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在新技术应用下的机遇与发展

2014-09-25 17:49吴成诚
卷宗 2014年8期
关键词:门户管理系统图书

吴成诚

摘 要:本文介绍了公共图书馆应用如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图书馆门户系统等新科学新技术,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办公效率,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改进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最终实现高效快捷的方便读者、服务读者,使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展现其价值。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前,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尚不发达,人们获取信息还是利用电视、报纸、图书等传统方式,公共图书馆门庭若市,读者络绎不绝。21世纪,计算机、手机等互联网终端开始普及,图书馆的读者确日渐稀少,“有时一天也不见一个人”某县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这样形容。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供人借阅书籍、并阅读的地方也逐渐被人所遗忘。公共图书馆要如何展现出价值,新一代科学技术为其提供了一个良机。

2 新一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图书馆所需的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存储技术、自动化传送技术等技术应用发展迅速。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呈指数增长,新一代通信技术如互联网在基于IPv6、光纤交换等技术支持下,可以实现终端与终端的通信达百兆千兆速度,甚至更高。信息存储的能力在计算机应用中也是大幅度增长,大容量、高速度和价格低廉等优点使其愈来愈多的被广泛运用。

3 新一代科学技术在图书馆的有效利用

3.1 图书馆办公自动化应用

3.1.1办公自动化的定义: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

3.1.2图书馆应用办公自动化:在图书馆行政工作中,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使图书馆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通过实现办公自动化,可以优化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的一致性,最后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提升图书馆的综合能力。

3.1.3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高运算能力的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多功能的扫描仪、视频采集等硬件设备的大量使用,图书馆在日常办公中越来越得心应手,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基于无线或有线通信新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终端与终端的通信达百兆千兆速度,彼此的交互越来越便捷。

3.2 图书管理系统应用

3.2.1定义:图书管理系统是现代图书馆必须应用的一款软件,其主要用于图书管理,实现图书的电子化管理。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该系统的使用能大大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率,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2.1图书管理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现代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图书管理系统具有借阅管理、借阅查询、借阅流水、预借详情、账务管理、备忘管理、书籍管理、期刊管理、物品管理、读者管理、类别资料、资料下架管理等功能。具有注销图书、添加图书、添加读者、编辑图书、编辑读者、删除图书、删除读者等基本信息管理功能,拥有强大方便的图书(期刊)借阅、归还、续借功能。可以设置管理员及其操作权限、设置图书类别、设置期刊类别、设置读者类别、设置读者部门、设置出版社类别、设置图书存放位置以及设置打印机等各项常用操作。可以方便地查询到图书、读者、借阅的图书、读者押金充值记录、超期罚款记录以及借阅流水等相关资料。具有数据日备份与恢复备份功能,将基本信息以及查询信息导出为excel等多种格式,文件并支持MARC导入。此外,还支持使用条形码扫描枪(器)、磁卡刷卡器进行业务操作管理,支持WEB查询等。

3.2.3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

图书管理系统当前已不在局限于本地的使用,在高速网络通信前提下,馆与馆之间利用专用网络进行交互,不仅保证了安全,还能更好的让各馆之间的资源有机的整合。各地方乃至全国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所有图书馆资源都能被利用。利用互联互通技术、或者虚拟云计算等技术,可以保证所有公共图书资源都能面向所有读者。

3.3 图书馆门户系统的应用

3.3.1定义:图书馆门户系统是一种图书馆资源与服务集成的应用框架,是数字图书馆面向读者的统一服务窗口,能有效整合图书馆内、馆际的各类资源和应用,通过内容聚合和统一认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和图书馆服务。

3.3.2门户系统的重要作用:图书馆门户系统留给人们最简单的认识就是图书馆的门户网站;但它不仅仅只是浏览一下网页,看一下新闻的功能,它有着其他更加重要的应用。在实际的门户应用中,除了如注册、登录、浏览、检索、公告、帮助、个人信息等用户基本功能外。它还能整合图书馆中的各种数字资源和应用系统。这些资源既有本地资源,也有外部可访问的资源,其种类包括电子期刊、会议论文等;应用系统包括统一检索、参考咨询、馆际互借等;门户系统通过访问入口向读者提供各类资源和服务;可以和图书馆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图书馆应用系统有效地整合,以一个统一的访问入口,为读者、工作人员、系统管理员等不同身份的人员提供不同的服务模块和应用方式。

3.3.3门户系统的发展:图书馆门户系统在大互联时代,不再局限于电脑终端的应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应用将更加贴近读者。读者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访问门户系统,体验服务、借阅图书,图书馆与读者的交互实现了零距离,读者足不出户即可做到访问、利用图书馆资源,正在实现了建立起“移动图书馆”、“随身图书馆”的目的。

4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4.1 传统服务方式

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无非是让读者进入图书馆读书、看报、借书、查询资源并享受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等方式。虽然在当前形势下,传统服务人群逐渐减少,但其依然是不可替代。因为图书馆安静、舒适的环境依然是部分读者所青睐的,也是其看重的地方,所以许多读者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都愿意到图书馆享受服务。

4.2 现代服务方式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加快,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工业社会,中国社会城镇人口不断增长。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正不断加快,空余时间不断减少,所以除了周末,许多人并没有太多时间能够去到图书馆看书并享受服务。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发展,中国的网民和移动终端用户越来越多,相应地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选择利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甚至网络电视等设备在网上读书、查阅资源。公共图书馆资源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它是免费的资源。所以,如果能够有机整合地方乃至全省、全国的图书资源,通过互联互通、共享资源等方式,开展网络服务全新模式,让读者应用移动终端设备,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将“图书馆”带在身边,这无疑将给公共图书馆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5 公共图书馆发展前景展望

公共图书馆无论如何发展,它作为一个为读者提供免费资源服务的固定场所的定义不会改变。但这并不意味公共图书馆不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失时机的适当调整自己的服务和运行模式,从而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资源总数量正在不断地增长,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它,因为它不仅简单而且快捷。我们可以预料的是,读者到公共图书馆去读书、看报的旧模式,已逐渐被人们所摒弃;而利用信息网络浏览数字资源的新方式,逐渐被读者所接受。所以公共图书馆理应顺序社会变革的需要,利用新科学新技术,让自己演变成为“数字化图书馆”,才能使自己在大互联时代占有一席之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门户管理系统图书
关隘:要道门户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基于内外网门户系统的研究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门户的设计与实现——以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门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