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中普通文化课程的开发和设置

2014-10-14 17:03李海舟
新学术论丛 2014年5期
关键词:设置院校职业

李海舟

摘 要: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无论是学科模式还是任务模式都非常强调普通文化课程的作用。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普通文化课程的开发设置上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侧重从开设普通文化课程的意义作用原则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论述如何更好地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进行普通文化课程开发和设置。

关键词:普通文化课程;高职课程开发和设置

普通文化课程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有各种不同的称谓,有称之为文化基础课的,也有文化通识课,还有博雅教育课程等五花八门。尽管对于如何称呼此类课程各院校有不同的理解,但无论如何称呼,其实质应该是一样的。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高职院校普遍尝试进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普通文化课程的内容、意义、作用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设置哪些普通文化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又该如何确定?这些都是摆在各高职高专院校面前的具体问题。

一、从职教课程门类开发角度看普通文化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课程门类划分为两种模式,即学科模式和任务模式。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门类开发多遵循学科模式的要求将课程划分为“三段式”,即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尽管近年来有为数不少的高职高专院校对传统的三段式课程进行了改革,但多数除了做概念的更新外,并无实质内容的变革。学科模式将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以金字塔型结构排序,视文化基础课为最基本,而三种类型的课程又相互割裂。

任务模式以工作任务的划分为基本依据设置课程门类,紧密的将工作任务与职业教育课程结合起来,是今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大方向。在任务模式中,普通文化课程的开发无法像其他专业课程一样按照工作任务要求来进行,也就无法使用例如DACUM法之类的课程开发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任务模式不重视或者不需要普通文化课程,恰恰相反,任务模式将普通文化课程视为培养一个全面的、国际的、社会的劳动者所必需的步骤。

无论是传统的学科模式还是更符合发展要求的任务模式,都从不同角度强调职业教育中普通文化知识的作用。有观点认为普通文化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对所学专业的必要准备,强调的是其在专业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也有观点认为所谓普通文化课程的关键在于“普通”二字,即这些课程应该是普通教育的一部分,不应该强调其职业性,而侧重在对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上。笔者认为作为专业基础内容的课程应归如专业课程范畴,普通文化课程应更重视基本素质和修养的培养。

二、普通文化课程设置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认为,培养一名适应现有岗位要求的毕业生只是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基本目标,在全球化及知识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岗位对从业者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习得依靠的就是普通文化课程的合理设置。根据麦可思研究院提供的《高等职业院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状况与能力分析报告》 ,对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工作后最有助于职业发展的能力满足度调查中,高职学生在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上满足度为84%,疑难排解和谈判技能两项能力的满足度为相对较低的82%和80%。在毕业生认为母校教学中最应该改进的地方的调查中,除大量学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以外,分别有14%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1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课程内容不使用或过于陈旧,7%的毕业生认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够。可以看出在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上,很多基本能力如口头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批判能力等都不是与其专业技能直接相关的,学生并不能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系统完善地获得这些技能,而培养这些技能最需要仰赖的就是普通文化课程的设置。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就认为,职业是和文化修养紧密相连的活动,职业教育要和文化修养教育(普通教育)相结合,客服狭隘的职业技能训练意识。他“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就非常强调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和性格,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三、普通文化课程的选择

按照石伟平先生和徐国庆先生的观点,职业院校在普通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当遵循三大原则,即浅显性原则、广泛性原则和生活性原则 。浅显性原则就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基础,不可过偏过深;广泛性原则是要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要求,从知识的覆盖面上追求一定的宽度,这就要求将更多更新更贴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纳入课程;生活性原则强调的是普通文化课程的实用性。

以台湾观光学院观光旅游系的课程规划为例 ,两年的学习中学校安排了人际关系与接待技巧、网络资讯概论、造型与色彩应用等普通文化课程,既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又非常贴近生活,而对于学生来说也符合他们日后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一些基本素质要求。对比国内职业院校的导游专业课程安排,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普通文化课程有:社交礼仪、计算机基础与多媒体技术、网页设计与数据库技术等,很容易发现我们的普通文化课程设置并不能够体现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原则。网页设计与数据库技术这样的课程不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过于复杂,也不能够体现出其对学生基本素养提升的明显促进作用。社交礼仪这样的课程显然不如人际关系与接待技巧来得直观和具体。

目前高职院校普通文化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大致有: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区分不明确,为专业学习打基础做准备的课程内容应该归为专业基础课程范畴,普通文化课程应保持其普通性;普通文化课程内容陈旧,形式僵化,两课内容一成不变,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也缺乏对学生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提升的有效内容;普通文化课程脱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实用性和趣味性都非常匮乏,如人际沟通、个人理财、个人形象设计等既实用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极少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重要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

四、合理设置普通文化课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方法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但显然这种方法在设置普通文化课程时并不适用。如何对高职普通文化课程进行开发设计是一个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可以确定的是在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普通文化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应该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的角度出发。终身学习强调每个人都有学习的能力,并且鼓励每个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时段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正规或者非正规的学习。我们无法通过为数不多的几门普通文化课程的开设就能实现所谓的终身学习,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了解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白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其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一以贯之的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

其次,普通文化课程的开发和设置不能脱离对学生就业情况的细致分析。例如毕业生工作能力分析、离职原因分析、薪酬状况分析、专业对口率分析等。只有在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特别是对促进或阻碍其就业的能力因素进行分析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在课程设置中加以强化或者改进。

再次,不能忽略的是学校所处的区位和地理因素影响。在设置普通文化课程时,应该因时、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等特点进行开发设置。例如台湾的一些職业院校会设置与两岸关系有关的课程,云南的高职院校则会开设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课程。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普通文化课程的设置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可用资源进行综合考虑,软硬件设施是否能够满足课程开设需要,师资力量是否能够胜任等,不能盲目设置。

在充分考虑了以上这些问题后,才能使高职普通文化课程的开发和设置有正确的出发点和明确的指向性。高职普通文化课程的开发设置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它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和不断发展变化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对人才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投入更多精力使课程的开发设置更趋合理,分享更多经验促进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设置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