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2014-09-25 02:45刘沛
卷宗 2014年8期
关键词:战略意义经济发展

刘沛

摘 要: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近期提出的富有指导性意义的国家战略,它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中东西部相互协调与配合等问题,而且还涉及我国与亚欧地区多个国家在外交、经济等领域的交往与合作。

关键词: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战略意义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贯东西,跨越欧亚两大洲,连接多个民族多个国家,它的建设成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格局,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引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其本身继承着古丝绸之路的光荣与传统,它东端连接着经济勃发、蒸蒸日上的亚太地区,中间串联着资源丰富、地域广袤的中亚地区,西端连接着经济发达、国际贸易频繁的欧洲地区,它被解读为是“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为深远的经济流通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贯亚欧两大洲中部地带,总长约10900公里,途经面积共计约397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6%,影响到22亿人的生活。其中在中国境内全长4395公里,它包括我国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在内的西北五省区和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内的西南四省区。

1.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

2013年中国经济实现了7.7%的增长,经济总量“更上一层楼”,并且首次在进出口额总量上超越美国,坐上了全球第一把交椅。中国在坐稳世界经济大国位置的同时,在全球商品流通、进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融资租赁、金融投资等方面继续着自己的强势表现,为世界所瞩目。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国展示了作为经济大国的实力,在全球经济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济大国地位持续提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技术进步和提升效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格局,对控制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和熨平经济波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从表面上看中国经济是欣欣向荣、稳步发展的,但是中国经济有其自身“大而不强”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国际分工中仍然处于以基础加工、来料加工为主的基础加工制造业阶段,在整个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处于低端和下游地位。二是在国际商品市场上缺乏主导权、定价权、反倾销权和谈判权,在涉我重大利益的商品物资进出口方面听从于西方国家的安排,不能自己做主,只能听命于人,对我国外贸型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三是在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较弱,直接导致我国高科技、高技术产业根基不牢,基础不好,我国内贸企业很难走出国门开辟国外市场,相关商品也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流通体系。四是参与国际经贸竞争、商品竞争的能力不够、意识不强、层次不高。目前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没有话语主动权,对国际经济事务也难以发挥出压倒性的竞争优势。因此,我国只能参与到层次较低的国际市场经济竞争中。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仍将不断上升,对全球的影响力也将继续增强,但我国想要把自身建设成为经济强国,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付出更多成本,还需要构建新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框架。

2.“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

在全球风云瞬息万变,世界格局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要充分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社情和民情,充分准备,认真应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新挑战,把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稳步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巩固领导地位;加快内陆地区成为全球重要的加工和制造业基地,增强其对新一轮开放的支撑作用;提高内陆城市开放水平,构筑特色鲜明、定位清晰的陆路开放经济带;培育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要位,建设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构建东西互补的开放新格局。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瓶颈的制约,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扎尔巴耶夫大学(位于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2013年11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为谋求我国更好的国际经济大国地位和在国际经济事务交往中有更多的话语主导权,我国适时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而将会实现在更新领域、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上的区域联动开放,这将吹响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为全面深化改革起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实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有利于巩固同中亚及中东欧地区甚至是西欧地区的合作基础,通过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凝聚起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有利于逐步形成连接东欧、西欧的交通网络,形成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在当前亚欧各国发展差距缩小、通信信息技术飞速进步、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国谋求稳定、繁荣、发展、共赢的形势下,只要亚欧各国同气连枝、共同促进,相互协调发展,就可以形成“亚欧一体化,繁荣与发展惠及每一个经济体”的战略格局。实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将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形成全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各种优质资源的大流动大整合,吸引更多资本、技术和人才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汇聚,进而辐射带动我国中西部、中亚地区乃至欧洲部分资源的大流动,形成资源要素国际性大流动格局,使我国经济发展中西合璧,两翼齐飞,为区域协调发展与联动开放开辟新的战略空间。

3.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是可以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团结与我交好的国家,孤立与我交恶的国家,形成于我有利的和平氛围。特别是在今日我国民族矛盾突出、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不安定、面临的外部恐怖威胁与日俱增的特殊时期,实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更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可以推进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东北地区的互通有无,还可以促进我国整个西北部与中亚、欧洲地区的贸易往来。我国中西部自然资源丰富,经营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第一产业发达,可以形成比较优势,引入东部发达地区的技术、人才和实体经济,带动中西部地区朝着密集型工业化方向发展,再结合自身蕴藏丰富的优势,可以利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平台向中亚及欧洲地区出口大宗商品。

3.1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西部中心城市为重点

以中西部中心城市为重点,与中亚、欧洲板块互通有无,一方面可以通过亚欧铁路和亚欧大陆桥进入中亚,打开欧洲市场,输出自己的原材料和矿产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中亚地区的缓冲位置,发展资本密集型大工业、大产业,还可以利用中亚地区人力资源丰富、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在较短的时期内完成系统全面的工业化布局。要下大力气发展高端产业,走一条资源消耗低、市场认可度高、能够长期发展并参与国际间竞争的高效优质的工业化路子。

3.2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创新型对外贸易加工为主线

以创新型对外贸易加工为主线,积极引导服务外包和来料加工产业,使低成本加工贸易从欧洲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开展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本集约程度高的优势项目,推动自身竞争力不断提高,使自己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推动自主创新道路不断向前延伸和发展。

3.3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打破中西方文化隔阂、经济发展程度不均衡态势为手段

以打破中西方文化隔阂、经济发展程度不均衡态势为手段,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协调配合。各国通力合作,落实互利互惠一揽子政策和方案,加紧实现以中吉乌国际铁路为代表的跨国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形成贯通中西的对外合作与经济交往的大通道。

3.4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以进一步加快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为依托

以进一步加快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为依托,不断完善配套仓库、贸易市场等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边境口岸功能。研制重点口岸城市开放倾斜照顾政策,试行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交通运输四部门合作模式,支持把有条件的内陆中心城市建设成国际口岸。发展内陆口岸经济,推动“大通关”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完善区域通关合作机制,提高口岸通行效率,降低通关成本。

4.结语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国际升级版,实现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宏伟目标,无异于是古代丝绸之路在当代社会的重现和升华。它不仅仅是沟通亚欧两大板块的经贸发展桥梁和经济大通道,更是架在多国人民心里上的友谊之桥、信念之桥和理想之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改革的窗口和桥头堡,是我国“一带一路”重要战略的具体实现形式。以开放促改革,以合作带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实现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谱写新的壮阔篇章。

参考文献

[1] 刘育红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2.10

[2] 殷高峰 欧亚大陆桥:一体化驱动“经济风车” [J] 大陆桥视野 2012.10

[3] 王一鸣 我国经济增长的中期趋势和应对策略 [J] 全球化 2013.7

猜你喜欢
战略意义经济发展
分析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
边缘海及其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电视剧宣传方式新探索——论“首播庆典”宣传模式的战略意义
新能源的环境意义和能源安全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