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社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4-10-16 15:41杨先梅
职业·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培养

杨先梅

摘 要: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社会能力的培养,提升高职教师的社会能力,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社会能力的概念界定及其结构内涵,提出了一些提升途径和培养措施,期望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 社会能力 培养

课 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课题编号:2011GG177。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是其走向社会、实现由“校园人”向“职业人”“社会人”成功过渡的重要保障。高职教师的社会能力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前提,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社会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社会能力(Social competence)作为一种综合能力的统称,在心理学领域有较长的发展过程。综述有关社会能力概念的界定,从中可以得知,社会能力是指在一定社会情境中, 个体表现出适当且有效的行为并获得长远的良好社会性发展的能力。

社会能力的内容具有复杂性,其构成和发展与个体发展的阶段和任务相联系。现有对社会能力的研究多集中于幼儿、儿童、青少年,然而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社会交往方式的改变、社会关系的重组、社会角色的转变等,社会能力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另外,个人所处的环境、从事的职业不同的侧重点也会有相应变化。针对高职教师这一群体,笔者认为其社会能力主要是指高职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形成社会价值观念的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合作能力等的总称。

二、高职院校教师社会能力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升格与合并,新建高职院校增多,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大批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聘进入高职院校,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主要力量。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2007年由菏泽卫生学校升格为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以来,新进青年教师100多位,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而这些教师基本都是刚出大学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社会阅历简单。据笔者等在2011年对100位30岁以下教师(其中包括专业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文化课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他们的社会能力尤其是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较弱,因此加强对他们的社会能力培养是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质量的迫切要求。具体结果见表1。

三、高职院校教师社会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能力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是高职院校有效服务区域和行业的重要职责。因此,社会、学校要为高职教师社会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搭建服务平台;高职教师也应努力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社会能力。

1.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能力,也是高职院校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教师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做好各种社会服务工作。学院医学教师经常去街道、社区做义诊,对一些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的病因、预防等做宣传,为人们做健康生活指导;计算机教师不但承担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且负责校园网的管理、维修,同时为某些社会、企事业单位进行网络管理、电脑维修等;家政教师定期举办培训班,为社会、家庭培训大批家政服务人员;工科教师也可为工厂、企业或社会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咨询和技术指导,对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企业有关方案进行评估,帮助企业进行合理化改造等。在社会服务过程中,教师既可以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又使自己原有知识得以更新和发展,使科研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更能实现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因此,高职教师应创造和利用一切机会,把服务社会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日常生活方式”。

2.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关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它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形成过程中,我们不但通过微格教学,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的评选,参加校、市、省等的优质课比赛,学历进修等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结构、学历文凭等,而且更加注重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1)请进来。从企业、合作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到学校任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各取所长,真正做到“校企结合、专兼相通”。近几年来,笔者学院每年都聘请三甲以上医院的主任、副主任医师作为外聘教师,常年担任相关医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定期举办临床病例讨论会、报告会,使学院教师的实践能力、师资队伍质量显著提高。

(2)走出去。高职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继续深造(学历提高)、访学、骨干教师短期培训等在岗培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可以走进企业、工厂、合作单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学院医学专业教师在寒暑假、无课期间都积极到医院担任临床工作,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近几年先后有一百多人次参加了省级以上的骨干教师培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进修学习、在职研究生教育等,不但使自己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教学能力,而且通过返校后的总结报告、经验交流,使全院教师的教学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3)制度化、常规化。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激励教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师职称晋升、外出学习、评先评优等方面与普通高校的评定标准有所区别,除了依据学历、论文、科研等条件作为基本标准外,对具有双证书,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应给予优先考虑(这应该是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endprint

另外,高职教师还需将教学能力与育人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因为教学不仅仅是完成各门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任务,更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应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培养积极健康的高素质人才联系起来。

3.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高职院校教师由于受科研条件、科研环境、学历结构、科研基础、科研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普遍科研能力较弱,立项课题较少,课题级别不高。为了改变现状,高职院校应从多方面提高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

(1)学校层面。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全新观念,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研信息库,完善科研实验基地的建设,定期对教师进行科研课题选题、立项、方案设计、科研论文撰写等的培训、指导,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从经费、设备、技术、环境、时间等诸多方面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2)个人层面。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科研素质和科研意识,同事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教研室科研团队,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使科研来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与科研的服务性、实用性。

