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方言中的三种标记被动句

2014-10-14 16:15姚秋芬肖晗
文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语法

姚秋芬+肖晗

内容摘要:被动句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极具研究价值。本文详细考察了松滋方言中的“都”字句、“尽”字句和“着”字句的基本格式、语义特点,探讨了其被动标记的来源,并且与普通话的被动句作了简单的比较。

关键词:松滋方言 标记被动句 语法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连江汉平原,与江陵、公安毗邻,西与五峰、宜都接壤,南连湖南澧县、石门,北枕长江,与枝江隔江相望。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2235平方公里。松滋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具有西南官话的显著特点,但又有自身的特点。[1]

所谓被动句,就是指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汉语的被动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带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另一种是不带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第一种可以叫做“被”字句。本文分析讨论的是三种具有形式标记的“被”字句。

一.“都”字句

松滋方言中常常用“都”字句来表示被动意义。在“都”字句中施事者一定要出现,被动标记“都”不能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这是松滋方言“都”字句与普通话的“被”字句差别较明显的地方之一。例如:

1.被窝喜欢都老鼠子啃。(不能说“被窝喜欢都啃”)

2.哪个愿意都别个骂捏。(不能说“哪个愿意都骂捏”)

3.小王不敢都领导不欢喜。(不能说“小王不敢都不欢喜”)

虽然被动标记“都”不能直接放在动词前面,但是不代表“都”字不能。副词“都”的含义是“全部”,可以放在动词前。例如:

1.饭都吃完哒,我要再弄滴滴。

2.衣裳都尽你穿哒,我没的新衣服哒捏。

“都”字句中的动词,一般是表示处置意义的动词和表示感觉、心理活动类的动词,例如“吃、啃、骗、说、骂、笑、打、抓、撞、杀、烧、咬、偷、抢、摔、打湿、打破、看到、听到、晓得”等。非处置意义的动词不能构成“都”字句,例如判断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

普通话中的“被”字句的动词是一个音节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其他成分,不能直接用单音节的动词充当谓词。但是,松滋方言中单音节动词充当“都”字句谓词的情况存在。例如:

1.站好,不要都同学笑。

2.一大早就要都爸爸训。

3.这么大的年纪都人家讲,划不来。

4.他学习不努力,天天都妈妈骂。

其实,在古代汉语的被动句中,单音节的动词充当谓词的情况是存在的。《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身为宋国笑。”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被动句中的动词大多是单音节的,因此,松滋方言中单音节动词充当“都”字句谓词的情况很有可能就是古代汉语的残留现象,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

在松滋方言中,除了单音节动词可以充当“都”字句的谓词,还可以是表示处置意义的动词与其他成分组合而成,可以是述宾短语,也可以是述补短语。一般必须与表示动作完成的语气词“哒”连用,“哒”字紧跟在动词后面;如果没有,句子不能成立。例如:

1.衣裳都狗子咬哒一个洞。(不能说“衣裳都狗子咬一个洞”)

2.他的屋里里东西都强盗偷完哒。(不能说“他的屋里都强盗偷”)

在松滋方言中,在一些句子中,被动意义“都”字句中的“都”可以直接换成“都起”,句子意义不改变。例如:

1.捏们大的年纪都人家讲,划不来。(可以说“捏们大的年纪都起人家讲,划不来”)

2.你的学校里不要都老师骂。(可以说“你的学校里不要都起老师骂”)

3.你的伢儿学习成绩好,欢喜都别人嫉妒。(可以说“你的伢儿学习成绩好,欢喜都起别人嫉妒”)

除了表示被动意义外,“都起”可以表示致使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使”。例如:

1.都怪你,都起我这早就来哒。

2.捏个老师蛮严,都起我复习哒两个月哒捏。

“都”字句表示被动,一般用于表示某种不好的事情,表达不希望、不如意的意愿或者想法,暗含遗憾之情,消极意味较浓。从这点来看,它与“被”字句极为相似,如果按照“被”字句的虚化路径来推测,那么“都”字表示被动意义很有可能源自“遭受、蒙受”义。目前,“都”字句的虚化正在进一步加强,在松滋方言的被动句中使用较为广泛,频率较高,其造句功能也正在逐步增强,能出现的场合在逐步增多,可以看作是松滋方言被动句的一种代表形式。

