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云主任辨治妊娠咳嗽经验

2014-09-21 01:11周晓卫,张少云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

周晓卫,张少云

摘要:妊娠咳嗽,是一种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若病情进展迅速易耗气伤精甚则坠胎漏产。张主任行医三十余年,灵活运用疏风宣肺、润燥利咽;健脾除湿、补肾安胎;强调调畅情志,节制饮食,劳逸结合;注重孕妇特有的生理特点。常获良效。本人遂将其治疗妊娠咳嗽经验总结如下,以便同道更加深刻认识妊娠咳嗽这一疾病,并加以学习借鉴。

关键词:妊娠咳嗽;辨治特点;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2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4-0003-03

子咳作为病名,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其第四十二卷中记载:“妊娠期间,久嗽不已,或伴五心烦热者,称为‘妊娠咳嗽,亦名‘子嗽、‘子呛等”[1]。妊娠咳嗽经久不愈,损伤胎气,易致胎动不安、坠胎、小产等。由于特殊的生理期,运用抗生素治疗多有副作用。患者大多不愿轻易服用。而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易被广大孕妇所接受。张少云主任从医三十余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医理精深,在治疗妊娠咳嗽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疗效确切。本人有幸师从张少云老师,遂将其治疗妊娠咳嗽经验总结如下。

1注重孕妇特有的生理特点

受孕以后,月事停闭,脏腑经络之血,皆聚于冲任二脉以养胎元,故此时全身处于阴血偏虚,阳气偏亢的生理状态。加之云南地处高原,燥邪偏盛。感邪后更易化热化燥。用药更应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为主,临床常用药物:北沙参,麦冬,乌梅,川贝,百合,地骨皮等。同时须固护胎气,治病与安胎并举。对过于降气、豁痰、滑利等碍胎药物须慎用。

2疏风宣肺润燥利咽并举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并具有宣发、肃降的生理特性,实现“吸之则满,呼之则出,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的功能。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若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而致病。正如《河间六书·咳嗽论》所说:“寒、温、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外感六淫袭人,皮毛先受,皮毛应肺,邪入肺金,则肺失宣肃,壅遏不畅,上逆而咳,故谓:“一物不容,毫毛必咳”[2]。清·沈金螯在《妇科玉尺·卷二》更明确提出“妊娠咳嗽,名曰子咳,此胎气为病,产后自愈,不必服药。然或因外感风寒,或因火盛乘金,是又不可不治者。[3]”以上可见妊娠咳嗽的发生与六淫邪气致病息息相关。因此张主任认为结合云南特有的地理气候特征,空气干燥。妊娠外感咳嗽以燥邪为主。而在治疗妊娠咳嗽时应当顺其肺性之势,因势利导的选用清热宣肺、润燥利咽之法。其可谓“在上者引而越之”。然而清热宣肺方药一定要质轻量小,应符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原则,如过早使用收敛止咳药物,常妨碍肺气宣发,致邪气恋卫入肺,久稽不去引起内伤久咳,恐有闭门留寇之嫌。正如《医宗必读》所言:“大抵治表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4]”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盖金燥太过,燥热之邪灼伤肺液致肺失濡润,肌肤干枯不泽,甚则肺叶萎弱不举。可谓“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气薄”。故应采用润肺之法,则炽火清,肌肤如润有弹性。因此,张主任根据“治肺八法”对妊娠咳嗽治疗选用清肺宣肺润肺三法。此三法治疗妊娠咳嗽使肺得宣发、咽喉清利、津液得复则热退咳嗽顿除。张主任临床常用药物为金银花、菊花、连翘、黄芩、芦根、薄荷、桔梗、前胡、沙参、麦冬、知母等,用以清、宣、润并重。

3健脾除湿补肾安胎并重

《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由此可见,咳嗽的发生不只与肺有关。若久咳不解,病程日久,皆可由肺涉及脾肾引起肺脾肾三脏俱病。中医学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盖脾肾为先后天之本,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维持。又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转输津液,散精于肺。若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则易致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异常,聚湿生痰。加之肺脾肾三脏互为母子之脏,由此可见,肺与脾肾的关系密切。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妊娠咳嗽患者肺气不足易致脾虚,若脾失健运,津液代谢失常,水液停滞,则聚而生痰成饮,多影响肺的宣发肃降从而出现咳痰喘等临床表现。然久病皆可累及肾,妊娠咳嗽患者肺气久虚可导致肾不纳气,呼吸浅表,出现动则气喘等症。若肾的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而致咳喘。加之孕妇特有的生理特点,妊娠时期阴血下聚养胎,肾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则肾火妄动,火旺胎必动,同时随着胎体渐长,将导致气机之升降失调,则肺失其宣发肃降,上逆而咳。正如《校注妇人良方》所言:“嗽久不愈者,多因脾土虚而不能生肺气,而腠理不密,以致外邪复感,致因肺气虚不能生水,以致阴火上炎所致,治宜壮金土,活肾水为善。[5]”因此张主任在临床中特别强调健脾补肾安胎。尤其在妊娠的前三个月更应格外重视。张主任临证常用药物为茯苓、炒白术、山药、菟丝子、砂仁、炒麦芽、炒谷芽等。

