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认识现实社会问题以形成健康人格

2014-10-17 21:53唐雯雯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唐雯雯

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中选取的素材多是我们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让学生认识现实及社会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形成健康的人格。

一、研读教材,挖掘教材的丰富资源,让学生更加地亲近文本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高度体现,其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构建的,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都是在标准的框架下做出的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规律的安排。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等,这些内容既是我们初中学生所必须领略和感受感悟的,也是符合学生的心理感悟需求的。这就从一定意义上讲,教材内容的安排不但有其教育性,同样有其安排的科学性。作为教师必须深刻地研读思想品德教材,研读教材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吃透教材。吃透教材不是做简单的文字研究,而是结合课程标准所做出的关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乃至学生体验探究的思考。如今的思想品德教材与以往的思想品德教材的最大区别就是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特别注意以初中学生为本,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感悟和体验空间。应当说目前所采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其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给我们以多姿多彩的感觉,更利于初中学生走近文本。我们研读教材应当是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相关资料和一定课程资源挖掘的基础上的广泛意义上的研读,尤其必须对教材进行相关的优化整合,甚至是一定基础上的忍痛割爱。这样的研读才可以使得我们的学生更为理想地亲近文本,由此产生更大更有效的体验力量和效果。

二、研读生活,挖掘学生身边的丰富资源,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 陶知行先生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对教育改革创新的独到见解给我国当时乃至现在的教育影响应当说是十分深远的。他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上也完全是这样,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我们初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同样必须建立在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和实践上。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应当说还是比较贫乏的,思想品德课程所呈现给学生的生活实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处理好自己与他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为学生的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要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就要使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尤其必须注意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开发和利用起来。把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选为学生必须体验的生活内容,这样利于我们确立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的重点,也十分利于我们去突破难点。让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符合德育本体论的原则。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把实际和理论有机地联系起来,达到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要求和规范的目的。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为他们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研读学生,挖掘互动的丰富资源,让学生更深地感受价值

一般说来,现在的初中学生对自己所涉猎的生活存有独到见解,但部分初中学生感受比较肤浅,有的仅仅是对生活表面上的认识。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感到自身教育责任的重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利用传统教学媒体还是现代教学媒体,笔者都注意让学生对某些行为或理念进行争辩,从学生的争辩中可以发现他们对相关道德行为准则的认识。初中学生的这种认识从一定意义上成为我们准确把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航标。譬如我们有些学生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认识偏颇,假如我们让学生对此进行争辩,那么学生就可以从同伴的正确言论中得到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选择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