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昭青史万民思旷功先赤诚五省怀勋

2014-09-25 02:16李海
卷宗 2014年8期
关键词:张国焘红军

1 苦难少年 立志光宗耀祖

旷继勋,字大勋、号集成。1897年6月16日生于贵州乌江河畔思南府安化县一个祖上曾经是当地名门望族的贫寒人家。靠父亲旷光甫采药、行医维生,尽管勤俭,仍饥寒交迫。姐弟七个,在男孩中排行老大的旷继勋三岁随二姐讨过饭,常与二弟轮流穿一件补丁衣服上学,不到十岁即沿街叫卖母亲制作粑粑。父母只能勉强供他读三年私塾。切身体会底层社会贫困和艰辛的少年旷继勋,十一岁时看到雨中匆忙赶集的穷人忧愁的样子,就对父母立下誓言:“将来我有办法了,一定要每人发一个斗笠”。他年少博大的胸怀被街坊邻居称赞,认为“这娃今后一定有出息”。他曾几次想去当兵,都临行前改变主意。他得跟随父亲跋山涉水,采集中草药,维持全家九口生计。

继勋及四个弟弟从小听父母讲祖上的荣耀和眼前的艰辛。父亲辛劳之余,坚持带他们在乌江河滩习武、练枪。懂事的旷家老大铭记父辈良苦用心,立志带领四个弟弟实现“光宗耀祖”的愿望。他从小俭朴勤劳、刚直勤学,他不抽烟喝酒、不打牌赌博,不惹是生非却不畏强暴,尊老爱幼,主动帮助父母及邻里照顾弟妹及小伙伴。被街邻称赞为“品行好、胆量大、有出息。”

1916年,19岁的旷继勋肩负“光宗耀祖”的梦想,告别父母姐弟,随好友顺乌江而下,入川从戎,参加反清保路的同志军,先后在川军赖德祥、杨森、邓锡侯等部,从军12年就升任旅长。

2 加入中共 义举震惊中外

旷继勋因受《向导》等进步刊物影响,在自己的队伍中传播革命理论。1925年,旷部编入川军邓锡侯江防军黄隐部,旷继勋任江防第7混成旅2团团长。1926年,他通电响应中共组织领导的四川泸(州)顺(庆)起义。为引导青年官兵热爱祖国,他与好友王文鼎在军中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并派人到广州找共产党接头,得到支持。次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以团长的名义通电讨伐,并拒绝接受直隶蒋介石中央军独立旅的番号,他说:“我旷继勋决定不做蒋介石那样的军人”。 在国民党发动清党运动,到处搜捕、屠杀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下,旷继勋由秦青川、王文鼎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革命的宣言是:谋求工农解放,为大众解除痛苦。他从此成为一位“自觉的无产阶级战士”。旷部也成立了中共党组织,成为共产党掌握的一支可靠武装,是保障中共四川省委和川西特委重要会议安全召开的地方。他信念坚定、听党指挥,坚决与敌人进行斗争。他为党提供经费,并在他的部队中隐蔽党员、清除敌特,保卫党的机关,为帮助四川党组织度过非常困难时期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8年冬,旷继勋任第7混成旅代旅长。经中共四川地下党省委批准,旷继勋于1929年6月29日率全旅4000余官兵在四川蓬溪大石镇牛角沟起义,竖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大旗并任总指挥,建立了四川第一个红色政权——蓬溪苏维埃政府。他率部转战川南的达县、梁山(今梁平)等地,惩办反动官吏和土豪,釋放在押的政治犯。由于长途行军作战,敌众我寡,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威震全国,震惊中外,有力地支持了全国革命斗争,为四川革命播下了火种,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周恩来在上海对旷继勋说:“继勋同志,中国有句俗话,失败是成功之母嘛,蓬溪起义,历时一个月、南征北战、干得不错。失败了,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已经在四川乃至中国播下了种子:中国有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他们只为人民谋利益。”

3 三军首领 创造卓著战功

1929年秋,旷继勋到上海,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中央军委特科任参谋科科长,参加营救中共高层领导彭拜、杨殷等与惩治叛徒白鑫的行动。他亲手击毙大叛徒白鑫、打伤青帮老大黄金荣,为镇压、打击了敌特分子的嚣张气焰,保卫中共中央的安全立了功。

