一些事宜上,管理干部必须要站在经济的大局和全局的层次上考虑问题,站在员工的角度,从管理制度上、从生活细节上关心关爱员工,要真正把员工当作自己的亲人。

(三)勤恳工作,以绩服人

有的领导干部看待工作的态度不正确,对待同志不和睦;有的心口不一,工作不合实际,纸上谈兵。结果造成人员管理问题成堆,难以有效推进经济问题的处理。因此,经济管理中领导干部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要脚踏实地,勇于承担责任。在危机与矛盾面前,要有足够的胆略和气魄,要敢作敢为,勇于担当。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管理中做好人员管理,真正的以人为本,推进工作中的利益共赢。

(四)发扬民主,倾听心声

民主作风,能充分的体现领导干部的优良思想品性,具体的反映了执政为民表现。而在遭遇重大问题时,表现发扬民主作风就是能在领导团队中进行商议,共同做出决定,而不特例独行,个人专断;能够平等待人,平易近人。

对经济来说,首先要做好根本,就是要使管理制度与方法相结合,使其不仅科学严谨同时又先进灵活,以在管理各方面的创新来持续地提升管理的水平。管理者必须参与实践,持续地学习、总结,坚持科学管理、诚信待人、有人情味、以智启人的观念,在依照严密科学的制度来管理的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智略和精神,才能达到最终理想化的目的。而作为员工也应持有宽阔、豁达的心站在经济项目中做好本分,发掘自身潜能,发挥本身优势,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开展工作,将自身的成长与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在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创新,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此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兑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 梁杰.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实效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2] 陈林.人本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人学理念[D].延安大学,2013.

[3] 王德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科技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责任编辑:高瑞]

猜你喜欢
经济管理效益以人为本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XYZ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