4.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社会适应能力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等的总称。相对于复杂的社会环境而言,高校的环境是比较简单的,在这里教师无私地把自己的所学、所知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的交往很单纯。而学生毕业后要步入复杂的社会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竞争中很好地生存,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向他们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向他们传授社会生活经验,这就要求高职教师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参与中增强与他人的交往与互动能力,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生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耐挫折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并把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做好学生迈向社会、适应社会的指路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适应社会环境。

经过近三年的培养,于2014年对学院上述100名青年教师的社会能力做了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1、表2比较看出,这100名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比三年前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之,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社会能力的基本内涵,不断丰富高职教师社会能力的基本构成,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社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静,田录梅,张文新.社会能力:概念分析与模型建构[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

[2]陈东.论提高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1).

[3]刘剑峰,刘德发.如何实现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J].职业教育,2012(9下).

[4]田夏彪.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基于国内外研究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3(12).

(作者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endprint

另外,高职教师还需将教学能力与育人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因为教学不仅仅是完成各门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任务,更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应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培养积极健康的高素质人才联系起来。

3.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高职院校教师由于受科研条件、科研环境、学历结构、科研基础、科研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普遍科研能力较弱,立项课题较少,课题级别不高。为了改变现状,高职院校应从多方面提高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

(1)学校层面。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全新观念,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研信息库,完善科研实验基地的建设,定期对教师进行科研课题选题、立项、方案设计、科研论文撰写等的培训、指导,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从经费、设备、技术、环境、时间等诸多方面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2)个人层面。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科研素质和科研意识,同事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教研室科研团队,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使科研来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与科研的服务性、实用性。

4.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社会适应能力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等的总称。相对于复杂的社会环境而言,高校的环境是比较简单的,在这里教师无私地把自己的所学、所知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的交往很单纯。而学生毕业后要步入复杂的社会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竞争中很好地生存,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向他们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向他们传授社会生活经验,这就要求高职教师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参与中增强与他人的交往与互动能力,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生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耐挫折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并把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做好学生迈向社会、适应社会的指路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适应社会环境。

经过近三年的培养,于2014年对学院上述100名青年教师的社会能力做了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1、表2比较看出,这100名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比三年前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之,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社会能力的基本内涵,不断丰富高职教师社会能力的基本构成,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社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静,田录梅,张文新.社会能力:概念分析与模型建构[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

[2]陈东.论提高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1).

[3]刘剑峰,刘德发.如何实现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J].职业教育,2012(9下).

[4]田夏彪.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基于国内外研究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3(12).

(作者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endprint

另外,高职教师还需将教学能力与育人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因为教学不仅仅是完成各门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任务,更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应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培养积极健康的高素质人才联系起来。

3.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高职院校教师由于受科研条件、科研环境、学历结构、科研基础、科研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普遍科研能力较弱,立项课题较少,课题级别不高。为了改变现状,高职院校应从多方面提高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

(1)学校层面。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全新观念,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研信息库,完善科研实验基地的建设,定期对教师进行科研课题选题、立项、方案设计、科研论文撰写等的培训、指导,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从经费、设备、技术、环境、时间等诸多方面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2)个人层面。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科研素质和科研意识,同事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教研室科研团队,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使科研来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与科研的服务性、实用性。

4.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社会适应能力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等的总称。相对于复杂的社会环境而言,高校的环境是比较简单的,在这里教师无私地把自己的所学、所知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的交往很单纯。而学生毕业后要步入复杂的社会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竞争中很好地生存,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向他们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向他们传授社会生活经验,这就要求高职教师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参与中增强与他人的交往与互动能力,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生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耐挫折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并把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做好学生迈向社会、适应社会的指路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适应社会环境。

经过近三年的培养,于2014年对学院上述100名青年教师的社会能力做了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1、表2比较看出,这100名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比三年前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之,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社会能力的基本内涵,不断丰富高职教师社会能力的基本构成,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社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静,田录梅,张文新.社会能力:概念分析与模型建构[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

[2]陈东.论提高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1).

[3]刘剑峰,刘德发.如何实现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J].职业教育,2012(9下).

[4]田夏彪.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基于国内外研究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3(12).

(作者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