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耳朵”为什么这么红?

2014-10-11 12:09段崇政
齐鲁周刊 2014年38期
关键词:谢尔顿艾美奖吉姆

段崇政

在刚刚落幕的第66届美国电视艾美奖上,来自CBS《生活大爆炸》的吉姆·帕森斯毫无悬念夺得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大奖,这是他第四次获艾美奖。

这是一个美剧早就大举入侵网络的时代,而作为宅男代表的吉姆,对网络受众的杀伤力自然大得很。不过他在中国美剧迷中的成功走红其实还与一种深刻的社会文化有关。

“宅男”吉姆的逆袭之路

8月26日美国洛杉矶诺基亚剧院里,当颁奖嘉宾念出最佳喜剧类男主角的名字时,掌声、口哨声一阵雷动。倒是一脸镇静的吉姆·帕森斯,与场内的热烈形成对比,念了句“Oh my god”,跨上领奖台。

算上这次,吉姆已经第四次捧起“飞天女神”,看起来,《生活大爆炸》也引爆了他的幸运炸弹。

《生活大爆炸》是由查克·洛尔和比尔·普拉迪创作的一出美国情景喜剧,2007年,两位导演开始为筹备中的新剧物色演员,吉姆就在这一年面试成功,成为《生活大爆炸》的常规演员之一,饰演谢尔顿·库帕。这个角色成为吉姆咸鱼翻身的救世主。

事实上,这个角色在一开始并不是现在呈现在大众面前的主角,只不过是剧中另一男主角雷纳德的奇葩室友之一——

《生活大爆炸》里住着一群拥有着超高智商、超低情商的科学工作者。科学宅男雷纳德和个人精神世界极其极品的谢尔顿住在同一屋檐下,在邂逅美女邻居佩妮后,雷纳德和佩妮的爱情成为全剧主线,辅之以其他三个科学宅男好友:谢尔顿、拉杰、霍华德来丰富剧情。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十分事儿妈、对整个世界都充满惊恐的谢尔顿反而愈来愈受观众喜爱。更由于他名字谐音,中国观众为之起了个爱称“谢耳朵”。

美剧有这样一个好处:有买卖就有市场。观众们喜欢“谢耳朵”,那不妨就让他多出镜,在第一季播出一半后,根据民意调查,编剧有意加重“谢耳朵”的分量。慢慢地,他维基百科般喋喋不休的科学理论、各式各样闻所未闻的怪癖、对漫画的极端热爱……所有一切都成为宅男宅女们礼顶膜拜的偶像级代表。甚至于理科白痴都能说出弦理论的某些概念,谢耳朵的经典服装搭配:长袖Tee外搭短袖Tee,亦成为不知出门该怎么打扮自己的宅男们的“时尚”模板。

自2009年开播以来,《生活大爆炸》已经疯狂的更新到第七季,成功突破此前的2000万收视率,看现在的势头,“爆炸”依然没有收手的势头。

这部剧中,佩妮是一个怀揣明星梦而郁郁不得志的小演员,这似乎在表达现实中吉姆·帕森斯的经历。

你怎么也不会想到,看起来粉嫩精怪的“谢耳朵”今年已经41岁“高龄”,而在他第一次出演《生活大爆炸》的时候,就已经34岁。不过好饭不怕晚,正因为这个迟到的角色,吉姆事业一飞冲天,《生活大爆炸》的走红不仅让他有了固定收入,由于这个角色的显眼,他还有了更多演艺事业的发展:他以“谢耳朵”的身份客串了著名动画片《恶搞之家》,2011年还担纲了两部电影的主角。

对角色的到位诠释,也让这个步入不惑之年的“小叔”拿奖拿到手软——他分别获得第62、63、65、66届艾美奖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奖;第68届美国金球奖音乐喜剧类剧集最佳男主角;以及第15届青少年选择奖最佳喜剧TV男演员。

当然,吉姆的逆袭之路不仅仅是从边缘小配角到红剧男主角这么简单粗暴,作为艾美奖连庄视帝,他的身价也水涨船高,上季还在拿一集4万美元片酬,谁知道会不会是下一个进入20万甚至30万、40万俱乐部的印钞机呢?

“谢耳朵”:

刁钻晦涩的幽默包袱

由于大陆观看《生活大爆炸》基本要通过网络,所以很多不太留心的人会问,“谢耳朵”是谁?

