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社会化服务

2014-10-21 20:08关敏
学园 2014年34期
关键词:社会化文献图书馆

关敏

【摘  要】21世纪,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已成为热门研究话题。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开展社会化服务,找出合理的高校图书馆发展之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社会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33-02

高校图书馆是否需要面向社会开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进行了相应的讨论,进入21世纪,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已成为热门的研究话题。总之,无论出于社会呼吁,还是出于自身发展,高校图书馆都应考虑向社会开放服务,不能故步自封。

一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

1.具备公益性要求

高校建设与运作所需要的费用,除去学生续费缴纳之外,最主要的来源还是政府部门的支持,就算是民办高校,也需要一定的政府支持以及社会赞助。作为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中的书籍、数据库电子读物、馆内设施等,都是由学校列支,而学校的列支又来自于政府财政。所以,作为高校图书馆,就应拥有一定的公共性,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得到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2.方便社会公众学习,体现自身价值

根据社会需求,高校图书馆应适当地对社会开放,这样所拥有的意义非凡。陆士祯教授曾经这样表示,图书馆满足社会需求,就能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有利于公众的学习,同时,还可以满足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将信息的流通进一步推动,做好社会风气的优化,推动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此外,通过信息的传输,还可以加强高校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提升高校形象,促进高校管理水平以及信息化程度的发展。

二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1.社会和公众的期盼

作为高校,尤其是地级城市高校,一般来说都是区域之内的最高学府,而高校图书馆就成为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对于区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甚至是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社会公众也非常愿意看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此外,虽然广大群众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有一定的期待,更拥有强烈的要求,但是由于相应机制的缺失,导致校外读者难以得到高校文献信息方面的服务。在2007年,《国际先驱导报》与新浪的合作,进行了高校图书馆是否应向社会开放的调查,参与调查的一共有2000余人,有接近80%的公众希望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公众需要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所以,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是公众的愿望。

2.推进过于缓慢

虽然高校图书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面向社会开放,但是社会化服务方面始终伴随诸多的争议。就理论方面而言,围绕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否应持久、广泛地开展,研究者们进行了分析探讨,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进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有学者对此抱有疑问,甚至提出了反对。在实践环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推行也非常缓慢,始终游离在边缘状态之上。相应的调查表明,只有北京、广东、上海等地方实行了对外开放,但超过95%的高校只向本校的师生提供相應的信息化服务。

3.模式趋于多样化

虽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进程非常缓慢,但是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却是朝着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就共享程度的区别划分而言,具体模式有:(1)延伸式服务。在确保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能直接,甚至与企事业单位主动地联系,为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培训、产品的研发、市场竞争等提供具有一定价值意义的情报服务以及信息资源。(2)校地共建。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与协调之下,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可以进行合并,在合并之后的图书馆兼顾了高校与公共图书馆的两重属性,这样就能实现服务校内师生、社会公众的目标。(3)多馆联盟。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之下,高校图书馆可以同科研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建立图书馆联盟,这样也有利于社会化服务桥梁的架设。

4.层次较低,服务范围不够广阔

在社会化服务方面,近几年高校图书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存在服务层次低、服务范围不够广阔的问题,绝大部分高校对于社会公众提供的图书馆服务仅仅是停留在书刊借阅方面,并且服务的范围也是一般的读者。这主要是因为:(1)没能够开发并且深入挖掘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方面的资源,无法让服务深度从最基本的书刊借阅提升到中期的信息化服务,甚至于高级阶段融入用户的决策等信息的服务。(2)高校图书馆在服务重点对象,尤其是与地方的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有着关系的项目以及重大战略的跟踪化服务做得不够到位,导致高校图书馆无法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为重大项目投资建设、骨干企业,甚至于政府领导机关提供相应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以及决策信息等方面的有效资源。

三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展的对策

为了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更好地开展下去,就应该懂得多种方式的运用,并且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才能将其实现。

1.开展社会化服务需要运用多种方式

第一,立足本馆馆藏文献资源。由于纸本文献资源的价格以及采购资金短缺的双重压力影响,使得在采购文献资源时,高校图书馆仅仅能满足高校内部的教学科研工作。因此,在社会化服务开展中,文献资源就无法满足社会读者的个性化、多样化要求。但是,相比其他类型的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拥有更为先进的知识资源、设备资源以及教师资源。所以,借助这些方面,高校可以开展相应的大众化信息服务,如可以是学习班的创办、公益性的讲座、信息检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大众化信息服务的开展,有利于公民的文化素质以及文化修养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服务于公民精神文明建设,为和谐社会构建添砖加瓦。

