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持有”的生活:乔布斯们的“苦行僧”时尚

2014-10-11 12:13段崇政
齐鲁周刊 2014年38期
关键词:格雷厄姆断舍富豪

段崇政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世界里,这里充斥着大型购物中心和24小时在线购物的可能,来自任何一个社会单元的人,都可以很轻松的把自己湮没在如山的商品中。

然而,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些物品中的任何一个,能让任何人更快乐。事实上的情况或许恰好相反。

“陋室”时尚:

乔布斯们的返璞归真

谁能想到身价数亿的大富豪也会家徒四壁?

辞世的斯蒂夫·乔布斯先生曾在1982年12月15日晒出一张于Woodside家中的照片。照片中,乔布斯佛陀一样盘腿坐在屋中央,一盏落地灯,一套组合音响,无他。

按照那些力争生活返璞归真的人的话来说,这是降低“无效需求”后,一个人可以过上的品质生活,简单、朴质、追求品质和品位。

这种“吃了吐”的环保时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富可敌国人士们的新追求。

“我住在一间约为40平方米的零居室里。睡在可折叠到墙上的床上。我有6件正装白衬衫和有10只浅碗,用来装沙拉和主菜。当人们来共进晚餐时,我会拉出可伸缩餐桌。家里连一张CD或DVD都没有,我所拥有的书籍也只是从前藏书的十分之一。”作为LifeEdited.com和TreeHugger.com创始人,格雷厄姆·希尔也曾是被生活淹没的人。

一切都始于1998年的西雅图。

打拼已久的格雷厄姆与合作伙伴卖掉了互联网咨询公司Sitewerks,一夜之间成为自己都不敢想的富翁。

脱贫乍富,脑热的他在西雅图热门的国会山地区买了一栋“世纪之交的”、约330平方米的四层房屋。空旷的房屋带来的是欲求不满的空虚,“我购买了一套崭新的组合沙发、一副300美元的眼镜和海量的小玩意,包括一台Audible.com的MobilePlayer和一部发烧友级别的五碟CD播放器。当然,还有一辆配备了遥控启动器的黑色涡轮增压沃尔沃轿车!”

彼时的格雷厄姆还忙于为Sitewerks的新母公司鲍恩公司“脚打后脑勺”,于是,他雇佣了一个叫塞文的人来帮自己花钱。

当330平米的房子被填满后,初始狂购的欣喜变成寻常。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充斥着不必要的麻烦:有草坪需要割,有排水沟需要清理,有地板需要吸尘……“我的房子和我的东西成了我的新雇主,它们给了我一份自己从未申请过的工作。”

这样的生活充斥着美国社会。

在2013年的《生活在21世纪的家中》研究报告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研究证明,发现所有母亲们在处理其拥有的物品时,压力荷尔蒙都会飙升。在研究中,有75%的家庭无法把车停入车库,因为那里堆满了各种东西。

有幸的是,一次和爱有关的旅途让格雷厄姆学会放弃生活中不必要的东西。“我的生活变小了一些,旅行装备也少了些。我的碳足迹比我之前的超大型生活减少了很多,这让我感觉好多了。”

对格雷厄姆来说,现在40平米的房子让他更容易量入为出,这也是他最近正在研究推广的新项目。

“作为‘迅富一族,我因为知道自己没有浪费所需之外的资源而长夜安乐。我拥有的东西更少了,但我有了更多的享受。”

从扎克伯格到巴菲特:

“吝啬鬼”们的极简信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吝啬”的富豪来说,他们简直在用生命诠释人类亘古的难题:禁欲。

这样的一幕却在欧洲的一个地方举国上演。

在全球国家富裕排行榜中,瑞士坐拥桂冠。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个从来不缺百万富豪的国家,国人的生活不但不奢侈,甚至有些“抠门儿”。

在瑞士的餐厅,你看不到大排场的宴请,每人一份,够自己的量就好;作为名表王国,著名的“劳力士”、“欧米茄”甚少在本国的富豪手腕上看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闻其名的普通表,甚至一些塑料表;由于瑞士物价很高,每逢节假日,他们会驱车赶往邻国购物。

瑞士人说:“我们很少有那种一夜暴富的人,瑞士人致富靠的是两只手。这样创造出来的财富,理所当然会好好珍惜。”

而对于一些确实是一夜暴富的人来说,这种极简主义依然受用。

社交网络“脸书”的缔造者扎克伯格净资产324亿美元,最近他才将Acura TSX的旧车换成福斯GTI跑车。2011年,他在加州硅谷帕拉阿图买下一栋700万美元的“豪宅”,对于一个亿万富翁来说,他对自己够节省了。