二.“尽”字句

尽,松滋方言读作[t4in31],上声。在松滋方言中,“尽”既可以当动词用,又可以以作介词用,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让”、“叫”。当“尽”做介词的时候,它可以作为被动句的标记词,表示被动意义,引出施事者。例如:

1.胡萝卜尽兔子吃完哒。

2.卷子早就尽周老师改哒。

3.把小说收好,不要尽老师收哒。

4.乖滴,不要尽小明又打赢哒。

在松滋方言中,“尽”和“都”可以对举使用,由此可见,它们在表示被动意义上是相同的。例如:

1.他的学校里满不都老师欢喜,你不要尽他妈妈晓得哒。

2.你的姑娘长得好看,都小王羡慕,哪晓得小王羡慕过头,早上才听丽丽说她尽小王打流血哒。

很显然,“尽”字表被动是源于从其动词义“致使、任凭”。“尽”作为使役动词,它的实词意义很薄弱,表示主语使得、任凭对象发出某个动作。对于这个动作来说,主语就是受事者,对象就是施事者。普通话中的“叫”也是从本义逐步引申出“致使、任凭”义,接着进一步虚化成为了被动标记。松滋方言中的“尽”与普通话中的“叫”虚化路径非常相似。

在松滋方言的“尽”字句中,一般来说,施事和受事都不能省略,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受事者可以省略,但是施事者不能省略。这与普通话大不相同。例如:endprint

1.捏好的西瓜都尽牛阿子踩烂哒。(不能说“捏好的西瓜都尽踩烂哒”)

2.田里的菜籽没收回来,都尽雨淋哒。(不能说“田里的菜籽没收回来,都尽淋哒”)

3.小点声,不要尽他听到哒。(不能说“小点声,不要尽听到哒”)

与“都”字句一样,“尽”字句中的动词一般是表示处置意义的动词和表示感觉、知觉类的动词,例如“吃、啃、骗、说、骂、笑、打、抓、撞、杀、烧、咬、偷、抢、摔、打湿、打破、看到、听到、晓得、喜欢”等。

“尽”字句跟“都”字句差不多,一般与语气词“哒”连用,可以是单音节动词,也可以是述宾短语,还可以是述补短语。例如:

1.不要尽狗子咬哒。

2.今儿尽他笑哒我一回。

3.碗尽小红打破哒。

松滋方言中“尽”兼动词和介词,如果句子中有“哒”表示动作完成,“尽”就是介词,句子就是被动句,表示被动意义;如果没有,“尽”就是动词,句子就是兼语句。例如:

1.牛奶尽他喝。(尽:任凭,兼语句)

2.牛奶尽他喝哒。(尽:被,被动句)

3.书尽小红拿走。(尽:任凭,兼语句)

4.书尽小红拿走哒。(尽:被,被动句)

“尽”的消极色彩没有“都”字浓厚,一般表示说话者的主观原因造成了某种结果或者损失,暗含有不愉快、不高兴的意味。例如:

1.书包尽别个偷哒。

2.眼镜尽我摔坏哒。

有时候,“尽”字句中并没有暗含任何感情色彩,只是说话人的一种客观的陈述,此时,“尽”是一个中性色彩的词。例如:

1.零食尽他们吃完哒。

2.衣服尽他们看到哒。

3.伞尽小红打走哒。

“尽”字句多用于否定性的祈使句中,带有劝阻、提醒、警示、建议的意味,一般与“不要”搭配使用。例如:

1.把伞打好,不要尽雨淋到哒。

2.把钱存好,不要尽哥哥晓得哒。

3.你要好好学习,不要尽老师骂哒捏。

三.“着”字句

“着”字句是松滋方言中一种重要的被动句式。着,音[tso35],阴平。“着”字句表示被动,在任何情况下,作为被动标记的“着”字不可省略。例如:

1.牛阿子着他牵走哒捏。(不能说“牛阿子他牵走哒捏”)

2.书净哈着他借走哒。(不能说“书净哈他借走哒”)

3.我的脚板着玻璃渣子划到哒。(不能说“我的脚板玻璃渣子划到哒”)

“着”作为介词,是松滋方言中的被动标记,作用是表示被动意义,引出施事者。在“着”字句中,一般施事者不可省略,受事者可以省略,但是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定。例如:

1.着他看到哒。(不能说“着看到哒”)

2.着小王打破哒。(不能说“着打破哒”)

“着”字句中的动词一般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例如“抓、抢、看、听、讲、骂、杀、打、拿、批评、吼”等,不能是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表示存现的动词。例如:

1.赌博的人着警察抓走哒。

2.他的包着别人抢哒捏。

3.小红的日记着小张看捏。

松滋方言中的“着”字句是对汉语被动句的继承和保留。在近代汉语中,我们可以找到“着”字句表被动意义的例子。蒋绍愚先生发现“着”字句在《醒世姻缘传》中用得很多,[2]例如:

1.七爷着人打的雌牙扭嘴的,你可不奚落他怎么?(《醒世姻缘传》五十三回)

2.狄员外说:“狄周也着雷劈杀了,是还省过来的。”(《醒世姻缘传》五十六回)

3.童奶奶虽是个能人,这时节也就“张天师着鬼迷,无法可使”,只得在贩子手里“食店回葱”,见买见交。(《醒世姻缘传》七十一回)

松滋方言中的“着”字句表示被动意义,一般与语气词“哒”、“捏”搭配使用,表示动作的完成。如果省略语气词,句子不成立。例如:

1.你们两个说的话着我听到哒。(不能说“你们两个说的话着我听到”)

2.早上他着领导骂捏。(不能说“早上他着领导骂”)

3.老王着别个杀哒捏。(不能说“老王着别个杀”)

“着”表被动,使用范围较广,一般用于陈述客观事实,是一个带有中性色彩的词。例如:

1.鸡着黄鼠狼吃哒。

2.车子着爸爸开走哒捏。

3.头发着雨打湿哒。

与“尽”字句一样,“着”也用于否定性的祈使句中,表达劝阻、建议、提醒的意味。例如:

1.捡菌子的时候,不要着蛇咬哒捏。

2.衣服不要着别人偷哒。

3.不要着老师批评哒捏。

一般情况下,“着”字句可以替换为“尽”字句,意义不改变。例如:

1.他昨儿着别个打哒捏。(可以说“他昨儿尽别个打哒捏”)

2.菜着我吃干净哒捏。(可以说“菜尽我吃干净哒捏”)

3.把围巾戴好,不要着风吹到哒捏。(可以说“把围巾戴好,不要尽风吹到哒捏”)

语言里的被动句,历来为语法学者所重视。[3]松滋方言中的被动句有其特别之处,需要对其多加关注。“都”字句、“尽”字句和“着”字句中的施事者一定要出现,句中的动词大多是表示处置意义的动词和表示感觉、知觉的动词,常常与语气词“哒”、“捏”搭配使用,用来表示动作的完成。“都”字句带有浓厚的消极意味,但是“尽”字句和“着”字句没有。“尽”字句和“着”字句经常用于否定性的祈使句中,带有劝阻、提醒、警示、建议的意味。“都”字表示被动意义很有可能源自“遭受、蒙受”义,“尽”字表被动是源于从其动词义“致使、任凭”,“着”字式被动句的来源,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4]

参考文献

[1]周雪琳.松滋方言中动态助词“到”[J].青年文学家,2010(1).

[2][4]蒋绍愚.近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11).

[3]陆俭明.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报,2004(2).

(作者介绍:湖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法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4
Keys
参考答案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高频语法题
语法拾趣“尚未”和“仍然”
“Since”与“For”对比
一般过去时
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