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资源配置与应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09-25 02:45汪宏等
卷宗 2014年8期
关键词: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资源配置

汪宏等

摘 要: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应用,对发展远程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资源配置和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远程教育资源配置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配置;资源应用;汉语言文学;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快了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步伐。1999年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成立,2000年,《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标准(试行)》出台,2001年,中央电大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远程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同年,教育部批准了第一批网络教育试点的普通高校。十多年来,我国远程教育不断发展壮大,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新技术浪潮不断袭击全球,远程教育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仍然处于不断应对新挑战的尴尬境地。为此,有必要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总结经验,以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强力的措施和务实的行动提升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远程教育。

本次研究,我们以我省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资源配置与应用的现状为立足点,发现问题,探求可能的解决方式,为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提供助力。

1 资源配置的现状

目前,我省远程教育院校中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是电大开放教育,一是师大网络教育。师大网络教育不仅在省内有57个学习中心,而且还有分布从蒙古、新疆到福建、广西等16省市36个学习中心。陕西电大有省内10个市级电大分校,112个厅局、行业系统及县(区、市)电大工作站,这两所学校以及后来独立于陕西电大的西安电大5个分校共同组成了覆盖全省乃至全国城乡的现代远程教育办学系统和教学网络,成为陕西构建学习型社会、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基地,这三所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在陕西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

到目前为止,我省汉语言文学专业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经历了从初创到发展壮大的历程。2002年至今,师大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经历了摸索、规范、提高、创新几个阶段后,已经完成了全部27个专业的资源建设。我省开放教育试点的两所学校在2006年评估结束后,完成了资源从无到有的建设;此后至2012年,多次参加教育部技术信息中心的课件大赛,网络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建设的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从2013年开始,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多媒体资源建设提倡建设小粒知识单元的微课资源,各远程教育院校积极响应,尤其是陕西电大和移动电话三大运营商合作签约率先成立手机学院,开启了我省新一轮资源建设的热潮。

这里,我们按照影响教育资源建设及其应用效果的直接因素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建设团队建设,二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三是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1.1 资源建设团队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注重挖掘校内教育的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建立以学校文学院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组成的远程教育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资源评估委员会,为资源建设提供咨询、指导和监督。历经十年,汉语言文学专业锻造出一支以主持教师为核心,以课程设计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制作人员、多媒体录制剪辑人员、美工、课程评测人员为成员的规模化的具有专业水准的资源建设团队。加上聘请的文学院研究生,目前,开发队伍已有30多人,整体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水准。

陕西电大和西安电大均对教师的教学资源建设、科研等做出了的明确规定和要求,从制度上促进业务人员的素质提升,定期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和资源建设进行培训,集中力量,成立由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专兼职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组成的资源建设团队,形成资源建设的合力。目前,陕西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兼职教师近20余人全员参与,成立以骨干教师为中心的资源开发与建设团队,整体具有较高的水准,其中7名成员主持开发的课件课件,获得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奖励,其余成员均作为课件开发的主要参加者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

1.2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配制

现代远程教育建设的核心是教学资源建设。目前,师大远程教育学院中文本专科专业建成了除实践教学外的39门课五大类资源。具体表一所示:

其中,网络课程中有5门为国家精品课程。课程学习包是根据教学目标整合各种课程学习资源,通过纸质材料、教学光盘等形式进行汇总,以满足部分上网条件较差学员的学习需求。具体包括:教材、学习导航材料、课件光盘、学习指南光盘、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作业册等。建设学习进度辅导和学生口袋书的目的在于参与学生学习进程,建成的24门中本科13门,专科11门。拓展类教学资源的学术讲座是与院系合作,以视频教学资源结合文本面向学员发布的6个系列的网上学术讲堂。数字图书馆通过购置及共建共享资源,收集的电子出版物可电子期刊。在汉语专业资源共享方面,2005年以来,与西安交大、厦门大学网络学院等共享资源10门左右。