第二,运用资源共享的方式。图书馆界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是资源共享,但是在长期发展中,我国图书馆形成了分割的局面,使得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等之间不能够相互来往,导致资源浪费,出现了过多的重复建设,也给读者带来了诸多不便。随着最近几年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将原本校际之间的限制打破,有效地探索了资源共享与传递等方面的事项,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考虑到图书馆性质根本的差异,使其在资源建设上存在侧重偏向,不过在服务读者方面却是一样的。所以,高校图书馆就可以与其他的图书馆相互整合,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并为读者建立出统一的身份识别标识,读者只要出具身份证明,就可以随意地进入各个图书馆的数据库中搜索相应的资源。只要将一证通行完善,无论读者拥有怎样的身份,通过简单的注册,都可以获得平等的服务,这样也可以在校外的读者群体中充分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第三,运用远程服务将社会化服务外延拓展。目前,高校图书馆想要实现对外开放,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高校图书馆首先是服务本校的师生,但是对外开放也意味着文献资源、设施等方面都需要与校外的读者进行竞争,就会出现利益方面的冲突,成为社会化服务受阻的原因。高校图书馆不可能容纳很多的校外读者,不过,建立数字图书馆就可以将这一困境规避。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凭借网络这一渠道,再结合馆藏优势,就可以将馆员丰富的经验优势发挥出来,再凭借远程服务的手段,就可以让校外读者查阅所需要的资源。并且,通过网络咨询、传递服务等远程服务方式,也可以将社会化服务的外延进一步扩展。

2.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保障机制

第一,资金保障。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会受到经费的影响,而经费的短缺主要表现在:馆藏文献资源受到经费短缺的影响;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建设受到经费短缺的影响;经费短缺还会造成人员的培训存在诸多不便。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就应寻求更多的经费来源,确保社会化服务能持续、顺利地开展下去:(1)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开展社会化服务,能够推动地方文化经济建设发展,政府部门就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政府部门就应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作为区域内文化建设的主要项目,从财政直接拨款,具体的金额可以根据社会化服务的工作量以及实际的效果来制定。当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共建图书馆、实行政策优惠以及信息工程项目的委托等补偿方式。如在四川省成都市的温江区,在几所高校内进行了公益性服务项目的招标,这样不仅可以将高校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同时也使公共服务的成本节约了。(2)服务收费。对于社会化服务当中由于信息增值所产生的成本费用,高校图书馆可以向读者收取一定的费用,具体的费用应该详细地制定出来,让读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3)社会捐赠。2010年中国的慈善捐款总额达到了700亿元。所以,可以将慈善捐款的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这样可以让部分的社会捐助能够流向高校图书馆。

第二,文献信息资源保障。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需要充足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作为基础。在进行资源采购之前,高校图书馆首先要调研校内外的用户需求信息,其中包含了阅读的范围、习惯以及喜好等方面,这样才可以让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更具针对性。充足的资源儲备,不仅可以避免影响到高校内部的读者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社会用户信息方面的需求。通过资源的共享建设,就可以将虚拟的馆藏资源的范围扩大。我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在1997年就提出了协作原则: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资源参加,这样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也提供了政策方面的依据。如全国性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CALIS,通过联机合作编目系统、文献传递以及馆际互借等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将全国范围内最大的图书情报系统文献资源的共享加以实现。另外,其余的地方也建设出了相应的体系,实现了区域之内的图书馆资源共享,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 结束语

总之,中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还处于初期的探索与尝试阶段,相比教学科研方面较为完善的服务,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实践环节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如社会化信息服务相互匹配的机制建立问题、社会化信息服务成本问题、社会化信息服务的知识产权问题等都是目前还在研究之中的问题,还需要业界人士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分析,才能找出更为合理的、满足高校和社会需要的发展之路,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乾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动力机制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2)

[2]岳艳明.珠三角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J].图书馆学刊,2011(6)

[3]夏婧、冯彦平、张晓燕等.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实证研究——以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4)

[4]汪聪、杨晓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

[5]任贵华、杨国祥.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价值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1)

〔责任编辑:林劲〕

猜你喜欢
社会化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去图书馆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