谢尔顿是一个智商高达187的科学天才,11岁上大学,15岁赴德国海德堡大学任做客教授,拥有一个硕士学位和两个博士学位(这成为他揶揄其他同事最强有力的砝码),后任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研究方向是弦理论。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谢尔顿极高的IQ,相应的就拿走了他的EQ。自信到自负的谢尔顿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颠扑不灭的,他拒绝承认世界上任何比他聪明的人。

他总是十分“率真”的指出对方的愚蠢,比如,当他给佩妮解释一个深奥的物理现象,而佩妮一头雾水时,他会温柔的指出佩妮是“长着一头柔顺金发的猩猩”。

无论事情糟糕到多么不可解的地步,只要谢尔顿一出现,一切都变得没有争吵的价值。因为没有比谢尔顿那张唐僧嘴更糟糕的了。

他永远不可能闭上嘴巴。比如,他会写不只一封投诉信,到帕萨迪纳地方法院去投诉人家门前的旗帜顺序摆的不对;他会抓住一切机会给他身边的所有生物做科普,从为什么泰国菜外带没有筷子到义正言辞的指出车辆管理局的出题错误。

这样的人能有朋友吗?实际上,他不止有一个朋友。

首先是谢尔顿的室友雷纳德,这是一个木讷老实、不修边幅的物理学家,阴差阳错搞上貌美性感的单身女邻居,成为对方有史以来最矮的男朋友。自认为是花花公子的霍华德是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一双小细腿支撑着他一脑子的泡妞计划,只不过很多时候他的把妹手法都让对方感到恶心。来自印度的天文物理学家拉杰患有严重的“与异性交往障碍症”,有女子在场就说不出话,除非喝酒之后。

这样一个人物本该没人喜欢,然而相比之下,身高1米88,大眼小嘴白皮肤的“谢耳朵”似乎和“帅”最为搭边。在他倔强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孩子般的不安。这也是当他自己一人的时候,会跑到隔壁让佩妮唱《柔软的小猫》哄他入睡的原因。可恨又可爱的角色,让观众在爱与恨的拉锯战中,渐渐离不开这个大小孩。

一种人格和文化:宅男们的集体捧场

除了古怪的脾气,真正取胜的是“谢耳朵”这个角色的独特标签——“宅”。

有人说,从现代化开始,人类就越来越“宅”了。

每天“家——办公室——家”,不用看别人脸色,不用应付真实世界的种种不堪和窘境,打开电脑,一切都有了,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小情绪里。

工作之余,谢尔顿和朋友们会将时间花费在看漫画、动漫电影、以及动漫游戏上,正常的社交、聚会,乃至和女友约会倒成了浪费生命。这也成为现实宅人们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每周四定时上网下载《生活大爆炸》的剧迷,估计不会是昼伏夜出的交际花(或交际草)。剧中四位宅男的生活,想来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共鸣:譬如他们在漫画店看到热辣美女时的目瞪口呆,被高富帅欺负得哑口无言,面对约会异性时的不知所措,他们的种种窘迫怎能不捎带对号入座?

换个角度,宅未必是坏事情,宅人们对于生活范围的低要求,以及对生活质量的毫无要求是一种不自觉的“隐忍”。所以说,对于宅人而言,宅已经不是一种习惯,也不是一种“看上去很懒”的生活方式,而是一批人或是说一群人所衍生出的心里共性。

最开始使用“宅文化”的是美剧《绝望的主妇》,直至《生活大爆炸》,“宅”所引发的笑果和反思已经让人有目共睹。从这点来看,由大鹏主演的电影《大宅男》颇有点儿勇于创新的味道,也使得这部“宅男百科全书”在诸多逼着人发笑或尽皆癫狂的华语喜剧中显得与众不同。

说到大鹏的表演,不得的提及他的《屌丝男士》。

作为宅人队伍里的低端人群,他们日夜打拼挣得三瓜俩枣仅在维持生命的延续,上升渠道还没有对他们真正开放。而中产阶层以屌丝自称,正是这一群体在城市生活中缺乏归属感的表现。大鹏抓住这一群体的心理,大做文章,收效甚益。

而像微电影《青春期》里,为了心中女神赴汤蹈火的宅男学生;《变形金刚》里拯救地球的木讷学生山姆;一群热爱老旧音乐的年轻人创办的《宅男电台》,都不过是为了迎合广大沙发土豆们的集体意淫。

事实上,无论是美国宅人还是中国人,都没有太多机会在电视上看到“宅”文化为主的片子,他们需要通过电视看到现实中接触不到的生活。而一部有共鸣的电视剧和一个有共鸣的角色往往是最有杀伤力的。谢耳朵”就好像《生活大爆炸》宅人观众的终极版人格,他让观众跳出自己的世界,以旁人的姿态笑看宅人的生活。

如此看来,与其说大家喜欢“谢耳朵”,倒不如说是期待自己能变成一个刀枪不入的“谢耳朵”,有一群不离不弃的朋友,和一段可以平淡无味的爱情。endprint

猜你喜欢
谢尔顿艾美奖吉姆
《小谢尔顿4》:一部温情脉脉的家庭喜剧
原始魅力——吉姆·科普
小谢尔顿
第70届黄金时段艾美奖主要奖项提名
从话轮转换角度解析角色间关系及其身份建构
——以《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告白片段为例
吉姆餐厅
超级无敌羊咩咩
让身体从纸中穿过
水里的倒影
Subtitle Translation:Relevance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