4调畅情志,节制饮食,劳逸结合

人有七情之喜、怒、忧、思、悲、恐、惊。大多孕妇在怀孕期间因不适应其生理上的变化和社会角色的改变。情绪波动较大,往往易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其中“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张主任根据现代医疗治疗模式—即“社会-生理-心理”模式。认为在治疗妊娠咳嗽时应考虑到孕妇的身心变化。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所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饮食方面张主任经常叮嘱孕妇饮食宜清淡;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饮料及酸性果汁,吸烟、饮酒;忌煎炸油腻、辛辣之品;慎食生冷;忌暴饮暴食以损伤脾胃,化生痰湿。妊娠期间还应当劳逸结合,过度劳力及劳神易损耗机体之气,并应节制情欲以防房劳过度耗气伤精而致胎漏。相反过度安逸易引起气滞血瘀而影响胎儿发育。

5病案举例

患者董某,女,27岁,停经8周余。因咳嗽、咳痰半月余就诊,刻下症见:咳嗽、咳痰,质稠色黄,易咯出,咽痒即可,夜间尤甚,大便干,小便色黄,口干思饮。无恶心、呕吐,纳食可,舌红苔根白腻,脉细滑。查体咽充血,扁桃体不肿。辨证属肺风咳嗽、痰湿不化。治以疏风宣肺,化痰止咳,兼顾安胎。方用杏苏二陈汤加减,处方:杏仁10g,苏叶10g,黄芩15g,茯苓15g,陈皮6g,桔梗5g,炙紫菀15g,炙冬花10g,冬瓜仁15g,京夏10g,射干6g,炙麻绒5g,枇杷叶10g,川贝10g,白前10g,芦根15g,蝉蜕10g,甘草6g开水泡半小时后煎服。中药3剂后,效果明显。病人二次复诊,咳嗽大减,咳痰量较少,二便转正常。

张主任主张效不更方,更服2剂后诸症消失。方中杏仁、桔梗、射干宣肺利咽,止咳化痰;茯苓、陈皮、京夏健脾理气和中;紫菀、冬花、炙麻黄、冬瓜仁润肺化痰止咳平喘;其中黄芩清肺安胎、苏叶行气安胎。若痰热盛则加枇杷叶,风邪为患,用蝉蜕,芦根清热生津,利尿。若腰酸不适或者久咳伤胎则加杜仲,川断、桑寄生等。本病例中患者夜间咳甚,张主任指出多因阳虚阴盛,治疗时可适当加用温药。本方药简易赅,药性平和,寒温润燥恰当,轻清灵动,开达上焦,直达病所,顾护胎元。

以上诸药配伍深刻的体现了张主任在治疗妊娠咳嗽上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妊娠咳嗽应清肺宣肺润肺并举,兼顾健脾补肾安胎,同时不忽视情志、饮食、劳逸对孕妇的影响。而且应将顾护胎元始终贯穿治疗妊娠咳嗽的始终,尤其是妊娠早期,更应注重护胎、安胎”。张主任还强调妇女在生理上有经、带、胎、产四期,故临证时应谨慎。尤其认为,上述中药对孕妇及胎儿影响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循证医学的依据,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不能忽视中药可能潜在的副作用。但如果孕妇咳嗽日久不愈,咳嗽甚者出现胸痛、呕吐等不适,以致影响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临床用药就不能拘泥于此而畏惧投药。当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只要病机相符,脉证相应,随证加减自能药到病除。

参考文献:

[1]巢元方,黄作阵.诸病源候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74.

[2]刘完素.河间六书·咳嗽论[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11:119.

[3]沈金鳌著.妇科玉尺.卷二[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6:186,689.

[4]李中梓著,王卫等点校.医宗必读[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3.

[5]薛己著.校注妇人良方[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12:307.

(收稿日期:2014-02-2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医药治疗
何氏肚脐贴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72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选择和预后分析
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
谭波诊治脑中风恢复期验案2则
中医药辨证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28例临床观察
关于对鼻窦炎临床诊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