旷继勋为发展壮大中国工农红军做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

1929年12月,他受中央派遣到洪湖地区的湖北江陵、当阳一带做兵运工作,他和士兵同吃住,宣传革命思想,很快就策动兵变,带出3个连的白军士兵参加红军。

1930年春,旷继勋在时任中共中央领导周恩来安排下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任军长(政委周逸群),参与开辟洪湖苏区。旷继勋他决心要把部队带成一支国内最能打硬仗的铁军。他说:“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必须懂得政治”。“马列主义,共产主义要成为照亮部队前进的动力,不仅仅是茫茫黑暗中月光般的理论,应紧密结合中国的现实指导部队。”这些认识很快成为他指挥战斗的灵魂。他任军长的7个月里,红6军人数从5000余人发展到12000多人。他率部攻占了华容县城,全歼守城民团,接连解放石首、南县、安乡、津市、石门、公安等十多个城市,在荆江南北开辟大片根据地。1930年3月,旷继勋率部队经3小时激战,将守敌1个团击溃,缴枪300余支,惩处了大恶霸刘修足和谢南弼等人,击毙敌军副团长,活捉敌团长张步周,并直抵武汉外围,使蒋介石为之震惊。

1930年7月,根据中央指示,红6军与贺龙领导的红4军合并组成红2军团,贺龙任军团长,周逸群任政委,旷仍任红6军军长。他指挥部队接连攻克岳口、仙桃、天门、皂市、应城、京山、安陆等城镇,将洪湖、湘鄂边、秭归、巴东、鄂北、鄂西北等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1930年9月,旷奉命调中央军委工作。1930年12月,旷继勋又奉中央之命赴鄂豫皖苏区工作。

周恩来说:“旷继勋同志的确应该是一位军事总指挥”。1931年1月,红15军、红1军在商城南长竹园会师,按中央指示将两军合编为红4军,在周恩来、刘伯承推荐下,任命旷继勋为这个铁军的军长(政委余笃山,参谋长徐向前)并任鄂豫皖苏区红军的总指挥。他坚决贯彻执行中共鄂豫皖特委“有阵地的向敌人进攻,在巩固的基础上发展根据地”的方针,寻找敌人弱点,调动和歼灭敌人,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创造了红军战史上磨角楼“围点打援”战术经验。

1931年4月,蒋介石发誓要在5月5日伪国大召开前剿灭全部鄂豫皖红军。旷继勋率15000红军对抗蒋军的11个师、两个旅共130000多精锐部队的疯狂围剿,他以1:9的劣势采取“避实就虚”等战法,指挥红军从游击战中解脱出来,对敌实行主动进攻战略;他用奇特的坑道爆破战术,攻克了以前红军多次未能攻克的堡垒——新集,创造了红军战史上采用“坑道作业爆破”的攻坚战成功战例,拔除了鄂豫皖根据地中间的一颗钉子,使根据地连成一片。新集成为鄂豫皖苏区稳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双桥镇,他率部仅用6小时歼敌34师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一个特务连,生擒敌师长岳维峻及官兵5000余人,缴获长短枪6000多支,大炮14门。他取得的“双桥镇大捷”与毛泽东1930年12月30日在江西井岗山活捉张辉赞遥相呼应。粉碎了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的第二次“围剿”计划,改变了这一苏区战略总趋势,将敌逼为守势。他卓越的指挥才能与宽大谦逊的胸怀使他的部下十分敬仰,他的部队英勇善战。当时,鄂豫皖的老百姓都认为“红军就是‘老旷的队伍”……

1931年5月,旷继勋任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13师师长。10月,旷继勋在皖西进行扩红并组建红25军,任军长。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下辖第4、第25军,旷继勋继续任红25军军长。他率部参加商潢、苏家埠等著名战役:歼敌35000余人,近万名敌人列队缴械投降,俘敌总指挥厉式鼎和敌55师代理师长兼170旅旅长梁鸿恩、19旅旅长王藩庆、第137旅旅长刘玉林等5个旅、11个团长以下官兵20000余人,缴获步枪15000余支、机枪250挺、手提式驳壳枪1000余支,各种炮44门,电台5部,击落飞机1架。解放了淠河以东广大地区,取得了商南战役和苏家埠战役的辉煌胜利,是中国工农红军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范例。之后,又率红74师和红75师解放了霍邱县城,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

4 悲壮蒙冤 主席盖棺定论

1932年6月,敌人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面对敌人的重兵围攻,旷继勋根据霍邱宜攻不宜守的战略特点和红军的作战原则及敌强我弱的不利情况,向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张国焘提出了主动退出霍邱县城、不争一城一池之得失的作战意图,但张强令旷坚守。旷指挥红军和地方部队近3000人,与敌血战五昼夜,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县城失守。

