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OLED应用专利态势分析与研究

2014-10-17 11:03田立新文尚胜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19期
关键词:专利分析应用

田立新 文尚胜

摘 要: 采用广东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七国两组织”专利数据库,检索198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的OLED应用领域相关的中国专利文献,建立我国OLED应用领域专利数据库,了解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通过分析该技术专利的申请总量趋势、主要专利申请人分布、IPC分类号分布等,为OLED应用专利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OLED; 应用; 专利信息; 专利分析

中图分类号: TN312+.8?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19?0153?04

Situation analysis of OLED application patents in China

TIAN Li?xin1, WEN Shang?sheng1, 2

(1.Institute of Polymer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The seven countries and two organizations″ patent database of Guangdong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was adopted to retrieve the relevant Chinese patent literatures in the field of OLED application in the period from 1980?01?01 to 2012?12?31 and Chinese OLED patent database in the application field was established. The developing history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 reference is provided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OLED application patents by analyzing the total amount of patent applications, distribution of main patent applicants and distribution of ICP classification codes.

Keywords: OLED; application; patent information; patent analysis

0 引 言

有机发光二级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始于美国柯达公司的新一代显示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正负载流子注入有机半导体薄膜后复合产生发光[1?2]。OLED除了具有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超轻薄、低功耗、色彩丰富、低成本、可弯曲及在低温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被业界誉为继LCD之后理想的和最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显示器[3?4]之外,同时还具有可大面积成膜、柔性显示、双面显示等优良特性,是一种理想的平面光源,所以在未来的节能环保型照明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1936年有机电致发光被发现,但直到1987年柯达公司开发了平板显示技术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此后,OLED在器件的发光亮度、发光寿命和效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997年,在无源矩阵有机发光二级管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自此,OLED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达到实际应用要求,但主要是以小尺寸为主,几乎全为被动式矩阵。近年来,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从小屏幕逐步向大尺寸过渡。2007年,索尼公司首次推出了11英寸OLED 电视机,之后,全球各大显示器厂家纷纷投入OLED的研发,推动了OLED 产业化的迅速发展[5]。2009年,三星推出了从2.2英寸到3.7英寸近20款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面板手机,在手机市场应用潜力巨大。目前,OLED产品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大尺寸、白光照明、柔性及透明技术方面 [6],且从事OLED生产和研究的机构主要集中在欧、美、日、韩和中国,相关国家都给予不同程度的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OLED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OLED企业。

专利信息作为技术创新和变革的标志,具有直接和实时的见证意义[7?9]。专利作为技术信息最有效的载体,包含了全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新科技情报,而且其内容详实准确。因此,通过专利的分析能够客观地反应专利总体态势、技术发展路线和研发方向等,从而为国家、地区、行业和企业制定技术创新路线、研发策略和竞争策略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撑[10]。为此,本文对我国OLED应用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将国内外的专利资源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该领域的专利现状,以便该领域从业者能够建立适应该领域发展的专利发展策略,进而对我国OLED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提供重要的战略和指导意义。

1 分析系统和分析方法

利用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对198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的OLED应用专利进行分析,共检索得到887件相关专利;再利用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的专利信息分析系统,对检索出来的专利进行申请趋势、申请人、申请地域等各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和探讨。

2 中国OLED应用专利分析

利用专利信息平台进行专利检索和筛选,得到OLED应用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量为88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723件,占全部检索专利总量的82%;其余164件为实用新型专利,没有外观设计的申请专利。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OLED应用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远远大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说明此领域专利技术含量较高。

从国内和国外的申请情况可以看出,国外来华专利占去了很大的一部分,在此次调研的887件中国专利中,国外来华专利为436件,占OLED应用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49%;而国内申请总量为451件,只占了总量的51%。整体看来,在有关OLED应用技术领域,国外企业在我国的专利申请中非常积极,占据了近一半的份额;同时也说明全球各国,尤其是美国和韩国,都很重视OLED应用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布局。

