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适应性、应对效能感与生活满意感关系的差异

2014-09-22 01:35,
山东体育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适应性效能影响

,

(1.合肥工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09;2.江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适应性、应对效能感与生活满意感关系的差异

袁同春1,邱达明2

(1.合肥工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09;2.江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

采用青少年适应性量表、应对效能量表和生活满意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适应性和应对效能之间的差异以及应对效能在适应性和生活满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1) 除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的得分体育专业学生较低外,其余各变量均为体育专业大学生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lt;0.05)。2)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活适应对生活满意感影响都是通过中介变量胜任力实现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情绪适应和人际适应对生活满意感的影响只有一部分是通过中介变量认知水平实现的。即: 适应性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受应对效能的中介影响,不同的专业特点的个体其作用路径不同。

适应性;生活满意感;应对效能;中介作用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突出,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生力军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适应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1],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促进青少年良好的适应性。不过,人们并不能彻底、迅速地适应所有环境,经常会出现适应慢或难以适应的情况[2]。

应对与适应不同,适应是消极被动的心理生理过程,而应对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应对效能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又是一种个人面对压力时采用的应对资源影。它通过影响人们如何评价应激性事件,支持问题解决为目标的应对意图、计划和发现改变威胁性情境的新方法来影响人们的应对。应对效能又有别于应对方式,前者是“人们对付应激特有的、具有个人特点的、跨情境的特质或风格”,属于个人风格层面;后者是指“人们面对应激情境时采用的应对方式、方法或策略”,属于应对技巧层面[3]。研究表明,处于应激状态下,应对效能高的个体更有信心接受应激的挑战,从而维护自身身心健康[4];而且,运用某些应对策略的人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5]。

主观幸福感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6]。其中心概念是适应或习惯化,这种适应或习惯化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总是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情绪,从而保持对自己生活的相对满意度[7]。作为主观幸福感关键指标的一般生活满意感,是个体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总体评价[8],其评价的高低则取决于适应的程度以及应对效能的高低。由此可见,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应对效能在适应性与一般生活满意感之间可能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假设:1. 适应性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受应对效能的中介(或调节)作用影响。2.不同专业特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应对效能,进而影响其适应性和生活满意感。目前,关于适应性与应对效能对一般生活满意感影响的研究大部分只针对个别的因素单独开展[9-11],而没有进行系统的考察。本研究选择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个体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对应对效能、适应性和一般生活满意感的影响,在横向层面来探讨它们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最终确定影响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感的结构模型,更准确地解释一般生活满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12月在安徽省随机选择一所普通综合性大学,从中抽取体育专业大学生201人(男120人,女81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263(男108人,女125人)人进行测量,收回有效问卷432份(体育专业200人,非体育专业232人),回收率93.1%。

1.2 测量工具

1)青少年适应性量表:通过张大均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1]进行测量。该量表包括生理适应、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和总分7维度构成,含22个条目。本次测量的克隆巴赫α为0.71。

2)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一般生活满意感采用Leungh和Leungh的【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12]进行测量。该量表为7级李科特量表,共6个条目。本次测量的克隆巴赫α为0.79。

3)应对效能量表:应对效能量表是用来评估个体在面对应激情境时的应对效能,本问卷由童杰辉编制[3],全量表共17道题,分别为胜任力、认知水平、自信程度三个维度,采用5 点记分。该问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其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6。

1.3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3.0 统计软件中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以Plt;0.05被认为是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及分析

2.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系数见表1。适应性和应对效能的各个维度与生活满意感均有可靠相关(Plt;0.01)。

表1 总样本各变量的相关矩阵

2.2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各变量的比较分析

表2给出了不同对象的全部变量T检验的差异比较结果。我们看到,学习适应和认知水平两个方面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gt;0.05);除学习适应(Pgt;0.05)和生活适应(Plt;0.05)的得分体育专业学生较低外,其余各变量均为体育专业大学生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lt;0.05)。

2.3 应对效能的中介作用

2.3.1 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选用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13],采用强迫进入法进行回归分析, 用以考察青少年适应性和生活满意感之间的关系是否以应对效能为中介。检验程序为:1)检验回归系数c,如果显著,继续下面的第二步,否则停止分析。2)做 Baron 和Kenny[14]部分中介检验,即依次检验系a、b,如果都显著,意味着X对Y的影响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中介变量M实现的,第一类错误率小于或等于0.05,继续下面第三步。如果至少有一个不显著,由于该检验的功效较低(即第二类错误率较大),所以还不能下结论,转到第四步。3)做Judd和Kenny[15]完全中介检验中的第三个检验(因为前两个在上一步已经完成),即检验系数c',如果不显著,说明是完全中介过程,即X对Y的影响都是通过中介变量M实现的;如果显著,说明只是部分中介过程,即X对Y的影响只有一部分是通过中介变量M实现的,检验结束。4)做Sobel[16]检验,如果显著,意味着M的中介效应显著,否则中介效应不显著,检验结束。

