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反思·对策

2014-10-11 16:42石玉静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习惯探究方法

石玉静

摘要:本文对“自主”学习中,教师、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的流程与导向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回答,提出了“师生共编教材”“目标讨论商定”“多课型共同开设”等独到见解。

关键词:方法 习惯 探究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剑锋的一侧去斩棘拓新时,另一侧必然割断了与传统的某种联系。所以最有效的改革是在锐意进取中,不断将创新所得与传统的精华,联系、对比、分析,从而开拓一条最理想的成功之路。

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中,我曾尝试以“双自主”为指导思想,使教学更臻完美。一年多里,有很多困惑与疑问,也引发了更深的思考,思考所得是更完善的改进对策。现在,谨把自己认为既能体现“双自主”的精神,又切实可操作的几点思考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阅读教材,师生共编

传统教学僵化的教学模式,的确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双自主”的提出,是对学生学习主人地位的肯定,更是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肯定。所以最受学生欢迎,也最有成效的教材应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编选出来的。

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是专家或教师选定的,这些东西学生是否喜欢,是否符合他们发展的需要?我以为教材本身就已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我们说,学生课上没听你分析《孔乙己》,自己偷偷地看《阿Q正传》,他的行为难道就不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阅读与理解?

目前,教育收效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对教育对象了解太少,研究太少。我们认为过去语文好的学生不是课上学来的,而是靠课下独自的阅读与积累。这说明传统教材的不受欢迎及“语文好”的学生对阅读作品选择的自主性。

一个多月的假期,教师感叹学生长高了很多,思想变化了很多,这说明学生的思想、认识、思维等处于一个发展的速变期,而只有不断满足他们发展变化新层面要求的作品才是他们感兴趣的。学生是“潮流”最迅速的反应者,最善变化,而教师才能最深切感受到这种变化的走向。但教材是教研员、专家编出来的,所以对学生而言,它永远是滞后的。教材中的用词用语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用词用语相距越来越远。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那么凡是有益于学生这种能力形成的例子,谁编选的不可以作为学习的典范呢?只要它文质兼美,对学生有益。例如:《请还给我》《时光村落里的往事》《轮椅上的巨星》等文章,一定会引起学生阅读、思考、品味的兴趣。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既然相信他们有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可能,他们也必然有选好自己阅读作品的能力。集体的智慧总是更完美的,而且教师可发挥主导调控作用。

如阅读教材选定,数量分配可生“三”,师“一”。生“三”可以设计三个版块:经典在线、同龄佳作、时文阅读。“经典在线”可提供大范围的“经典”,包括古今中外名家名篇都可入选教材,如泰戈尔的诗,如朱自清的散文,冰心的《繁星》《春水》,鲁迅的《朝花夕拾》等,“同龄佳作”包括《新概念作文》《作文通讯》《中考作文满分卷》等。“时文阅读”包括《青年博览》《读者》《南方周末》《文摘报》等许多报刊。

教师可要求每位学生在假期广泛浏览各类文章的基础上,开学初每人推荐三篇佳作,并附上自己设计的练习及答案。全班在开学初三天内把大家推荐的文章交流、比较,全班投票选出有精读价值的文章20~25篇,教师再发挥调控作用,增补8篇,并适当调整,修改学生阅读思考练习的内容,全班通过,订为本学期教材。

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

1.大家选的作品,大家都有兴趣探讨研究,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实现课内精读与课外泛读结合,量与质的结合。

3.入选作品的荐评者可以作为全班学习时的阅读顾问或指导教师,更能体现“自主性”。

4.有教师的调控,体现经典与时文的结合,语文学习最有效。

二、授以方法,养成习惯

学习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自主”学习是目的,还是手段?“使学生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里“自主”是手段。但我认为,“自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因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双自主”也是要有基础的。对初中生而言,自主学习应处于“授以方法、养成习惯”阶段。

我们首先要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有关知识,读各类文章的方法,速读、默读、朗读的技巧,以及自己读一篇文章时,怎样从主题、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去鉴赏。必要时还要借鉴传统中有效的部分,并加入创新成分,进行“例学”或“导学”训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逐渐养成习惯。

三、阅读目标讨论制订

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思考,没有明确的方向也就没有研究的动力。

读一篇文章,感悟到的东西已经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而心存疑问,迫切希望解决的部分,才是能使自己提高的研究重点。也就是阅读思考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而不能只泛泛地谈感受。那么,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还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教师的教学目标?最好是走中间路——共同商定。教师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依文章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兴趣、需要等,引导学生确定最佳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案,激发兴趣进行阅读。

四、听说读写自行探究

强调“自主”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语文课上就要给学生听说读写、自行探究的机会。在第五册文言文,如《始得西山宴游记》《岳阳楼记》等课文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基本要求,即掌握实词、疏通文意、理解背诵。然后每篇课文分别用三课时让学生熟读,动笔写生字,领会词义,查资料自己口头译课文,小组探讨文章主旨。虽然这样做相对传统的讲解费时多,但学生对文章理解掌握好,且经久不忘。

五、画龙点睛,精讲点拨

教师的阅历与学识毕竟高学生一筹,所以画龙点睛的讲解、点拨是必要的。学《鱼我所欲也》时,教师点拨的要点有:有选择必定有所放弃,不会放弃就不会选择;选择比放弃更难,世间的选择并不完美;有尊严的生命是有准则的,必要时我们必须舍生取义。

讲解与点拨必须精要,用它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得到提升。

六、多种课型共同开设

1.练习课:自主学习与学习规律是否矛盾?“复习是学习之母”对自主学习是否仍然有效?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是我们重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是我们关心的。“复习提问”环节也许被“自主”忽视,但遵循学习规律是必然的。所以练习课必不可少。

2.谈话课(交流课):在《2002年大盘点》的谈话课上,我们可以从刘海洋与狗熊谈到刘晓庆,谈到山鹰社的遇难,9·11空难,谈到NBA与姚明,谈到很多很多。师生既有了交流,学生的作文也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思想深度。

3.写作课:自由写作。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对课文独到的见解可随意挥洒,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

其它如阅读课,读书交流课等自行设计。

七、提供成果展示的空间

关注学生发展的成果是对他们继续“自主发展”的有力促进。教师可定期举行汇报会、展示会,以讲演、辩论、编排剧本、办校刊、投稿、征文等形式,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引导他们更快成长。

也许人们总在追求完美,语文教学也处于追求完美的进程中。只愿追求与探索的路上,你我能有更多的思考与进步。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习惯探究方法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