依靠数据库内各国和各省关于OLED应用领域的专利申请,对申请地域进行分析,可以直观地表现出各省对OLED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根据检索出的OLED应用中国专利数据,按照国省综合情况分析,得到前十位国省OLED专利申请情况,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国外在华申请OLED应用专利居于前三甲的是美国(171件)、韩国(164件)、荷兰(55件),占国外申请专利总量的89.5%。其中国外申请人在中国申请OLED应用专利以发明专利为主,占到了前十位发明专利的63%,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国内的实用新型专利则占去了很大的比例。从OLED应用领域中国专利法律状态来看,国外申请的中国专利中无效专利少于国内,也体现了国外申请人的竞争性和主动性非常强。同时,也由于美国和韩国牢牢掌握着OLED应用技术和专利权,使得我国很难在OLED应用领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国内主要申请区域在江苏和广东,四川、陕西、北京和上海也有一定的相关专利申请量,这六个省市占据了国内OLED应用申请总量的90%,是国内从事OLED应用领域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领头军和主力军。同时,我国OLED应用领域的专利申请人身份大部分为企业,这说明企业很重视OLED的应用技术。

3 中国OLED应用专利申请人分析

对中国OLED应用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申请人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排名第一的是韩国的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申请量达61件;排名第二的是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量为54件,为中国企业,专注于未来显示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紧跟其后的是伊士曼柯达公司、三星SID株式会社、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在前五位申请人中只有一家为国内申请人,即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说明我国OLED应用领域专利技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中国专利的国内申请人的申请量来看,只有一个是高校,其余均为企业,从这一方面可以说明我国政府对OLED应用领域投入较少,但却受到了企业的重视。

4 OLED应用领域中国专利IPC分析

IPC,即国际专利分类法(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是一种国际通用的管理和利用专利文献的工具。表3给出了数量较多的5个技术构成。从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相关OLED领域的专利技术主要分布在H01L51,H01L27,H01L21,H05B33,G09F9,分别占到57.7%,34.8%,12.7%,9.8%,5.5%。从表中可以看出,H01L51和H01L27两个IPC技术构成最多,而且远远多于其他的技术结构所占数目。说明其所属技术构成的技术可能是以后的技术热点。

表4为OLED领域中国专利申请人排名前十的IPC分布,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主要专利申请IPC分布都集中在H01L51和H01L27,三星公司在H01L21方面有一定的专利,而其他申请人在此方面比较薄弱。

5 中国OLED应用领域专利技术申请及公开趋

势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在1995年—2001年期间,中国OLED应用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都很少,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OLED应用技术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并没有许多技术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产品;但从2002年起,专利申请量的增长速度突飞猛进。从整体态势来看,OLED应用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呈现稳中上升的趋势,目前仍处于研究的热潮,预计OLED应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6 结 论

(1) 从专利类型分析,OLED应用专利主要属于发明专利,占其相关申请专利总量的82%,表明OLED应用技术领域是一个高技术领域。

(2) 从申请区域分析,国外来华专利占应用专利总量的49%,且以发明专利为主,这说明国外OLED企业在我国专利申请中非常积极,其竞争性和主动性非常强。

(3) 从专利申请人分析,前五名有四家是国外企业,说明我国专利与国外专利差距还非常大;国内专利申请人以企业为主。

(4) 从IPC分类号分析,OLED应用专利技术主要分布在H01L51,H01L27,H01L21,H05B33,G09F9,器件、设备、电致发光光源等都是OLED应用领域重要的技术。

(5) 从专利申请的总体发展态势分析,从2002年开始,我国OLED应用专利开始出现快速增长,且2008年以后增长显著,说明我国OLED应用技术前景发展良好。

参考文献

[1] 常天海,彭双庆.OLED应用技术的进展[J].真空与低温,2008,14(2):115?119.