表2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各变量的比较分析

首先,我们以适应性为自变量,生活满意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适应(B=0.698,Plt;0.05)和生活适应(B=0.717,Plt;0.05)对生活满意感具有预测作用(进入回归方程);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际适应(B=0.5,Plt;0.01)和情绪适应(B=0.508,Plt;0.01) 对生活满意感具有预测作用(进入回归方程)。以应对效能为自变量,生活满意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胜任力对生活满意感具有预测作用(B=1.059,Plt;0.01),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对生活满意感具有预测作用(B=0.463,Plt;0.01),其余各变量则没有进入回归方程(Pgt;0.05),提示后期作中介效应分析时应只对具有预测作用的变量进行分析。具体中介效应结果见表3、表4。

表3 体育专业学生应对效能中介效应检验的等级回归

图1 体育专业应对效能中介效应的示意图

表4 非体育专业学生应对效能中介效应检验的等级回归

由表4可知,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情绪适应和人际适应对生活满意感具有预测作用(B=0.508,Plt;0.01;B=0.5,Plt;0.01),即回归系数c显著;情绪适应和人际适应对认知水平 (B=0.379,Plt;0.01; B=0.237,Plt;0.01)的预测作用显著,即回归系数a显著。另外,在引入认知水平作为预测变量后,情绪适应和人际适应对生活满意感影响非常显著(B=0.433,Plt;0.01;B=0.454,Plt;0.01),即回归系数c′显著,说明是部分中介过程。即情绪适应和人际适应对生活满意感的影响只有一部分是通过中介变量认知水平实现的。具体路径图见图2。

2.3.2 中介效应的分解

图2 非体育专业应对效能中介效应的示意图

表5 应对效能在适应性与生活满意感之间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分解

3 讨论

3.1 不同类别大学生各变量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除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的得分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低以外,其余各个维度的得分都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适应性和应对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高。已有研究证明,体育锻炼能给参与者带来情绪、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生活满意感等诸多方面的促进作用[17-18],也对提高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具有较好的效应[19-20]。本研究结果基本与上述结果吻合。

学习适应是由学习活动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适应得分较低。一方面,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对于大学的专业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运动技术的训练在客观上占用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可能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得分。但是,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方面差异不显著,可能对所有大学生来说学业任务都是一个大难题,不存在专业差异。生活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本研究调查的对象为综合性院校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与体育专业院校不同的是,在综合性院校中,体育专业学生的地位尚不尽人意,这是多种因素的结果。除学生自身的原因外,世俗的偏见也影响了人们对待此事的观点。因此,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活适应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低。应引起学校各有关方面的关注,确保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应对效能方面,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胜任力、自信程度方面得分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高,而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因为体育运动都是和人的紧张活动、竞争性以及克服各种困难相联系。实践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意志力,使活动者具有勇敢、自信、顽强等性格特征。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体育活动有利于人格发展的结论[21-22]。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说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解决问题的努力程度以及采用积极的策略的可能性没有太大的变化。

3.2 不同类别大学生生活满意感的影响因素比较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适应(B=0.698,Plt;0.05)和生活适应(B=0.717,Plt;0.05)对生活满意感具有预测力。因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是大学生活中主要压力源之一。此外,作为综合性院校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尽人意,经常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这些因素对生活满意感带来一定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胜任力对生活满意感同样具有预测作用(B=0.941,Plt;0.01)。锻炼者会把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处理各种困难的技能技巧以及信心迁移到现实生活当中,因此,体育专业大学生能以较高的胜任力接受应激和挑战,最终获得较好的生活满意感。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际适应(B=0.5,Plt;0.01)和情绪适应(B=0.508,Plt;0.01)对生活满意感具有预测力。由于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特殊的生理心理发育阶段的需要,决定了大学生更加渴求和谐的人际关系[23]。但是,调查表明大学生中人际关系问题非常突出[24-26],而且人际关系又是影响生活满意感的因素[27],因此,困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对其生活满意感当然至关重要。情绪对生活满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效度[28],然而,年轻、易冲动的大学生偏偏对情绪难于控制,于是也成了影响生活的一大事件。此外,认知水平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感具有预测作用(B=0.463,Plt;0.01)。不同的认知评价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9],生活满意感本身也是个体对当前现实状况作出的认知评价,因此,认知水平对于维持较高水平的生活满意感具有积极意义。

3.3 应对效能在适应性和生活满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应对效能在适应性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这验证了假设1。具体而言,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胜任力因素在生活适应对生活满意感影响中起完全的中介作用,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因素在情绪适应和人际适应对生活满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验证了假设2:不同专业特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应对效能。

