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国时期的紫砂壶历史

2014-09-21 16:02周国新
佛山陶瓷 2014年6期
关键词:民国紫砂壶历史

周国新

摘 要:一些陶刻的名家高手在紫砂茗壶上刻书法或绘画,书画高雅刀法遒劲,山水人物法度严谨,茗壶名刻相得益彰,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的民国紫砂艺术,增强了紫砂茗壶的艺术魅力,深得民国上层人士的青睐。

关键词:紫砂壶;历史;民国

1 前言

紫砂,作为中国的国粹,在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它经历了大喜大悲,也曾繁盛,也曾萧条。随着民国时期经济的恢复,人们对明清紫砂珍品的追捧成为市场主流。民国时期的紫砂文化,在整个紫砂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民国时期的紫砂壶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宜兴陶业逐渐产生了一批新兴窑户,生产经营方式进入工厂手工业阶段。晚清至民国时期,随着近代中外经贸往来的增加以及国内商业资本的发展,使宜兴紫砂业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由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制作逐步转变为近代陶瓷商号或公司的批量生产。受国内兴办实业的风气影响,这一时期紫砂壶商号和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无锡、上海乃至国外成立,尽管这一时期的紫砂作品因销路大增而匠气凸显,世俗化倾向严重,但仍然涌现出程寿珍、李宝珍、汪宝根、范大生等紫砂名匠。程寿珍,号冰心道人,他承其家学,基础扎实,作品形制朴实,不务妍媚。中晚年时,《掇球》、《仿鼓》、《汉扁》深受人们喜爱,其印有:“冰心道人”、“八十二老人”等。李宝珍,师从俞国良,制壶技艺精良。他常坐一些费工费时但能显示技艺水平的品种,甘愿受贫,也不肯制作粗货,宁愿以廉价所得谋生,其传器有《葵仿古》、《松鼠壶》、《鱼化龙》等。汪宝根,宜兴蜀山西街人,他秉性耿直,争强好胜,曾费时数十天,制成《大东坡壶》和《三友壶》,参加芝加哥博览会并获优奖,为一时佳话,而后名声大振。范大生,字绳武,师从范鼎甫,勤奋好学,作品有《六瓣合菱壶》、《梅花树桩壶》、《四方隐角竹鼎壶》等。

程寿珍因其《掇球壶》荣获二十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一次国际博览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和1917年美国“芝加哥国际赛会”优秀奖而名声大振;江案卿也是因为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而使其《狮球壶》名噪一时;余国良因参加1932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获得优秀奖而使其《传炉壶》成为经典,顾景舟赞其“传器制作严谨,器形格调雅致,是晚于黄玉麟的名手”。

民国二年,宜兴蜀山兴办利用陶器公司,聘请紫砂名师范大生为技师,后建造龙窑一座,招收学员多名。《宜兴陶器概要》中说,“宜兴陶器,夙称国粹,紫砂茗壶,尤驰誉中外,盖举世无匹之精绝手工品也。此次应实业部主办之参加芝加哥博览会筹备委员会之征求,宜兴陶商之应征者,出品达数千件价值逮十万元上。(下接第68页)在今民生凋敝情况下,业户如是踊跃输特,不能不引为慰幸。”可见宜兴紫砂实业家们关心陶业发展、振兴陶瓷工业的拳拳之心。民国十年,丁蜀镇紫砂生产主要分布在蜀山、潜洛和上袁一带地区。民国十五年,宜兴大花瓶和茶具、杯碟,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获特等奖。民国二十年,美国芝加哥举行“世界工艺博览会”中国参展作品在上海预展,朱可心制“紫砂竹节鼎”,为宋庆龄订购。民国二十四年,紫砂名师范大生,创作的紫砂雕塑“鹰”,在英国“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荣获金奖。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八年抗战时期,窑厂被毁,技工流散,生产萧条,紫砂艺术一度停止不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宜兴陶业稍有恢复。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经济繁荣,盛行收藏紫砂壶,很多古董商及紫砂精通者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纷纷将宜兴紫砂名手聘至上海,以明清名家时大彬、陈鸣远等人的作品为蓝本进行仿制,或根据古籍中的文字描写,臆想构思设计,画出图样,让他们仿古做旧。裴石民就以仿制陈鸣远知名,有“陈鸣远第二”之美称。

3 结语

紫砂文化丰富多彩,有人爱它简练,有人偏繁复,有人求拙朴,有人喜精巧,有人颂象真,有人追求现代意识。传至今日,更加辉煌灿烂,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系统的中华文化,在海内外传播。

猜你喜欢
民国紫砂壶历史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新历史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