[2] 曹艳,汪辉.OLED技术及柔性OLED性能、缺陷的研究[J].现代显示,2008(89):36?39.

[3] 文尚胜.OLED全球专利技术态势分析[J].半导体照明,2013(1):56?59.

[4] 赵明.白光OLED光源发展现状及前景[J].记录与媒体技术,2010(4):34?38.

[5] 邵勇,张绮.OLED照明及其关键技术[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4):7?9.

[6] 段珂瑜.OLED显示技术专利分析[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3,32(8):68?71.

[7] 陈燕,黄迎燕,方建国.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 骆云中,陈蔚杰,徐晓琳.专利情报分析与应用[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9] 毛金生,冯小兵,陈燕.专利分析和预警操作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0] 杨铁军.专利分析实务手册[M].北京:知识产权局出版社,2012.

2 中国OLED应用专利分析

利用专利信息平台进行专利检索和筛选,得到OLED应用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量为88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723件,占全部检索专利总量的82%;其余164件为实用新型专利,没有外观设计的申请专利。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OLED应用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远远大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说明此领域专利技术含量较高。

从国内和国外的申请情况可以看出,国外来华专利占去了很大的一部分,在此次调研的887件中国专利中,国外来华专利为436件,占OLED应用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49%;而国内申请总量为451件,只占了总量的51%。整体看来,在有关OLED应用技术领域,国外企业在我国的专利申请中非常积极,占据了近一半的份额;同时也说明全球各国,尤其是美国和韩国,都很重视OLED应用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布局。

依靠数据库内各国和各省关于OLED应用领域的专利申请,对申请地域进行分析,可以直观地表现出各省对OLED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根据检索出的OLED应用中国专利数据,按照国省综合情况分析,得到前十位国省OLED专利申请情况,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国外在华申请OLED应用专利居于前三甲的是美国(171件)、韩国(164件)、荷兰(55件),占国外申请专利总量的89.5%。其中国外申请人在中国申请OLED应用专利以发明专利为主,占到了前十位发明专利的63%,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国内的实用新型专利则占去了很大的比例。从OLED应用领域中国专利法律状态来看,国外申请的中国专利中无效专利少于国内,也体现了国外申请人的竞争性和主动性非常强。同时,也由于美国和韩国牢牢掌握着OLED应用技术和专利权,使得我国很难在OLED应用领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国内主要申请区域在江苏和广东,四川、陕西、北京和上海也有一定的相关专利申请量,这六个省市占据了国内OLED应用申请总量的90%,是国内从事OLED应用领域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领头军和主力军。同时,我国OLED应用领域的专利申请人身份大部分为企业,这说明企业很重视OLED的应用技术。

3 中国OLED应用专利申请人分析

对中国OLED应用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申请人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排名第一的是韩国的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申请量达61件;排名第二的是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量为54件,为中国企业,专注于未来显示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紧跟其后的是伊士曼柯达公司、三星SID株式会社、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在前五位申请人中只有一家为国内申请人,即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说明我国OLED应用领域专利技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中国专利的国内申请人的申请量来看,只有一个是高校,其余均为企业,从这一方面可以说明我国政府对OLED应用领域投入较少,但却受到了企业的重视。

4 OLED应用领域中国专利IPC分析

IPC,即国际专利分类法(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是一种国际通用的管理和利用专利文献的工具。表3给出了数量较多的5个技术构成。从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相关OLED领域的专利技术主要分布在H01L51,H01L27,H01L21,H05B33,G09F9,分别占到57.7%,34.8%,12.7%,9.8%,5.5%。从表中可以看出,H01L51和H01L27两个IPC技术构成最多,而且远远多于其他的技术结构所占数目。说明其所属技术构成的技术可能是以后的技术热点。

表4为OLED领域中国专利申请人排名前十的IPC分布,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主要专利申请IPC分布都集中在H01L51和H01L27,三星公司在H01L21方面有一定的专利,而其他申请人在此方面比较薄弱。

