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2014-09-28 01:01王博
商场现代化 2014年20期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

摘 要: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立国之本,也是发展之基,而各国之间的贸易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因此,关注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就变得十分重要起来。但是由于科技的创新,时代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多种原因,我国的经济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只有充分了解现今国际新形式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才能够顺应时代需求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本文将分析新形式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发展我国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科技创新;经济全球化;经济与贸易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国家的经济总收入,才能更好的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让中国这只雄狮屹立于世界之上。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熟悉国际贸易惯例与WTO规则,在此基础上,我国才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与各国之间贸易的竞争力,提高商品的出口率,从而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必要性

1.国际贸易

“贸易”一词最早出现在商鞅对商人的一句评价中,“二者名贸实易,不可不察”,意思是批判商人利用表面相仿的东西以次充好,警惕人们不可不觉察。本意是批评商人的话,后来被人们缩写成“贸易”,且失去了原来的贬义,变为了中性词,因此,“贸易”一词就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演变其意义逐渐转变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易。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的发展,各国与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的密切,全世界形成了“地球村”的模式,因此,各国与各国之间出现了贸易往来,从而国际贸易诞生了。也就是说,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个国家在商品和劳务等方面进行的交换活动。它是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由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的,那么如果我们以一个国家为中心、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提供商品和劳务从而获得自身所需的资金,商品或劳务等。

2.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从社会主义制度方面来分析。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必然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无疑是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也是对外开放政策的客观要求,这是由于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一项势在必行的举措。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同时也是顺应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我国经济模式较为单一,商品样式也相对较少,那么加强与其他各国的贸易往来,可以迎合商品生产发展的需求;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需要,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分工就越要扩大,就越需要参加国际分工,想要在国际分工中保持稳定的位置以及扩大分工量,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就要稳定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

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元化模式。如今,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最直接贡献的手段就是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经济与贸易相互牵制,相互发展,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与他国贸易关系的紧密,反之,我国与他国之间贸易往来的顺畅无疑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国际贸易的发展必将促进经济的发展。例如我国与日本的贸易往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占国家总GDP比重已超过60%,2011年1-9月日本与中国双边贸易额为2548.9亿美元,增长17.4%。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212.7亿美元,增长13.6%;自中国进口1336.2亿美元,增长21.2%。日本贸易逆差123.5亿美元,增长251.1%。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在2011年中日贸易额仍创历史新高,达34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5.1%,但低于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幅7.4个百分点,占中国外贸总额的9.4%。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1483亿美元,同比22.5%,高于中国整体出口增速2.2个百分点,占中国出口总额的7.8%;中国自日本进口194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1%低于中国整体进口增速14.8个百分点,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1.2%。众多的数据显示出中国与他国的贸易关系不容小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国经济的发展。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内各企业的国际竞争意识。众所周知,有竞争才会有进步,社会要想不断发展,就需要人们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够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必会增强各国之间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想要进军国际市场,就先要增强自身实力,努力跻身于国家企业前列,这就激发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强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促进企业在技术以及人力资源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这就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众多类型的企业当中名列前茅。随着企业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增强,对自身发展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国际竞争的理念也深入到企业之中,企业有了这种强烈的竞争意识之后就会强上加强,为了能够进行国际贸易,企业还会从自身的各个方面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更深层次的说,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不仅能够迎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需求,加强我国国内企业的发展并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还能够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科技的发展进步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反之,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有了雄厚的资金,科研人员才能够对新产品进行研发创新,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能够促进科技的发展。endprint

二、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家新形势

全球经济的普遍增长促使经济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由原本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元化模式,即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世界三大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是多极化趋势在经济领域的集中表现。欧洲共同体和欧盟的发展,使经济在一体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从1989年正式启动,它强调自主自愿和协商一致,重视经济技术的合作,是一个开放的、松散的、自由的论坛。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对促进北美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全球都在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只是规模大小、发展程度不同。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在对国际形式的分析中所指出的:“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

2.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贸易进入高速增长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贸易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在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21%,创下25年来的历史新高。由于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并且各国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各国纷纷和其他国家进行国际贸易,在此期间一定会产生强烈的竞争,各国之间竞争激励促使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2)贸易模式多元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更加促使各国之间的联系变得密切,也使各国之间的贸易变得容易,贸易的多元化也从网络时代开始。首先,互联网是全球性的,这个全球性的网络有其特定的机构以及人们需要遵守的交往规则,因此这就保证了贸易的安全性。其次,人们在网络上通过信息传递进行沟通,这就大大减少了运营成本,从而提高了国际贸易的利润。因此,在当今新时代的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模式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3)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

随着贸易的发展,主要贸易大国为了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以及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他们普遍采用加大区域间的合作这一战略方针,这就使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了新的挑战。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使国际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各区域成员国迅猛发展区域贸易;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

(4)贸易格局不变,中国成为贸易“新宠”

一直以来以发达国家美、欧、日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仍保持不变并将会维持下去,但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新生力量。以美、欧、日三大经济体为主的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由于发达国家占据世界货物出口和服务贸易的份额分别超过70%和90%,因此,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了大部分的利益并且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中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中显眼的“新宠”,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以及经济的增强,不仅世界地位上升,贸易总量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也不断攀升,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

(5)国际贸易结构高级化

各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化,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也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原因。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化,人们变得更具有创新精神,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相对减少。

(6)贸易自由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也愈加频繁,因此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往来变的更加自由化,而贸易的摩擦也会随之而来,因此,各国的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其保护形式为贸易壁垒。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呈现出许多问题: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增多;贸易保护的手段层出不穷;贸易壁垒花样迭出。因此在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同时,各国的保护主义斗争也更加激烈。

三、总结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当前的新形势,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加大科学创新,培养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磊.浅析国际贸易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现代营销,2012,11(23):21-23.

[2]]王纪宽.现代国际贸易的新特征[J].世界经济,2013,03(08):18-22.

[3]樊纲,关志雄,姚之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J].经济研究,2012,05(12):33-34.

[4]王允贵.中国加入WTO后贸易战略与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13,12(06):29-31.

作者简介:王博(1993- ),女,辽宁省营口市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