张国焘不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决策,反而以霍邱战败之罪名撤销了旷继勋军长职务。旷虽遭错误处分,但仍胸怀大局,积极随红25军和皖西地方武装,与来犯之敌进行英勇的战斗。红12师师长陈赓负伤后,旷继勋被任命为该师师长,不久又调回红四方面军总部工作。

由于红四方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1932年10月,撤出鄂豫皖苏区,西征川陕。途中,曾中生、旷继勋、余笃山等人对张国焘先左后右的逃跑和军阀作风进行了坚决斗争,并向中央反映了张的错误行为,迫使张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时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张国焘表面上接受批评,暗中却伺机报复 。

1932年12月29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后,旷任川陕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通江县军事指挥长等职,领导和主持川陕省的各项工作,很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因为旷继勋一直反对张国焘在鄂豫皖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排斥异己的“肃反”运动,加之张国焘又震慑于旷在四川的影响,认为旷的声誉越高,对他这个“家长”威胁越大,張想方设法要除掉旷。为此,他对旷继勋说:“你过去在川军中当过旅长,军营中旧朋故友较多,你是不是也给他们写封信?劝劝他们投奔红军,让他们同我们一起来建设光明灿烂的苏维埃新中国。如果他们能过来与我们一起战斗,今后将是苏维埃中国之功臣”。旷继勋正思考着该怎样去实现策反的计策时,张国焘又开口说话了:“继勋呀,即使不能动员他们倒戈,能争取他们保持中立也好。”旷继勋按照张国焘的“建议”,信给川军旅长谢德堪等原在军阀部队里的同事和朋友,开导他们拥护红军,争取起义或保持中立。但信落在张国焘手中,却成了张国焘诬陷旷继勋“通敌罪”的铁证。张国焘以“国民党改组派”、“右派”等罪名逮捕了旷继勋,便于1933年6月7日秘密杀害于通江县洪口场。才36岁的一颗中国工农红军将星就这样陨落了。

旷继勋将军出生于曾经富足过的苦难人家,从小勤学刚直、不畏强暴、心怀光宗耀祖之志。19岁入川从戎,28岁任川军团长,有了自己的军队,实现了“光宗耀祖”的梦想。本可享受荣华富贵,却在白色恐怖下,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抛家别子,义无返顾地加入中共。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他毅然选择了一条艰苦曲折的追求真理、救国救民之道,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战场上,他指挥三军、英勇杀敌,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在“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内占统治地位时,他多次遭到排斥打击、身处逆境,但始终赤胆忠心,不妥协、不消沉,顾全大局,维护党的利益,表现了优秀共产党人的高贵品德和坚强意志。

1937年,在批判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时,毛泽东指出:“旷继勋同志是好同志,被张国焘错误迫害,应作烈士待遇。”张、旷争端,昭示天下。中央追认旷继勋为烈士。1938年9月,毛泽东主席在延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谈到“肃反”问题时又说:“红四方面军一案,错误的是张国焘,张国焘乱砍滥杀的大部分同志是好的,对张乱杀的旷继勋、曾中生同志应予平反。”

5 荣选“双百” 人民铭记在心

2009年,在由中央十一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中,旷继勋烈士荣列“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旷继勋烈士作为我国早期中共党员、红军高级将领和杰出的地方政权建设者,是无产阶级最前列的战士。他对党忠诚、热爱人民、身先士卒,忍辱负重、不计个人得失,他的崇高品德、英雄业绩和献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格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旷继勋烈士用青春和热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谱写了一曲浩然正气、可歌可泣壮丽的诗篇,是解放人类与讨伐逆贼的坚强颂歌,是中共早期军人平凡、苦难、坚忍、顽强、英勇的悲壮之歌。他留下的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为中国革命胜利立下的不朽功勋,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永远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进。

参考文献

[1]解放军出版社.解放军将领传第一集[N]:旷继勋(367—388),北京:编者,1984.4

[2]李光达.旷继勋传[N].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9.

[3]百度搜索:旷继勋

作者简介

李海(1957-),男,苗族,中共党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贵州民族文化学会会员,贵州省思南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张国焘红军
沈醉回忆: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少寨红军桥
盛开只等红军来
十送红军
石背上村有口“红军井”
再唱十送红军
张国焘叛逃有新说
张国焘也是“猪八戒”
党中央在长征中同张国焘错误的斗争
按照实际情况坚持正确指挥——徐向前同志与张国焘斗争的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