5 中国OLED应用领域专利技术申请及公开趋

势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在1995年—2001年期间,中国OLED应用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都很少,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OLED应用技术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并没有许多技术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产品;但从2002年起,专利申请量的增长速度突飞猛进。从整体态势来看,OLED应用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呈现稳中上升的趋势,目前仍处于研究的热潮,预计OLED应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6 结 论

(1) 从专利类型分析,OLED应用专利主要属于发明专利,占其相关申请专利总量的82%,表明OLED应用技术领域是一个高技术领域。

(2) 从申请区域分析,国外来华专利占应用专利总量的49%,且以发明专利为主,这说明国外OLED企业在我国专利申请中非常积极,其竞争性和主动性非常强。

(3) 从专利申请人分析,前五名有四家是国外企业,说明我国专利与国外专利差距还非常大;国内专利申请人以企业为主。

(4) 从IPC分类号分析,OLED应用专利技术主要分布在H01L51,H01L27,H01L21,H05B33,G09F9,器件、设备、电致发光光源等都是OLED应用领域重要的技术。

(5) 从专利申请的总体发展态势分析,从2002年开始,我国OLED应用专利开始出现快速增长,且2008年以后增长显著,说明我国OLED应用技术前景发展良好。

参考文献

[1] 常天海,彭双庆.OLED应用技术的进展[J].真空与低温,2008,14(2):115?119.

[2] 曹艳,汪辉.OLED技术及柔性OLED性能、缺陷的研究[J].现代显示,2008(89):36?39.

[3] 文尚胜.OLED全球专利技术态势分析[J].半导体照明,2013(1):56?59.

[4] 赵明.白光OLED光源发展现状及前景[J].记录与媒体技术,2010(4):34?38.

[5] 邵勇,张绮.OLED照明及其关键技术[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4):7?9.

[6] 段珂瑜.OLED显示技术专利分析[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3,32(8):68?71.

[7] 陈燕,黄迎燕,方建国.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 骆云中,陈蔚杰,徐晓琳.专利情报分析与应用[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9] 毛金生,冯小兵,陈燕.专利分析和预警操作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0] 杨铁军.专利分析实务手册[M].北京:知识产权局出版社,2012.

2 中国OLED应用专利分析

利用专利信息平台进行专利检索和筛选,得到OLED应用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量为88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723件,占全部检索专利总量的82%;其余164件为实用新型专利,没有外观设计的申请专利。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OLED应用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远远大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说明此领域专利技术含量较高。

从国内和国外的申请情况可以看出,国外来华专利占去了很大的一部分,在此次调研的887件中国专利中,国外来华专利为436件,占OLED应用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49%;而国内申请总量为451件,只占了总量的51%。整体看来,在有关OLED应用技术领域,国外企业在我国的专利申请中非常积极,占据了近一半的份额;同时也说明全球各国,尤其是美国和韩国,都很重视OLED应用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布局。

依靠数据库内各国和各省关于OLED应用领域的专利申请,对申请地域进行分析,可以直观地表现出各省对OLED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根据检索出的OLED应用中国专利数据,按照国省综合情况分析,得到前十位国省OLED专利申请情况,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国外在华申请OLED应用专利居于前三甲的是美国(171件)、韩国(164件)、荷兰(55件),占国外申请专利总量的89.5%。其中国外申请人在中国申请OLED应用专利以发明专利为主,占到了前十位发明专利的63%,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国内的实用新型专利则占去了很大的比例。从OLED应用领域中国专利法律状态来看,国外申请的中国专利中无效专利少于国内,也体现了国外申请人的竞争性和主动性非常强。同时,也由于美国和韩国牢牢掌握着OLED应用技术和专利权,使得我国很难在OLED应用领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国内主要申请区域在江苏和广东,四川、陕西、北京和上海也有一定的相关专利申请量,这六个省市占据了国内OLED应用申请总量的90%,是国内从事OLED应用领域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领头军和主力军。同时,我国OLED应用领域的专利申请人身份大部分为企业,这说明企业很重视OLED的应用技术。

