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2014-10-17 00:22吴雨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热词品德课课件

吴雨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曾这样讲过。学生精力充沛,一旦对某件事发生浓厚兴趣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去做好它。思想品德课在众多学生印象中是枯燥无味的,是空洞的说教,在考试前背背书,搞突击,耍点小聪明就能考得不错的分数,但这样做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教师要真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品德高尚的行知者,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为课堂注入活水

课堂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可以作为适当补充。如教学七年级“自主学习”时,笔者课前准备了本班五名优秀学生自主学习的典型事例,让学生猜猜他们分别是谁,学生很快就猜出来了。笔者还从网上下载了几个被美国名校录取的学生的事例,学生一下子就感觉到,原来别人可以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从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信心就会得到树立。再如,教学九年级《笑对生活》时,笔者从网上下载了关于尼克胡哲的视频。尼克胡哲是澳大利亚无手无腿的残疾人,但他笑对生活,游泳,跳水,样样能行,还被邀请到世界各地做励志演讲。他的演讲激情四射,感染、激励了无数人。通过视频画面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伟大高尚的灵魂。教师只要把问题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不用多讲什么,学生很快就能归纳出知识点。这样生动、形象、感人的事例很好找,而且在教学中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升华到理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思想品德课之所以被多数学生认为是空洞的说教,是因为传统教学缺乏新颖的传授知识方法,而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自己精心制作一些课件,或者到网上下载一些视频,使学生从形象的画面中得到感性的认识,增加情感的投入。学生对此兴趣浓厚,而且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形成。如教学九年级《做守法公民》时,笔者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关于醉驾车祸现场和食品卫生问题的视频。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学生对守法重要性的认识深刻了许多。再如,教学七年级《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时,笔者精心制作了课件,课件通过图片和数据对比,反映了新旧社会的巨大变化。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很好地掌握了知识。

三、设计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性讨论练习

开展讨论活动会使思想品德课的气氛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如,对“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的讨论,如果仅仅就空洞的理论进行讨论,学生无话可说。于是笔者列举具体事例让学生讨论,如小悦悦被碾压事件中,肇事司机的法律与道德责任,路人的法律与道德责任,社会的文明与秩序建设依靠什么实现。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有话可说。在讨论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学习兴趣自然浓厚。但如果让他们死记硬背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估计有一半的学生会感到厌烦。

四、开展实践活动

现实生活与书本知识往往会发生冲突,比如环保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可是在现实中,破坏环境、铺张浪费的现象很常见。学生学过的知识不一定能用在实践中,因此教师要想法设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经常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如“光盘行动”,吃多少就盛多少,捡拾校园内的垃圾,随手关水龙头,积极参加环保宣传活动,发现身边有不文明的现象要加以制止。为了加强效果,教师可以评出每周文明之星,并在班级里张贴公布。

五、注意将思想品德课知识与热点相结合

网络热词内涵丰富,学生对网络热词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加以利用。如有一次下午上课,一个调皮的学生故意大声打哈欠,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破坏了课堂气氛。可是如果当时在课堂上对他数落一番只会导致气氛更加尴尬,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说:“这位同学太不给力了,能传递一些正能量吗?”学生都会心一笑,课堂气氛比之前更好了。“给力”“正能量”是网络热词,学生对此很熟悉,笔者加以引用,能让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是与时俱进的,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自然浓厚了。当然,有些带有贬义的网络热词不能乱用,还要注意不要伤害学生自尊心。

卢梭讲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激发起他对学问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厌学,教师讲得再好,他们也会感到厌烦。因此教师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把控好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的好老师。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热词品德课课件
热词
百度APP×呷哺呷哺:热词和火锅很般配
从“乌镇热词”看改变
【第九十七辑】97热词是由北京话衍化的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