综合性院校中的体育专业学生,虽然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适应下降;但是,因专业训练获得的强烈的拼搏精神和自信以及较高的应对应激情境的能力,因而他们完全能够通过出色的胜任力来调整低生活适应带给生活满意感的不良影响。此外,从差异分析的结果来看,尽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都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低,但是生活满意感要高,而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也可以认为是胜任力的调节作用。不过,胜任力在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的学习适应与生活满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经了解,相当一部分体育专业的学生,因基础太差几乎丧失了认真学习的信心,特别是英语课程,甚至有学生干脆就放弃了;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学习适应对胜任力应对效能(B=-0.035,Pgt;0.05) 起削弱作用,虽然作用不显著,但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所以说,在学习方面,学生们因缺乏自信而影响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应对效能,认为已经无法改变他们的学习成绩状况,也就无法通过学习成绩的改善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满意感。

Lazarus等人认为,在许多方面人们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会影响他们对事件的反应[30],而人们心理反应的变化又必然影响其生活满意感状况。与体育专业不同的是,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认知、思维训练,这个过程对其认知能力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因此他们习惯对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但是,为什么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情绪适应和人际适应对生活满意感的影响只是部分通过认知评价的中介作用,而不是全部呢? 其可能的原因是情绪适应和人际适应两个因素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感太密切、太现实了,以至于无法通过这个中介因素得到较好的调节。

不同专业大学生在面应激情境时,为什么采用了不同的应对效能来调节?可能是专业的教育对学生产生深刻而长久的影响,由此形成一定的风格特征;而应对效能本身就是“具有个人特点的、跨情境的特质或风格”。按照教育要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复合型人才在面对应激情境时,其应对效能又将如何?这应该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4 结论

4.1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适应性和应对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高。

4.2 适应性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受应对效能的中介影响,不同的专业特点的个体其作用路径不同。

[1]张大均, 江琦.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 ,(2): 81-84.

[2]Ed Diener, Eunkook M. Suh,etal.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ogy Bulletin, 1999, 125(2): 276-302.

[3]童辉杰. 应对效能: 问卷的编制及其理论模型的建构[J]. 心理学报, 2005 ,(3):37-38.

[4]王建平, 李董平, 张卫. 家庭经济困难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应对效能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2-32.

[5]谭春芳, 邱显, 清李焰. 初中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18 (10) : 723-725.

[6]陈妹娟, 周爱保.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1(3):214-217.

[7]吴明霞. 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 心理学动态, 2000,4:23-28.

[8]丁新华, 王极盛.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04,(1):59-66.

[9]刘旺, 冯建新.初中生的学校适应及其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 2006, 6:77-80.

[10]刘卫春.青少年的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2):75-80.

[11]董旭冉, 童辉杰.大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社会心理科学, 2010 ,(25) 4:75-79.

[12]Leungh J P, Leungh K. Life satisfaction, self-concep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arents in adolescence [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992, 21: 653-665.

[13]温忠麟,张雷, 侯杰泰,刘红云.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 2004,36(5):614-620.

[14]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6): 1173-1182.

[15]Judd C M, Kenny D A. Process analysis: Estimating mediation in treatment evaluations[J].Evaluation Review, 1981, 5(5): 602-619.

[16]Sobel M E. Asymptotic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indirect effect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A].In: S Leinhardt (Ed.).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 1982[M]. Washington, DC: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290-312.

[17]晏宁.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26(1):30-32.

[18]李京诚.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J].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3):42-47.

[19]阳海英, 张庆建. 体育活动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3):15-17.

[20]潘春燕.体育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8,30(1):28-32.

[21]张力为,李翠莎. 运动员个性特征的评价及其实践意义[J]. 精英(香港体育学院学报),1993,11:17-24.

[22]Morgan, W. P., The trait psychology controversy[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1980, 51: 50-76.

[23]张厚粲主编.大学心理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4]张翔, 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1):364-367.

[25]程艳林.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普遍性缺陷及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2):97-101.

[26]汪雪莲, 许能峰.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47-249.

[27]张灵,郑雪,严标宾,温娟娟,石艳彩.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2): 116-120.

[28]王春花.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研究 [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

[29]张向葵,柳杨,田录梅.认知评价与心理控制感在中年人对社会政策变化感受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4): 91- 96.

[30]Lazarus R S, Folkman S.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M].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1984:287-327.

Difference among adaptation, coping efficacy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PE and non-PE students

YUAN Tong-chun1,QIU Da-ming2

(1. Dept. of P. 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Anhui, China; 2. School of P. E.,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 Jiangxi, China)

Through using the adaptation scale, coping efficacy scale and general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discusses the mediating effect among adaptation, coping efficacy and life satisfaction, and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majors between adaptation and coping efficacy.Results:1) The score of study adaptation and life adaptation of sport major students is lower, but the scores of other variables are much higher than college students of non-sport majors. 2) There are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adaptation and coping efficacy on sport major students, and there are part mediating effect among emotional adaptation,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of non-sport major. There are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adapt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 acting path on different majors.

adaptation; life satisfaction; coping efficacy; mediating effect

2014-04-26

袁同春(1969- ),男,安徽寿县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A

1009-9840(2014)06-0085-05

猜你喜欢
适应性效能影响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44个矮牵牛品种在北京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天然气管道掺混输送氢气适应性研究进展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