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故事 新讲述

2014-09-25 02:16李茂丽李权
卷宗 2014年8期

李茂丽 李权

摘 要:《来复线》是一本讲述游击队故事的小说,该小说用新的叙事技巧和对历史讲述的新视角,完成了对革命历史小说一种新的叙事,游击队故事从神化的叙事到人化的真实层面,展现了历史的残酷和诡异。

关键词:游击队故事;叙事技巧;心路成长

阎欣宁曾经是个军人,写过一系列在文坛响当当的枪字系列小说《枪手》、《枪族》、《枪圣》、《枪队》、《枪手沉沦》等。他的新作《来复线》更是把他的枪手情结置于中国革命历史的大背景下,在全新的叙事模式中讲述了新的游击队故事,并且展现了人物在革命和历史中的心路成长历程。

1 游击队故事讲述的历史宏大视角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对描写西伯利亚游击队的前苏联小说法捷耶夫的《毁灭》,做出过这样高度的评价“只写了一支很小的游击队,它并没有想去投合旧世界读者的口味,但是却产生了全世界的影响,至少在中国,象大家所知道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游击队的故事作为军事文学的一大题材之一,在军事文学中一直不乏书写者,也是一直为我们重视的一大题材之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的游击队故事一直是作为中国革命的“最有价值的艺术的记载”而成为时代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如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刘流的《烈火金刚》、冯志的《敌后武工队》,雪克的《战斗的青春》,在当时就曾风靡一时。

在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作为对于革命历史小说的专章“再现战争的历史画卷”中,并没有把游击队故事作为专节典型评述,客观上承认游击队故事的叙事上还须突破,这也是《来复线》的一大突破点。

在当代军事文学中,虽然历史和硝烟的远去,游击队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叙事以其传奇性和小说叙事特性的不谋而合继续构建和叙事着历史。游击队题材也是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来复线》正是描写了这样一支在中国历史的宏大背景下活跃在福建闵东山区的农民武装。

《来复线》虽然讲述是别人曾经讲述过的游击队的故事,但他却采用了和别人不同的叙述策略:创作手法上从以往的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创作基调也从以前的的宣扬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转为直面革命艰难困苦的现实,并且克服游击队故事讲述中的时间跨度过窄的局限,全景式地展示了游击队这个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者的发生和发展。

首先,他一开始就把青竹山游击队的发展置于中国革命的大背景下,全景纵深式地展现游击队故事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发展历程,青竹山游击队的前途和命运就一直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紧紧相连:

小说中的青竹山游击队的成立一开始就是因为面临着和中央苏区所面临的第五次“围剿”一样的国民党全国范围内的“围剿”,青竹山中心县委在城乡无法立足,迫不得已,只得撤进了丛林密布的山区,这才诞生了青竹山游击队。而青竹山游击队的发展壮大,正是由于中央苏区彭德怀、腾代远率领的“东方作战军”与福建的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停战,青竹山游击队才得有喘息机会发展壮大成立苏维埃政府。而青竹山游击队遭受到毁灭性打击,则是因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红星纵队”被迫推出中央苏区,战略转移到了陕北,而“围剿”中央苏区得手后的国民党十几个正规军师,掉过头就扑向了闵东,造成巨石击卵之势。而青竹山游击队得以走出青竹山,开赴抗日杀敌前线,则是因为红军胜利到达了陕北,然后才有了“西安事变”,国共谈判,才有了项英陈毅同志派人联系青竹山游击队,接受改编,开赴抗日前线。

可以这样说,作者一开始就具有了宏大历史的叙事视角,把青竹山这个小游击队和中国革命的大背景紧紧联系起来,把对中国革命的表现和思考融入了游击队的描写和叙述中。

2 历史叙事的真实还原

游击队故事一直以直以其传奇性和小说叙事情节的曲折性不谋而合而构建着小说和历史的叙事,如写山东临沂、枣庄一带的抗日游击队里的铁路工人和煤矿工人夜袭洋行、飞车夺枪、撬铁轨、炸火车的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因为加入了“一些‘传奇因素,而接近现代‘通俗小说的模式”,被洪子诚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称为“革命通俗小说”或是“革命英雄传奇”。但故事的传奇性虽然有着读者阅读历史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的心理期待,但代替不了历史的真实叙事。《来复线》采用了其他与别的游击队故事不同的叙述策略。可以说作者是直面游击队发展壮大的现实,大胆表现了游击队发展过程中的许多的实际问题,展现了作者对于游击队的历史反思,将神化的游击队故事还原到了人化的真实的层面上。

