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理实践研究

2014-10-20 15:43吴国财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活动

吴国财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应立足教育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利用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与实用性的优势,利用地理学科的认知规律——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地理实践结合起来。

关键词:学习兴趣;综合实践;地理实践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研究性、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活动,把地理实践作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贯彻综合实践的渐进、深入原则,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效。

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国家意志和社会需要的体现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是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学科的综合课程。

从国家角度分析,在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下,人口数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核心与关键是提高国民素质。因此,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人才培养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但我国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正如吴刚平教授所说的那样:我们只能培养打工仔,培养不出老板;只会解题,没有问题;只求稳准,不会冒险。为何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为何随着学校学习年限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逐渐丧失?为何幼儿忙探究,学生忙解题,成人忙休闲?

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高中生具有兴趣潜向发展,对模仿和探索持认同或厌恶感性化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净化正向发展环境,能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和发展,就能渐渐形成技能和特长,为人才发展打下基础。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立足于地理实践而不局限于地理

活动采取以学生为主,与教师指导、总结反思相结合的模式。对任何实践活动,教师都要加强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发挥好主导作用。但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则应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让他们去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要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增长才智,不断进取。

教师要耐心地加以启发指导,精心组织设计,将地理实践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实践活动,按活动范围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类。

校内活动主要有: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滑坡观测与预报、天文观测、教具制作、实践阅读、地理墙报、知识专题讲座或报告会、辩论赛等。

校外活动有野外观测、乡土地理调查(包括自然生物、经济、人文、环保等)、地理旅行、地理参观、测量与地形图绘制采集标本(包括岩矿、动植物、土壤等)。

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是以班、组、兴趣小组、协会等为单位,在时间上可以是长期的,如气象观测、滑坡预报等;也可是短期的,如地理展览、地理调查、地理报告会、主题班会等。

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问题

1.走出课堂,真实交流,增强德育效果

几年来,笔者发现,在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的各项综合实践活动中,师生间越了解,德育成效越好。在每次活动中,学生都远比课上更积极。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帮助,同时对于好学上进的学生进行表扬,增强了德育工作效果。

2.把实践活动当成玩,是任务,或是形式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学环节异化导致综合实践活动仅仅为活动而活动,即“只有活动,没有课程”。活动的设置丢掉了校本课程的本意,既没有反映地方、学校特色,又没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这种活动空有其表,毫无内涵,学生无所得、无所获,背离校本课程设置的初衷。校本课程中的活动必须是有规划、有设计、有组织、有评价的,必须是与学生的兴趣、意愿和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只有综合实践就可以,从教师到管理者都容易忽略学生活动的过程评价,以学生作品为最终目的,形成千篇一律的活动结果。学生的发展是多样化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总结与反思,而不能单一化。

参考文献:

张华.研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活动
“活动随手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