3 中国OLED应用专利申请人分析

对中国OLED应用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申请人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排名第一的是韩国的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申请量达61件;排名第二的是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量为54件,为中国企业,专注于未来显示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紧跟其后的是伊士曼柯达公司、三星SID株式会社、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在前五位申请人中只有一家为国内申请人,即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说明我国OLED应用领域专利技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中国专利的国内申请人的申请量来看,只有一个是高校,其余均为企业,从这一方面可以说明我国政府对OLED应用领域投入较少,但却受到了企业的重视。

4 OLED应用领域中国专利IPC分析

IPC,即国际专利分类法(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是一种国际通用的管理和利用专利文献的工具。表3给出了数量较多的5个技术构成。从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相关OLED领域的专利技术主要分布在H01L51,H01L27,H01L21,H05B33,G09F9,分别占到57.7%,34.8%,12.7%,9.8%,5.5%。从表中可以看出,H01L51和H01L27两个IPC技术构成最多,而且远远多于其他的技术结构所占数目。说明其所属技术构成的技术可能是以后的技术热点。

表4为OLED领域中国专利申请人排名前十的IPC分布,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主要专利申请IPC分布都集中在H01L51和H01L27,三星公司在H01L21方面有一定的专利,而其他申请人在此方面比较薄弱。

5 中国OLED应用领域专利技术申请及公开趋

势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在1995年—2001年期间,中国OLED应用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都很少,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OLED应用技术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并没有许多技术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产品;但从2002年起,专利申请量的增长速度突飞猛进。从整体态势来看,OLED应用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呈现稳中上升的趋势,目前仍处于研究的热潮,预计OLED应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6 结 论

(1) 从专利类型分析,OLED应用专利主要属于发明专利,占其相关申请专利总量的82%,表明OLED应用技术领域是一个高技术领域。

(2) 从申请区域分析,国外来华专利占应用专利总量的49%,且以发明专利为主,这说明国外OLED企业在我国专利申请中非常积极,其竞争性和主动性非常强。

(3) 从专利申请人分析,前五名有四家是国外企业,说明我国专利与国外专利差距还非常大;国内专利申请人以企业为主。

(4) 从IPC分类号分析,OLED应用专利技术主要分布在H01L51,H01L27,H01L21,H05B33,G09F9,器件、设备、电致发光光源等都是OLED应用领域重要的技术。

(5) 从专利申请的总体发展态势分析,从2002年开始,我国OLED应用专利开始出现快速增长,且2008年以后增长显著,说明我国OLED应用技术前景发展良好。

参考文献

[1] 常天海,彭双庆.OLED应用技术的进展[J].真空与低温,2008,14(2):115?119.

[2] 曹艳,汪辉.OLED技术及柔性OLED性能、缺陷的研究[J].现代显示,2008(89):36?39.

[3] 文尚胜.OLED全球专利技术态势分析[J].半导体照明,2013(1):56?59.

[4] 赵明.白光OLED光源发展现状及前景[J].记录与媒体技术,2010(4):34?38.

[5] 邵勇,张绮.OLED照明及其关键技术[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4):7?9.

[6] 段珂瑜.OLED显示技术专利分析[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3,32(8):68?71.

[7] 陈燕,黄迎燕,方建国.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 骆云中,陈蔚杰,徐晓琳.专利情报分析与应用[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9] 毛金生,冯小兵,陈燕.专利分析和预警操作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0] 杨铁军.专利分析实务手册[M].北京:知识产权局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专利分析应用
基于专利计量的广东高水平大学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
国际云制造关键技术专利分析及启示
专利分析在产业创新中的利用
稀土发光材料专利分析综述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