陕西电大和西安电大在教育资源上,一方面依托中央电大的办学资源,另一方面则通过自建资源满足自身教学的需求。随着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陕西电大为适应区域性开放大学的办学需要,把资源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资源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陕西电大和西安电大的课程资源建设包括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教材资源、学习平台教学资源、资源库资源。如表二所示:

上表中陕西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4门网络课程中有3门为校级精品课程,4门网络课程和6部课件均获得省级或国家级等不同等次的奖励。学习平台建设有本专科所有25门省开课程的文本资源,平台资源中的30门视频资源包含对统设课的补充资源,目前,汉语本专科80%课程已具备三种以上的教学资源,共享了617门来自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广播电视大学精品课程、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的网络课程。西安电大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正努力实现所有课程具备两种以上的教学资源。西安电大引进共享的38门网络课程分别来自于国家数字化学习中心,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普通高校的国家精品课程,西安电大省内共享陕西师大的精品课程2门和陕西电大多媒体课件1门。表二中教材和学习平台共享的资源均来于中央电大。

我省各院校远程资源建设都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师大远程教育的资源丰富,依靠文学院强大的师资和图书资源的优势,汉语专业远程教育资源开发的力度最大,开发的网络课程、网络教育专用教材数量为我省远程教育院校之首。资源配置较为合理,一是考虑到不同地区网络带宽资源的限制,开发的每门课程都包括视频课件、音频课件和学习指南课件三种不同的类型;二是配备课程学习包以满足部分上网条件较差学员的学习需求;三是为便于学生学习配备了口袋书。四是资源重复率少,形成生成性资源问题库;另外,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资源配置也相对完善。电大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所作的工作主要是省开课程的资源建设,在资源配置上重视资源引进。陕西电大资源建设的特点是网络课件质量高获奖多,共享的网络资源较为丰富。西安电大建设有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平台资源建设较有特色。

1.3 资源管理和教学支持服务

这里资源管理和教学支持服务不仅包括管理和维护平台所需的技术人员,也包括专业负责人,课程主持教师,引导学生上网,给学生提供答疑的辅导员。电大和师大的在这些方面的共同之处是都具有这些基本要素。

不同之处在于,两者提供教学支持服务的分工不同,师大是由远程教育学院聘请学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负责课程答疑和作业批改,主讲教师每周一次进行网上实时或电话答疑。教务处配备专门负责专业的人员,给学生提供日常的答疑、分发教学资料,收集作业,进行考核评价,最终的考核评价由教务人员完成。

我省开放教育一般是课程责任教师,往往也是是课程主讲教师定期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答疑,其它一般由辅导员提供通知上课、考试、缴费等支持服务,辅导员不能解决的则提供联系电话,由学生联系相关部门解决,电大的考核评价由课程主讲教师提供形成性考核评价,终结性评价为每学期的期末考试。

2 资源应用的现状

为了解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现状,我们抽样调查了陕师大远程教育学院汉语本科专业的《语言学概论》、《先秦历史散文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法》三门课程,获得学习平台中的学习指南、课程教学音频、视频、资源库及问题库点击情况,如表三、表四所示:

从表三可以看出,课程教学视频点击率最高,原因之一是课程教学视频可以更系统直观地学习,其二则与网络课程教学的设计有关:音视频教学时课件上方为学员准备了一个小对话框,便于学生记笔记和提问题。借此可以反馈给课程答疑老师,获得帮助。其次,课程教学指南的点击率高,因为它对整个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这是学员在一门课程学习之前需要的。

从表三和表四可以看出,较难学的语言学概论这门课资源的点击率是三门课程中最高的,点击率较高反映了学生对由论坛讨论产生的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感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语言学概论”资源库中分享中央电大的文本资源,点击达4413次,居于汉语专业本专科同类型所有资源的榜首。

筛选陕西电大和西安电大汉语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视频教学资源的两组应用数据,观察视频点播中两所学校同类型课程视频资源的应用情况,以及同一学校同一课程资源在不同栏目下的应用情况,如图五、图六所示:

表五中的数据说明:一、同一门课程视频资源的点击数差距悬殊,主要是单帧资源时间过长,缺少互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1],二、视频播放不够流畅,需要下载安装专门的视频播放器,会使学员丧失耐心。

表六的数据可以看出:同一名称的视频资源在不同栏目出现且内数量不等,应用情况差距悬殊;有的资源又没有在其它栏目出现,说明资源分类的标准、存储方式不统一,未能对资源进行标准化描述。

表五和表六显示:同一门课程资源在电大系统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专业计划的变动,模块化的学分设置给选课带来的不便,一方面是建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另一方面,由于资源制作要求的技术高,周期长,人力资源相对有限,部分新入计划的选修课程资源一时无法得到补充。

3 问题和对策

从上述对资源建设和应用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我省汉语言文学专业远程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应用还不尽如人意,资源建设还存在较大的缺口,尤其是实践教学资源仍然是资源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不仅已建资源质量有待于提高,存在着资源重复建设、浪费和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同时,有效的共享资源数量有限,对共享资源的利用也极为有限,没有建立有效的校际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对地处偏远,条件有限,不熟悉现代技术手段,无法上网的学员资源配送和支持服务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为此,必须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专家型的资源建设团队。参加资源建设的教师和技术人员,往往也承担着资源建设之外的教学、科研甚至管理任务,担负着辅导教师的角色,过重的工作负荷,使他们很难全身心投入资源建设,直接影响着资源建设的进程、质量和水平。为此,要壮大资源团队的力量,建立专职的资源建设队伍,“完善其知能结构,使他们成为职业型的专家教师”。[2]

3.1 提高资源建设质量,扩大共享。

1.统一资源制作的技术标准,提供精确有意义的检索,并对教育资源进行标准化的描述。学习者进入学习平台后,通过链接,能迅速搜索出精确的有价值的易于打开使用的信息。实现“一站式学习”。

2.资源建设应该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作为建设的“首要标准”。大力开发依托移动手机平台的便于推送和学习微课资源。设计和制作教学资源时要“抓住一切可能有效的方式和策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激发惰性学习者的思维和学习兴趣”[3]注重设计的艺术性和交互性,尤其是文学专业更应发挥教学的语言美和情感性特征。

3.共建共享,提高资源库的生命力。引入资源建设的论证环节以避免重复建设低水平资源。建立校际合作,共建资源;建立由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成立的资源建设与信息采集和评估中心。由信息采集员定期采集国内外相关的资源信息上报中心,经专家评估并在网络平台经学生测试使用后,正式启用,以确保资源的质量和有效利用。

3.2 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1.要提高支持服务的意识、水平和能力。远程教育的各办学单位要通过培训,培养全系统工作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网络教育资源、学员需求与支持服务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抓住一切有效的方式和策略,做好资源介绍,引导学员正确利用资源。帮助学员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做好资源平台的管理服务。要强化资源和网络平台技术维护、更新,简化上网程序路径,充分发挥链接功能,提高资源检索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一站式学习”。

3.要有的放矢,合理推送资源。我省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很多地处偏远。因此我省远程教育存在着大量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大量学员无法获得资源这一突出矛盾。为此,要加强联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送资源,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也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总之,经过不断地建设、引进和更新资源,我省汉语言文学专业资源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于存在的问题,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对策外,还应该在资金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大力跟进,此外,面对资源建设、共享、应用中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扩大视野,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在交流、比较中反省,获得启发,进而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更加合理地配置远程教育资源,促使远程教育资源发挥最大能效。希望本次基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远程教育资源配置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乜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系统体系结构的分析与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1:66

[2]刘菲,于文超,孟祥增:高校网络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与优化对策,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0.1:48

[3]张磊:远程教育资源服务有效性的研究——以大众传播为视角,教育理论研究,2012.11:221

作者简介

汪宏(1972-),女,安徽金寨人,硕士研究生,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系讲师。

猜你喜欢
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资源配置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教育信息处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基于IPoverDVB—S单向传输模式的远程终端系统与数据维护技术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