尽管谷歌创始人之一布林也珍藏私人飞机,但他表示并不喜爱奢侈消费,并且身体力行着——他仍租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开着一辆丰田Prius轿车;布林经常在Costco平民超市购物。

和这些富豪相比,2014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单第四名巴菲特,简直将“吝啬”当做自己的养生之道。

作为身家620亿美元的大亨,巴老头有一个颇为寒酸的生活组成:一辆车子,一座多年没有翻新装修的房子,经营一家公司,和一大把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他的衣着总是很随便,外套和领带没什么搭配可言。鞋子常常穿到磨损得很厉害,妻子抱怨他不把衣服穿到非常破旧是不肯换的。周末,他通常会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T恤衫度过。

消费中的巴菲特是锱铢必较的,在他的车库门口总是堆放着很多可口可乐箱子。他习惯以最优惠的折扣大量购买,每次买50箱,每箱12罐。

在纽约等大城市生活过后,巴菲特没有在华尔街等金融中心继续发展,却选择回到他的老家——只有40万人口的奥马哈。从他家出发,在不足5分钟的时间内,巴菲特就能穿越楠母大街到达他简陋的办公室。

在他的极简信条里,他信奉的格言是:现在远离麻烦,比后来摆脱麻烦要容易得多。

断舍离——

不过是富豪们的游戏?

心灵鸡汤和三观搅拌在一起,总会炮制出一些新菜样。比如最近在一些企业家、创业家中间发酵,并广而告之的——断舍离。endprint

断舍离原本不过佛家偈语:极富的对立面是什么?不见得是衰败,有可能是自我剔除。这番意思如今被功成名就、但尚没有退休念头的企业家拿来,充当了缓解他们紧绷神经的安魂汤。

香港人常自嘲香港是“石屎森林”,“石屎”的意思就是水泥。但其实,这座“水泥森林”的城市里也有一片特别的净土——盐田梓。它是香港的一个离岛,必须坐轮渡才能返回市区,而由于来往人太少,连轮渡都不是每天都有。

就在这样一个看似被放逐的小岛上,有一个叫区纪复的老人和他的伙伴们过着与世人迥异的生活:他们不用手表;吃最简朴的食物,用自己种植的瓜果熬汤,一袋海盐可以用20年;他们积累雨水,挑取井水;甚至于,到菜市场捡取别人丢弃却还可以食用的瓜果蔬菜……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弃世厌世的老人,那你就错了。区纪复的故事,要从他尚在台湾,当着金领的时候讲起。

1972年,他在台湾台塑企业研究部门工作,一待就是十年。然而,十年的金领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也不是他认为值得度过的人生。于是他出走,逃离。

为什么要自愿放弃好生活?区纪复会反问你:“你认为什么是好的生活?你以为物质生活充沛,便是好生活了吗?”愈少,愈自由,这便是区纪复的修行原则。

对碰触过奢侈生活的富豪们来说,“舍弃”莫不是一种良性的回归。然而,你或许不会知道的事实是,《连线》杂志今年4月29日的一篇文章提到,他们重新拼装了乔布斯“陋室”的那套音响,耗资8200美金,这还不包括那些唱片的钱。那件氤氲着知性、简朴气质的“陋室”,也远非甸柳庄30平米的自盖房所能企及的。

在钟丽缇版的电影《色戒》里,当一个从小出家的僧人听他的师傅教导他要断舍离的时候,他无比困惑地反问说:释迦牟尼出家前是王子,过着锦衣玉食的 生活,拥有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如此,他需要断舍离这一切。可是,我从小就在僧院里长大,什么都不曾拥有过,那你叫我断舍离什么呢?

普通人的生活有太多不可得的东西,不是因为断舍离修行不够,他们是在体会什么是拥有的感觉。

假如,我们可以断舍离,把家里不用的东西统统送掉,剩下的打包放起来,克己复礼不再刷卡消费,像乔布斯先生一样家徒四壁地拍张照片。然后呢?剩下一地的欲望哪里安放?

日本的金子由纪子写过一本书,叫做《不持有的生活》。如果按这本书去做,真的可以幸福吗?对于尚不曾拥有过的人们,又能扔掉哪些东西?看容易的书,自然可以做容易的事,或许等我们脑满肠肥后,也能揪住别人谈谈鹅肝的高脂肪和冰酒的不健康。

只是在此之前,还是收拾收拾旧衣服,看看哪件能撕了做抹布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格雷厄姆断舍富豪
旧物,可以不是断舍离
肯尼思·格雷厄姆
断舍离 给你的人生做减法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新晋富豪
“爱省钱”的超级富豪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