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农药施用行为认知与决策研究

2014-09-25 08:59王志威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农药农户样本

王志威,张 海,侯 博,3*

(1.安徽科技学院 食品药品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2.安徽科技学院 财经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3.江南大学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江苏无锡214000)

1 问题的提出

处于转型发展中的中国,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食品安全事故屡禁不止,为世界所罕见,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不容置疑,农产品品质的安全问题与农药残留密切有关。农药等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在提高农产品产量,满足数量需求的同时,由于农户施药行为的不科学等,农药残留成为威胁农产品品质安全供给的重要因素。

虽然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程度因其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农药残留都会导致农产品营养失衡、感官质量等品质下降[1](Bourn D et al.,2002)。Munshi et al.(2004)通过研究发现,不同港口的鱼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都检出了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人在食用后在其肌肉、肝脏和脂肪中也能检出残留[2]。此外,Parveen(2004)、Munshi(2004)、Saqib(2005)、周洁红(2009)等人的研究证实,果蔬、牛奶、鱼以及快速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均会降低食品品质[3-6]。所以,降低农药残留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

农户是农药施用的主体,农药残留的产生与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仅从全球人口刚性增长,气候变化以及人类食品消费需求而言,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将仍然长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基于人类面临的农药施用难以取舍的困境,准确把握农药残留产生的规律性,通过有效途径减少人为因素尤其是规范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就成为降低农药残留、进而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最现实、最有效的实现路径。这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之所在。

2 方案实施与农户的特征描述

2.1 调研方式

2.1.1 采样方法与农户选择 本次调查在安徽省内进行,安徽省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为了全面了解安徽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真实情况,兼顾地区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本文选择安徽省的安庆市、六安市、淮南市、亳州市、和宿州市作为调研区域,并在这5个地级市内随机挑选5个县(区)(太湖县、寿县、大通区、利辛县、砀山县),每个县(区)随机抽样一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一个村作为调查采样地点。本次调查是为了研究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受访农户是否施用过农药将直接影响研究的结果。因而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所有接受采访的农户都必须具备施用农药的经历,并且基于安徽乃至我国农业生产者仍主要以分散农户为主体,本文选择所有调研的对象为分散农户。

2.1.2 调查组织 为了确保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减少受访农户因文化层次理解上的偏差和言语上的影响,由本地区返乡大学生、研究生采取与农户一对一的直接访谈方式进行现场答卷,并由调查大学生负责问卷的填写。在调研过程中所有受访农户都具有施用农药的直接经历。本次调查采取直接入户的调查方式,比较均衡地在5个县(区)共发放150份问卷,经检验合格的有效问卷126份,有效回收率为84%。调研时间为2013年2月份。

2.2 被调查农户的基本特征

2.2.1 性别特征 共调查126人,其中男性82人,占样本总数的65%;女性44人,占35%。农药的喷洒使用者主要以男性为主(具体内容见表1)。

2.2.2 年龄特征 被调查的农药喷施者中处于20~30岁年龄段的有21人、30~40岁的有16人、40~50岁的有43人、50~60岁的有27人以及60岁以上的为19人,分别占样本总比例的17.3%、12.6%、33.9%、21.3%和14.9%。本次调查的农户大都年龄分布于40~60之间,40~50岁的居多,30岁以下的偏少。呈现这种年龄结构是由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较为年轻的户主们主观上缺乏从事农业劳动的意识,他们倾向于选择去城市寻找非农职业,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较少,而具有较长年限种植经验的老农大都已40岁以上,由于年龄和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和限制,他们缺乏背井离乡到城市谋职的经济激励。

2.2.3 受教育年限 被调查的农药喷施者中受教育年限小于6年、6~9年、9~12年、12年以上的分别有48、50、20和8人,占样本的比例依次为38.6%、39.4%、15.7% 及6.2%。78%的受访农户的平均教育水平程度较低,为初中及其以下,而高中及以上的则只有20%左右,这与我国广大农村农民受教育程度的实际情况一致。

