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潜的超脱与无奈

2014-10-14 04:49兰冬梅
文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陶渊明

兰冬梅

内容摘要:很多人认为陶渊明是一个隐士,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俨然黔娄之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何等超然、洒脱。实情真的是这样吗?本文就此做一探索。

关键词:陶渊明 超脱 无奈

陶渊明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一隐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俨然黔娄之风。有诗为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试想人家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尚能悠然自在,坐观夕阳,提着篮子采菊花,何等超然、洒脱!真的这样吗?

一.精彩的入仕

“学而优则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可是古来读书人的人生坐标。陶渊明可谓“学而优”了,北宋欧阳修就对他有过高度评价:“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鲁迅也曾说这是陶渊明“金刚怒目式的”一面,“并非浑身是静穆的”。可见他的入仕是怀着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滚滚红尘里去了,尽管他的官做的并不大——彭泽令,在史籍中也少有他政治上有建树的记载。

他是多么珍视这场人生的盛筵呀!

有诗为证:在他五十岁写的《杂诗》里还在说“日日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戚,终晓不能静。”对壮志未伸,年华虚度竟焦灼到整夜辗转反侧不得安眠。他早就认定官场是自己施展才华,绽放光彩的舞台。虽然他口头上还再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少个三十年?误落三十年官场的跌打滚爬,我们可以想象他曾多么执着地坚守职场,全力以赴过!可理想终归被现实击得粉碎。

二.无奈的谢幕

从来官场如战场如赌场,从陶渊明的辞官归家,他不能不算得上官场上的败将。且不论当时政治多么污浊,单就适者生存的规律而说,陶渊明确实是不适合做官的。在他的《饮酒》诗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这就说明陶渊明是个书呆子,性情耿介,不会圆滑变通,不会瞧人家的脸色行事,难免不惹事端,招人排挤。中年几度出仕,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了。古来中国文人太聪明太任性可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李斯的五马分尸,司马迁的腐刑,方孝儒的灭十族……中国的历史真真是文人写就的“血战前行的历史”呀!

可陶渊明偏偏是智者又是仁者,表面上看“闲静少言”的他,外表安静内心不静,少言不等于不言。“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神仙的居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物中有人,人中有物,怎样一幅天人合一,万物和乐的美景!承前启后的智者,言为心声,内心的江河汇成大海,正直朴实的感情的波涛激荡成了人类灵魂深处最美的旋律。可这旋律与当时的现实多么不合拍。讲门第出身,竞豪奢,营私舞弊,拉帮结派,对上阿谀谄媚,对下声色俱厉……这些都是陶渊明怎么都学不会的技巧。曲未尽泪先流,高潮未至已是谢幕时分,抽身而去是洒脱,更是无可奈何!两袖清风的他有妻儿老小要养活,家中那十几亩荒田要他躬耕以糊口的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田园牧歌,更是真实苍白的生活。

三.雅人俗事

每读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使我唏嘘不已;接着看“夏日抱长饥,寒冬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便要潸然泪下,再到“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已令我目不忍睹。都穷到出门乞讨,何以“晏如”?如何“悠然”?我用常人的眼光,俗人的情感审视他、悲悯他,如陶渊明在世该会笑我吧!雅人也免不了柴米油盐,飞翔的翅膀承担过多负累,自得自由翱翔。“古来圣贤皆寂寞”为什么圣贤要与贫穷寂寞相伴?我故去的亲人中有一位写过“清贫”的雅人。我以为有仙风道骨般的他定是视金钱如粪土,我的母亲却告诉我,我的那位亲人生前内心曾多么渴望发财!陶渊明衣衫褴褛,出门乞讨时可想过发财?至少想过衣食无忧吧!衣食无忧长袂飘飘的他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后来者的我读到这里时眼中将不再含泪。

“天生我财必有用”,陶渊明浑身散发着平淡自然的光彩,将“率直任真”植于人们心间,不管他是自我解脱的超然,还是无奈的悲叹。

(作者单位:贵州石阡县汤山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陶渊明
陶渊明以诗劝后生
陶渊明的学习方法
陶渊明的小脾气
SEALS OF APPROVAL
陶渊明失败了
陶渊明:回归一方庭院,许你一世悠然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另一面
一部承前启后的陶渊明研究著作
陶渊明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