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集中检测提高输血安全性研究*

2014-10-11 09:42陈兴智许建荣吴敬林李聚林覃柳燕周仲民赵安生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广西柳州545005来宾市中心血站广西来宾54600河池市中心血站广西河池5470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3期
关键词:血液制品广西壮族自治区血站

陈兴智,许建荣,吴敬林,李聚林,覃柳燕,周仲民△,雷 炜,赵安生(.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广西柳州 545005;.来宾市中心血站,广西来宾 54600;.河池市中心血站,广西河池 547000)

集中检测是采供血机构及医疗机构血液标本检测的发展趋势,对于采供血机构而言,其优点是可以将血液中心或较大型中心血站的优势惠及其他中心血站或分站,提高血液集中检测区域的血液检测技术水平,确保血液制品质量。集中检测部门充分发挥场地、设备、管理的优势,使检测过程得到更好的控制。现将桂中地区来宾中心血站与河池中心血站的血液标本集中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实验室进行集中检测的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宾中心血站、河池中心血站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采集的献血者血液标本;血液标本当天采集后2~8℃保存,于次日上午以冷链运输的方式运送至血液中心实验室。标本采集及运送的要求参照文献[1]。

1.2 仪器与试剂 FAME20/3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瑞士HAMILTON),Freedom EVO前处理加样系统(瑞士 TECAN),TIGRIS核酸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美国诺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检测试剂(厦门新创、美国雅培),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HCV)ELISA检测试剂(珠海丽珠、北京万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抗-HIV)ELISA检测试剂(上海科华、美国BIO-RAD),梅毒螺旋体(TP)抗体(抗-TP)ELISA检测试剂(厦门新创、珠海丽珠)。

1.3 方法

1.3.1 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实验室检测质量评价 分析实行集中检测后,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连续数年参加省级、国家级及国际级室间质评活动的结果。

1.3.2 检测流程 采用两种不同厂家试剂进行标本检测,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者,判为不合格;仅一种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者,采用同种试剂复检双孔,双孔均为阴性者,判为合格,双孔均为阳性者,判为不合格,单孔阳性者,判为可疑。反判为不合格或可疑的标本,对其相应的血液制品进行报废处理。在实行集中检测前,所有检测试剂由政府统一招标,来宾及河池中心血站均选择经政府采购的两种不同厂家试剂用于标本检测。实行集中检测后,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除必须从通过政府招标的中标单位中选择检测试剂外,还同时对不同试剂进行血清盘考核,根据试剂包被片段情况,选择具有不同互补片段的试剂进行组合,采用具有不同互补片段的不同试剂组合与随机选择的试剂组合对12 456例标本进行抗-HIV检测,对10 353例标本进行HB-sAg检测,对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评价互补片段试剂组合的检测有效性。

1.3.3 ELISA与核酸检测结果比较 对2013年1~4月共计15 015例血液标本ELISA及核酸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ELISA检测阴性、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分类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参加各级室间质评活动结果分析 2010~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室间质评、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及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CITTC)室间质评活动的结果见表1。

表1 集中检测后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参加各级室间质评活动结果(分)

2.2 片段互补试剂组合与随机试剂组合检测结果比较 将12 456例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 228例,分别采用片段互补试剂组合及随机试剂组合进行抗-HIV检测,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χ2=7.83,P<0.05)。将10 353例标本随机分为两组用于HBsAg检测,片段互补试剂组合检测5 184例,随机试剂组合检测5 169例,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P<0.05)。见表2。

2.3 ELISA与核酸检测结果比较 2013年1~4月共计15 015例标本单独ELISA检测阳性率为1.04%(156/15 015),联合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40%(210/15 015),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P<0.05)。14 859例ELISA检测阴性标本中,核酸检测阳性54例,其中HBV阳性15例,在所有ELISA检测阴性、核酸检测阳性标本中占27.78%(15/54),见表3。

表2 不同组合试剂检测抗-HIV和HBsAg阳性率[%(n/n)]

表3 ELISA检测阴性标本核酸检测结果[n或n(%)]

3 讨 论

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疗法已成为临床不可替代的重要治疗手段,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输血可以缓解患者病情、挽救患者生命[2]。然而,输血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感染性风险与非感染性风险,感染性风险又包括输血过程中出现的感染及血源性感染等风险。输血安全涉及从献血者静脉采血到受血者静脉输注期间的每个环节,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控[3]。采供血过程中,招募低危献血者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前提和基础[4]。另一方面,血液标本检测以及方法学和试剂选择也是保证血液制品安全性的重要措施。由于病原体感染后一定的“窗口期”,导致多数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漏检情况。例如,血清HIV标志物筛检阴性的血液制品仍有可能导致HIV传播。据估计,美国每5例因输血而导致HIV感染的患者中,有1例因输注抗-HIV阴性血液制品所致[5]。为确保血液制品安全性及质量,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积极参加广西地区采供血机构室间质评活动、全国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活动,并同时参加了只有血液中心才能参与的CITTC室间质评活动。表1结果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历年参评成绩优秀,说明在试剂选择、质量管理、设备性能及操作技术方面是符合要求的。