表1 调查农户的基本特征Table 1 Farmer'basic characteristics

2.2.4 从事农业生产年限 农业生产年限不仅是农户的一种职业经历,也是其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体现方式之一。研究分析发现农户的农业生产年限越长,积累的生产经验越丰富,在农药使用的行为上越保守,越倾向于按传统方法和经验进行生产。被调查的农户中从事农业生产年限10年以下的为30户,11~20 年的、21 ~30 年、30 年以上的分别为29、33、34 户,依次占样本为 24.4%、22.8%、26%和26.8%。农业生产20年以上的农户多达52.8%,大部分的农户都有较长的农业生产经历,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2.2.5 家庭收入 家庭年收入处于1~3万元的有45个农户,占样本总数的35.7%,小于1万元和处于3~5万元的样本数分别有13个和40个农户,依次占总样本比例的10.3%、31.7%,而高于5万的高收入农户为27户,占样本的比例为22.3%。农户的收入水平比较集中,50%的受访农户收入集中于2~4万元,但89.7%农户的收入来源是非农业收入,农业收入仅仅只占到了10.3%。

2.2.6 农户种植面积 在被调查的农户中,有将近47%的专职从事农业生产的纯农民,也有53%的兼职从事农业生产的其他职业者。受访农户及其家庭的种植面积分为0~0.33hm2,0.33~0.67hm2,0.67~1.33hm2三级,各占比例为49.2%、32.5%、18.3%。其中租用他人土地种植和出租自己土地给予他人种植均占受访农户的22%。

3 农户的农药使用行为分析

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较为复杂,依据农户施用行为的连续性,将所涉及的农户施药行为分为施药前、施药中、施药后三个阶段,并在施药前阶段选择相关的施药设备的选择、是否按说明书推荐剂量配置农药2个行为;施药过程中阶段选择的是是否雇人喷洒农药和是否采用防护措施2个相关行为;施药后阶段选择剩余农药、空药瓶的处理方式的行为,并对上述行为展开具体的分析说明。

3.1 施药前的行为

施药用具的选择对于能否安全的喷洒农药,高效的利用农药进行防虫增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占总样本比例为75.4%的95个被调查农户在喷洒农药时选择使用的是传统的手动喷雾器,而使用非手动喷雾器的只有31位受访农户,仅占总体比例的24.6%(见表2)。据调查统计,传统的手动喷药器械由于生产时间较早,使用年限过长,大多质量较差,老化严重,普遍存在着“跑、冒、滴、漏”现象,导致农药有效利用率低,不仅浪费农药,而且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也容易造成施药质量不高。这说明高效的药械在普通农户家中的普及程度不是很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药械的推广力度。

表2 农户对喷药设备的选择Table 2 Farmers'choice of spraying equipment

一般情况,农药推荐剂量会打印在农药标签上粘贴于农药包装上或书写于说明书上附随在农药包装盒内,它是指导农户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产品,把握农药剂量合理范围的重要依据。受访农户中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来决定每次农药的施用剂量也只有50个受访农户,大约占总样本比例的40%。而近60%的农户没有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施用农药:依据自身经验来决定每次农药的施用剂量有34个农户,占到近27%,更有高达总样本比例28.6%的36个受访农户表示农药包装盒上的推荐剂量效果不明显,因此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加大药量使用(见表3)。由此可以看出,支配着广大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的仍然是经验而非理性。

表3 是否按农药标签确定施药剂量Table 3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dosage according to the pesticide label

3.2 施药中的行为

在农业生产的农忙时节,仅有不到15%的受访农户考虑会雇佣劳动力帮忙喷洒农药,86.5%的受访农户明确表示不会雇佣劳动力,而是由自己亲自喷洒农药(见表4)。可以看出,大都数农民选择自己喷洒农药,其中主要原因是出于减少劳动力的支出从而节约成本。

表4 农户雇人喷洒农药情况Table 4 Farmers to spray pesticides

分别有29人、51人、和32人的防护措施行为是一般采取防护措施、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措施和完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分别占样本比例的23.1%、40.5%和25.4%;而多数会和肯定会采取防护措施的合计只有14人,比例仅为11%;未能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的受访农户达到总体样本的60%以上(见表5)。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户在用药时的安全防护意识差,很多农户在配药、喷药时很少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这样很容易导致人畜农药中毒的意外发生。

