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4-10-14 15:54刘伟李烨
文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

刘伟+李烨

内容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的中国现代文学课时量在逐年减少,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教学任务的需要。因此,在有限、甚至较少的学时内,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并顺利完成所有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将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并通过考试改革,较好地解决了上述矛盾。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教学 课内外一体化 研究性教学模式

中国现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最主要的主干课之一。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门课的课时量在各大院校不同程度地逐年减少,相对于中国人民大学的127学时、北京大学的68学时,大连理工大学这门课的课时量减至48课时,远远满足不了教学任务的需要。那么如何在有限、甚至较少的学时内保证教学质量并顺利完成所有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新教学模式),将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并通过考试改革保证该模式的顺利开展。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是较好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PPT讲解,学生做笔记的方式,常使学生一味抄写,不积极主动思考。新教学模式与之不同,它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小组讨论。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内容较为复杂,如果只是教师单一地讲授,第一,论点局限不易全面掌握;第二,内容复杂难免枯燥。而小组讨论能够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独特的审美体验和鉴赏感悟。当然小组讨论不可全放在课上来进行,浪费时间且难出效果。应先在课外做好充足的工作,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分成不同的小组,各小组根据一个论题进行争鸣,在取得一致意见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阐述代表观点。在讨论中,学生间得以接受彼此的不同观点,在自我阐述与交锋中也能对探讨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以小组为单位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2.学术会议。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更擅长“解决问题”,被动地接受知识。但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这一具有多义性的学科,主动发现并提出有创新性的问题十分重要。在2012级中国现代文学课中,教改项目组采用了以学术会议的形式开展课程的方式,即每次课都分配给学生“会议主席”,“学术汇报人”,“评审专家”等身份,由主席主持会议,汇报人阐述课题内容及学术思想,并回答评审专家的问题,最后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做总结。课后由汇报人形成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做为结课作业。“汇报人”若想在课堂上进行学术汇报,必须提前在课外进行选题、查阅文献等。而“评审专家”也需提前了解汇报主题,才能在课内与“汇报人”交流,这就将所有学生都调动起来,由教师的“一言”变成学生与教师的“群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和研究,在为期一学期的课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吸取教师及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这与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提交论文后与教师很少甚至无沟通是截然不同的。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中,往往比没有接受该模式的学生表现得更有效率。

3.双语教学。中国现代文学十分适合使用双语教学。第一,中国现代文学受西方文学影响较大,在作品中常出现英文单词(如郭沫若)甚至使用全英文写作者(如林语堂)不在少数。第二,国外研究者的相关论文可以给国内研究带来许多新启示。这就需要学生熟练阅读英文文献。第三,在学生进一步升学时,了解专业英文术语可以帮助其在英文面试中获得优势。第四,双语教学利于未来想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学生的职业发展。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大连理工大学从2008年起开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进行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该专业相应的英文术语;指导学生利用报刊及网络资源阅读英文文献;同时教授学生进行英文写作,为撰写英文论文及参加国际会议做准备。

二.课外辅助教学

在新模式中,贯彻“教师少讲,学生多做”的原则,除了有限的教学课时外,还加强课外辅助教学,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 推动课内、课外两个课堂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有创造性的专业人才。

1.课外阅读。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这门课,大量阅读是一切学习研究的基础。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仅是指定一本教材做参考书,结合自己的课件进行讲授。学生常常只关注教学课件,不能自觉或有效地选择相关作品进行阅读,甚至对教材也缺乏系统了解。若要实现新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第一,教师在开课前列举一系列相关书目,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定期汇报。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学习内容和培养研究兴趣点。第二,教师指定书目时,注意版本问题。许多修订后的新版教材甚至在某些观点上与旧版背道而驰,如果教师不注意相关书籍版本的更换,难以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三,中国现代文学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尤为突出,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中西比较视野,介绍相关的西方文艺理论书籍等。第四,教师列举一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相关期刊。如《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使学生就能够把握学界的最新研究动向和成果。

2.实践活动及系列学术讲座。课外辅助教学中,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如大连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在学习戏剧这一节时,任课教师让学生观赏由人民艺术剧院表演的影视版话剧《雷雨》,直接感受话剧艺术的魅力。同时,许多学生作为学校话剧团的中坚成员,就以名著为剧本,在日常排练与演出中作为主体去体验、还原相关教学内容,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除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教改项目组还依托学校与院系优势,参与了一系列学术讲座,聆听相关专业领域的学者讲学,如冰心研究会会长王炳根,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程郁缀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教授马瑞芳等等。学生通过参加学术讲座,开拓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加深了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解。endprint

3.创新实验项目。创新实验项目是以“问题探索和课题研究”为核心,突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精英人才为目的而设立的研究计划和教学项目。作为课程教师积极报送创新实验项目,并鼓励学生申报和参与创新实验项目。与课堂教学相比,创新实验项目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自主能动性,在查阅相关文献,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勇于创新、敢于批判的能力和精神得以体现。对于有意继续深造的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是他们开始迈入学术研究的学习平台,对于其他学生,做好创新实验项目也有利于毕业论文的顺利写作。

三.作业与课程考试改革

若要保证新教学模式开展的效果,就必须同步进行作业与考试改革。把学生在课堂内外中的各项活动里所体现出的能力纳入评价和考核体系。通过面对大连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教改项目组将考核模式确定为总成绩=读书报告+学术汇报+论文+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涉及到的大家众多、作品繁杂,所有知识都要基于对文本的细致了解。但一部分学生只是听教师讲,课下基本不主动阅读作品,临考前,便根据教材评述和网络资料了解一些作品梗概草草了事。读书报告能很好地改善这种弊端。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阅读书目,让学生读后记录详细笔记,除了提供给教师作为考核凭证外,也能及时记录阅读体验与灵感。当教师讲授相关内容时,学生就能把阅读感受、老师的讲解和学术研究成果加以比对。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根据兴趣和在学习中的判断,自主寻找作品阅读。学术报告的分数即以讨论或学术会议的汇报成果为基准。包括创新点、PPT的制作、小组合作性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评价。论文一般在结课前确定题目,如题目不合适需及时更换。教师在给出分数后,把论文优缺点及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这样能使学生严肃对待论文,及时纠正错误,提高能力。新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增加平时考核分数的比重,把考试变成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有利于增强灵活性和有效性,注重对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测评,强调过程与发展性,能多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何锡章,梁红霞,挑战与选择——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1)

2.汪蕙,张文雪,袁德宁, 关于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的认识和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究,2002(1)

此文系大连理工大学教改基金(2013-2014):《课内外一体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刘伟,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李烨,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
大学体育教学中“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运用
高职院校“课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运行模式的研究
高职校园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课内外一体化提高动作示范有效性的策略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案例化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
普通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