受血液标本检测成本的影响,不同地区有可能采用不同的检测试剂,尤其是部分中小型血站,资金来源紧张,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和理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般采用在满足政府招标要求的试剂中随机选择两种ELISA试剂进行检测的工作模式。与随机选择两种ELISA试剂进行检测相比,集中检测中采用的联合使用两种具有不同包被片段的试剂进行检测,可形成有效的互补。表2结果显示,采用两种不同模式进行标本检测,在抗-HIV和HBsAg检测阳性率方面,二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集中检测更有利于保证的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本研究中,15 015例标本经ELISA试剂检测,共检出不合格标本156例,增加核酸检测后,共检出不合格标本210例,两种不同方法的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技术检测抗-HIV的“窗口期”为22d,检测P24抗原可缩短至16d;检测HBsAg的“窗口期”为56d,检测抗-HCV的“窗口期”为71d。使用核酸检测技术,HIV、HBV、HCV检测“窗口期”分别缩短至11、20、21d[6],采用单人份检测时,“窗口期”更短。然而,核酸检测设备较贵,中小血站很难普遍开展,集中检测则可以合理配置资源,使参与集中检测的中小血站利用血液中心的优势开展核酸检测,从而有效缩短病原体检测的“窗口期”,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为更好地评估血液集中检测的优势,本研究对14 859例ELISA双试剂检测阴性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共检出HBV阳性15例,比例达1.01‰(15/14 859),高于黄健国等[7]的报道。由于HBV极易发生变异,存在隐匿性HBV感染现象,导致0.3%~1.7%的ELISA检测阴性血液仍有可能导致受血者感染HBV[8]。由此可见,在集中检测工作中引入核酸检测技术十分必要,能够为血液制品安全性提供有效的保障。资料显示:对献血者标本进行病原体核酸检测,HBV残留风险降至200万分之一,HCV残留风险降至114.9万分之一,HIV残留风险降至146.7万分之一,部分地区甚至可降至(5~7)百万分之一[6]。另有报道:集中检测前后,抗-HCV、HBsAg等指标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估计与集中检测采用互补片段试剂组合,检测特异性升高,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使用避免了手工操作误差等因素有关;集中检测优化了检测试剂,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输血感染性疾病的传播[9]。以上资料说明:在适当的地区建立集中检测工作模式,有利于避免因中小血站工作条件有限导致的血液制品安全性问题,有效提高血液制品的质量和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研究显示,通过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血液,结合使用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技术,可以逐步减少和消除HCV经输血途径感染[10]。通过参加各类室间质评活动,加强日常室内质控工作的管理,严格按要求规范各项技术操作,强化技术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系统地开展实验室质量管理,按要求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校准以确保设备稳定性和准确性,有利于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进一步保障血液制品及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1]丛玉隆,王前.临床实验室管理[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05-108.

[2]陈小伍,于新发,田兆松.临床输血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2-56.

[3]余晋林,朱业华,田兆嵩.血站质量管理培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10,25-35.

[4]丘艳.安全献血和输血管理[M]//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58.

[5]Barbara JAJ,Dow BC.Retroviruses and other Viruses[M]//Simon TL,Snyder EL,Solheim BG,et al.Rossi′s Principles of Transfusion Medicine.4th ed.Chichester,British:Wileyblackwell,2009:746-759.

[6]江朝富,孙启凤,付涌水.血站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9,821-855.

[7]黄建国,谢秀华,欧阳玲,等.HBsAg阴性献血者人群HBV感染的检测和输血残余风险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7):774-776.

[8]马书章,纪英姿,赵世红,等.输血传播肝炎的预防与控制研究[J].医学动物防治,2011,27(1):67-68.

[9]张艳丽,朱雪梅,吴振军.对建立血液集中检测体系的体会[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4(4):181-182.

[10]陈兴智,谭庆芬,黄雁.多民族无偿献血者 HCV感染状况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09,38(12):1443-1445.

猜你喜欢
血液制品广西壮族自治区血站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退回的现状分析
临床用血存储信息平台的构建
中指办领导听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汇报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
血站建立和实施审核组模式的体会
日粮中添加不同血液制品饲喂断奶仔猪后的的氨基酸消化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