表5 农户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Table 5 Farmers to take protective measures

3.3 施药后的行为

有88个被调查的农户会在施药后将空瓶、空农药袋扔在田边、垃圾堆、水和小溪边等,比例高达69.8%,相应的持有环保意识的农户为数很少,只有9人会将其仍在专门的垃圾堆或回收点,仅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7.2%,另外有29人会选择将空瓶、袋子和其他垃圾堆放一起或者用其他方式处理(见表6)。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农户环保意识淡薄,将施剩的农药或空瓶乱扔乱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表6 空农药瓶和袋子处理方式Table 6 Empty pesticide bottle and bag processing

4 农户的施药认知与对政府的需求

4.1 农户的施药认知分析

正确适量的配置和喷洒农药不仅能让农药杀虫保值的效力发挥到最大,而且不会导致过量农药附着于农产品上,引发农药残留威胁。本次调研中,被问及对农药标签或说明书上推荐的农药使用剂量的认知情况,仅有不到1/3的农户表示十分赞同,认为推荐使用的农药剂量非常适合,有62位,占据总样本比例50%左右的农户表示说不清,有多达25位农户表示推荐的剂量太少,只有区区4位农户表示推荐剂量太多,分别占样本比例的19.8%和3.2%。由此可以看出,广大农户对正确合理的农药推荐剂量并未持有正确的认识,认知程度低,并且大部分农户由于没有正确认知而不能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农药,他们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概念也缺乏正确认识。

表7 农户对农药标签上推荐剂量的认知Table 7 Farmers on the pesticide label on the recommended dose of cognition

大量的施用农药势必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不仅危害人类健康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本次调查分析了受访农户对此问题的认知,发现39.7%的农户认为大量使用农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重大的,占据17.5%的农户认为对环境的影响一般,但有高达38.9%的农户认为只有一点小的影响,他们声称大量使用农药并没有发现对周围环境造成多大的损害,自己也未感受到周边环境有因为使用农药而变坏变差。这表明农户对于该问题的正确认知普遍不高。

表8 使用农药对环境影响的认知Table 8 Effects of the use of pesticides on the environment cognition

4.2 农户对政府的需求

在受访农户中表示自己农药施用知识匮乏,急切需要相关技术、知识支持的有占据样本总数59.6%的65位农户,一般需要的有37位,不太需要和完全不需要任何知识的为13人和1人,分别占样本比例的29.4%、10.3%和0.7%。这表明大部分农户在凭借说明书指导或依靠自己经验施药的同时也迫切希望得到更加科学,有效地使用农药的知识和技术(见表9),并且占据样本比例69.0%的87位受访农户认为参加正规的农药施用知识培训、得到农机人员正确指导会对他们更正错误的施药行为有明显的效果(见表10),但实践中真正参加过农药知识培训的受访农户却只有区区9位,不到总体样本的10%,高达92.9%的117位受访农户表示并未参加过任何组织形式的农药知识培训(见表11)。可以看出,农户对政府的技术指导需求强烈,但他们对农药知识的迫切需求和现实中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的落实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广大农户存在的不科学、违规的施药行为除了与自身文化知识低、安全意识淡薄等内部原因相关之外,还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农药知识宣传力度低下,农药知识普及度不够等外部原因也密切相连。

表9 农户对农药施用相关知识需求情况Table 9 The situation of pesticide application knowledge needs of farmers

表10 农户对农技人员的指导需求认知Table 10 The extension staff guidance cognitive farmers demand

表11 农户参加农药知识培训情况Table 11 Farmers in pesticide knowledge training

5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本文在对安徽省内126为农户调查的样本数据基础上通过统计性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5.1.1 农户科学施用农药的水平较低,违规和不当的使用农药的情况仍然存在 从三个地区126份样本反映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户农药的使用情况很不理想,存在的问题较多:超过九成的农户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农药、化肥使用的培训,大多数农户主要靠生产经验积累农药知识和施药技术,由于个体施药经验的差异而导致了农户使用农药的千差万别;约一半以上的农户在配置农药时任意加大农药剂量,大量使用农药,不仅使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质量下降,影响了人体健康,还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形成了恶性循环。