比如游击队中的党内斗争,县游击队大队长龙海山和县委书记楚天雷之间的南龙北楚之间的“龙楚斗”,起因也不过是两人因一支缴获的女式手枪,两人都想為自己所有。其实他们之间属于内部矛盾,因为两人之间虽然有着个人恩怨,但是他们同时都忠于党,都是党的坚强的战士。同时他也表现了游击队中的一些不正确的个人英雄主义想法和作风,比如楚天雷,他是一个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决不卑躬屈膝的响当当的硬汉子,但是他也有他的致命弱点,他就是有点逞像苏轼的《留候论》中所写的那种“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匹夫之勇。他面对自己人对自己的怀疑,觉得只有用叛徒的血才能洗清自己的污点,还自己以清白,所以他才会逞匹夫之勇不顾危险,一次一次下山暗杀叛徒陈天枢,而最终送了命。作者在《来复线》中还谈到了叛徒问题,这些叛徒不是像许多的游击队故事只是一些无名小卒,而是身居一定高位者,展现了革命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来复线》中,曾经的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陈天枢,受不了敌人扔过来的带血的匕首的心里战攻势而叛变革命,给青竹山游击队带来重大打击,包括县委书记楚天雷在内的许多人被捕,连龙海山也差点上当。而且叛徒陈天枢在楚天雷的暗杀中一次次逃脱,最后还让楚天雷送了命,而最后国共谈判时还作为国民党政府代表上山谈判,历史的残酷和诡异在此展现。

3 英雄人物成长的心理叙事

《来复线》中塑造了许多的英雄人物形象,让游击队的人物形象塑造不再是完人而是真人,终极性地完成了英雄人物塑造的神化还原为人化。不但可敬而且可爱!比如领导着青竹山游击队前进的“读书人”雷明、血气十足但有着青竹山人聪明和狡猾的农民龙海山、立场坚定但却脱不了个人意气用事的工人楚天雷、以及许许多多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唐海匪”、二虎子、才旺等等。在这些人物群像中,最让人喜爱者,可能应该是龙海山。他喝着青竹山的山泉水,吃着青竹山的番薯丝,是青竹山的乡亲们把他养大的土生土长的青竹山人。他是一个跟着青竹山游击队一起成长起来的英雄形象,他的优点和缺点,他的成长和发展,形象地展示着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游击队的苦难历程,并形象地展示着中国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获得的新生。

其实当青竹山游击队刚刚建立之时,龙海山只是一个草莽英雄。他喜欢斤斤计较,因为一把缴获的女式手枪,就与县委书记楚天雷分道扬镳;他还小肚鸡肠,为夺枪之事怀恨在心,所以当保安团進山清剿之时,就自己没入茫茫林海中,放敌人直扑楚天雷;他还为自己在楚天雷被捕入狱时代理县委书记一职,表示不满,因为仅仅是代理。但是他天生敬畏读书人,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所以他才会把误入他手中的市委特派员刘瑛扣住不放,还敬为上宾;而且他革命积极主动,在刘瑛一直不给他传达市委的秋收斗争任务,他自己能够有章法有步骤的进行;而且他在革命斗争中还保持着高度警惕性,在叛徒陈天枢的诱捕中,在千江口客栈才能化险为夷。

正是这样有着很多优点,又有着不少缺点的龙海山在“读书人”——党——雷明和刘瑛的帮助和指导之下,在游击队的发展和壮大中,克服自身缺点和局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所以他才会在后来的革命过程中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进步:在青竹山成立苏维埃政府时,不像以前一直向往着权力,谦虚主动的要求自己不当苏维埃主席。因为他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识字没文化的局限,不能说没文化的话,干没文化的事,跟以前对代理书记中对代理二字的斤斤计较判若两人;同时在得知被捕的楚天雷的消息时,能够摒弃前嫌,带人下山,把他从敌人的手中搭救出来,并且在楚天雷养伤期间,在游击队物资不丰富的情况下,全部满足他的所需,与龙海山以前不打击敌人不给楚天雷报信借敌人之手打击对方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已经学会以大局为重,胸襟和气度已经颇具革命者的风范;而且在面临叛徒陈天枢时,也能够以革命的大局为重,克制自己的仇恨,不派人追杀,头脑里装的已经不再是一己私利,而是整个青竹山游击队的前途,与以前刘瑛眼中的那个无组织无纪律还无赖无耻的龙海山来讲,也是大不相同了。

龙海山已经在青竹山的革命斗争从一位草莽英雄成长为革命英雄,成为一个坚定勇敢的革命战士。

作者不但在英雄人物的成长上采取了不同与其他游击队英雄的叙述策略:人物的塑造不是静止的平面展示,而是在革命历史的洪流中动态发展中呈现。而且在英雄人物的结局上也与别的游击队英雄人物不同,游击队的核心人物龙海山虽然在青竹山游击队中完成了个人成长的艰难心路历程,但是他却未能等到革命完全胜利的那一天。

阎欣宁《来复线》就是这样一部对经典的游击队老故事采用了新的讲述方法和叙事策略的小说,在对游击队故事的历史宏大叙事中结合了对历史个体的微观视角关注下完成了对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的展现,从而获得了耳目一新的叙事效果。

参考文献

[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

[2]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3]程光炜:《文学想像和文学国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1949-1976)》河南大学出版社。

[4]唐小兵:《英雄与凡人的时代——解读20世纪》,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

[5]曹文轩:《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

[6]朱向前主编:《中国军旅文学五十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7年1月。

作者简介

李茂丽,女,武警警官学院人文社科系大学语文教研室副主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