5.1.2 政府农药知识普及不够 根据调查发现受访农户所在地区有关政府部门均未长期广泛的在农户间开展农药施用知识,有过农药、化肥培训的农户也只是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农药知识来自于农技站工作人员的推荐指导或自身去询问农技站工作人员相关问题得到的解决答案,但因农户自身文化素质不高,自觉学习吸收专业知识的能力较弱,致使施药知识普及率较低。

5.1.3 农户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农户用药的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户在配药、施药的过程中没有防护设备,即使采取了也是一些防护效果不佳的措施;施剩的农药粉袋或空瓶随意丢弃、乱扔乱放现象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也容易导致人畜中毒。

5.1.4 施药器械落后导致施药效果不佳 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户采用的是传统的手动喷雾器,它价格低廉,不论是在配件还是维护上的成本优势都是其他喷雾器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具有喷雾效率低、不太适宜大面积作业的缺点,而且经常有药液跑、冒、漏、滴的现象,容易将农户身上喷上农药,易中毒且不环保,维修率高。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大力普及农药安全使用知识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是一项量大面宽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引导农民积极采用环境友好型的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减轻对农药杀虫治害的依赖程度,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在使用农药时,尽量选用高效低毒品种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并选择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混用、轮用以及镶嵌式施药,以降低病虫抗药性。同时要改变传统的施药方法,提高施药技术,如对症用药、适时喷药、选择高效机具、喷药到位等,尽可能提升农药效果。二是要加大指导和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农业知识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正确掌握各类基本农业生产知识,掌握准确的施药时间、剂量、次数等合理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规范农户安全、科学施药。三是要向农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安全使用规程》以及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限用政策等法律、法规知识,使广大农户了解农药知识、认识农药的危害,从而提高他们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的自觉性。

5.2.2 加强新器械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科研实力的提高和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安全供给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大力研发和引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生物安全农药已成为当务之急,向农户推广绿色新型农药品种成为当代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要积极引进推广价格低廉、质量高、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的施药器械,并加强更新换代步伐。

5.2.3 加强农药市场管理,切实保证农药质量 “无规矩不成方圆”,政府有关部门要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进行严格监管,建立和完善农药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农药行为,尤其对禁用,高毒的农药进行严格监管,杜绝出现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行为。

5.2.4 建立安全监控体系,制定农药残留标准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严重,主要原因是我国尚未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农药残留监控体系,同时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制定工作远跟不上农药产品进入市场后对农药残留检测标准的需求。因此,要加快全国农药残留监控体系的建设,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管理工作,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

[1]Bourn D,Prescott J A.Comparison of the Nutritional Value,Sensory Qualities,and Food Safety of Orbanically and Conventionally Produced Food[J].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afety and Nutrition,2002,42(1):1 -34.

[2]Munshi A B,Detlef S B,Schneider R,et al.Organochlorine concentrations in various fish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at Karachi Coas[J]t.Mar Pollut Bull,2004(49):597 – 601.

[3]Parveen Z,Khuhro M I,Rafiq N,et al.Evaluation of multiple pesticide residues in apple and citrus fruits,1999 –2001[J].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2004(73):312 –318.

[4]Munshi A B,Detlef S B,Schneider R,et al.Organochlorine concentrations in various fish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at Karachi Coas[J]t.Mar Pollut Bull,2004(49):597 – 601.

[5]Saqib T A,Naqvi S N,Siddiqui P A,et al.Det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muscles,liver and fat of 3 species of Labeo found in Kalri and Haleji lakes[J].J Environ Biol,2005(26):433 – 438.

[6]周洁红,胡剑锋.蔬菜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为例[J].中国农业经济,2009(3):45-56.

猜你喜欢
农药农户样本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