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2014-10-21 20:08白留艳
学园 2014年34期
关键词:政治教育

白留艳

【摘  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随着人们生活网络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它必将融入生活、关注生活、引领生活。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渗透体验性、选择契合性、多元同化性三个特征,与网络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  政治教育  生活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38-02

网络不仅是一种技术性的革命,更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交流和娱乐都与网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网络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也促进了各种不同思想的产生和传播,对人们的道德风貌、价值取向和政治态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网络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不断的生活化。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点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渗透性

内容越直白、目的越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越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使其产生抗拒情绪。由于网络具有公平性、开放性等原则,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恰恰能克服这一缺陷,其一般不会明确、直接地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在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变得更委婉、更通俗甚至更时尚。这样就避免了引经据典地直率劝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通常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融合,甚至可以将道德规范、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包装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对网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其不但注重利用网络平台营造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网络环境,还擅长利用网络传播集图画、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于一身的资源,这不但可以充分调动了网民的积极性,还使网民对其形式和内容有不可拒绝的吸引力,让网民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选择性

人们在生活中要解决众多的矛盾和选择,这种选择和矛盾来自环境的相互作用,必须依靠自己做出选择。网络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具有自主选择性的网络平台。网民在网络中可以主动、自由地进行选择,而不需要受到他人的支配。网络中的点击、查阅、浏览、评论等行为具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提高内容形式的可接受度,使网民能够在自主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仅要契合网民的生活、了解网民的需求、满足网民的利益,还要符合网民的兴趣和爱好。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从设计目标、设计手段和设计理念上契合网民的生活。此外,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传播上的优势,即具有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操作便捷、覆盖面广的特点,网民可以从中获得内容丰富、具有正面意义、数量众多的信息。为了提高网民的自主选择能力,必须让网民明白“怎么选择”和“选择什么”的问题。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同化性和多元性

每个网民对网络生活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因为每个网民都是以独特的生命形式存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由主动参与思想交流逐渐地取代了传统的被动接受的方式。每个网民不但是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生产者,还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从而让网民可以挣脱现实生活中的枷锁,抛开种种顾虑,真实地展现自我,自由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个体的差异也不会使网民像一群绵羊被人牵着鼻子走,反而是让网民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尊重和照顾网民的个体差异,并尽可能地使网民的网络需求得以满足,使网民的天赋和个性在网络中得以发挥。对网民不同需求的

满足,能使网民得到存在感和个性的张扬,从而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更加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够给人带来乐趣,因此在尊重网民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使自己的呈现方式能够对网民进行同化,使每个网民的生命潜能都得到激发。在网民的思想碰撞过程中对其进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从不同纬度和更深层次来影响网民,而网民的生活质量也得以提高。其不但会引发个体新的矛盾与冲突、困惑与迷茫,还会激发个体自我意识的期待和追求、新的感受和领悟。

二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依据

1.理论依据

生活包含了人的全部活動,在说明一切精神性东西时,可以从生活的第一性原则来进行,从而对精神性的价值和本质进行揭示,所有宗教、意识形态和历史原则莫不如此。因此意识形态无需对独立性外观进行保留。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活对意识有决定作用,而意识不能决定生活。因此,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生活理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了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唯有与网民的网络生活融为一体,并通过网络生活表现出来。

2.现实依据

第一,人的生活方式及其特点。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们的学习、办公、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都离不开网络。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人们获得了选择信息的自由。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少网民会对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有意识的自主选择。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必须与网民的网络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其生活化程度,只有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特点,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第二,人个性发展的要求。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包括创造性、自主性、自为性和能动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的流通性得到很大提高。新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人们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而那种传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已经无能为力了。因此,为了顺应人个性发展的需要,必须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让人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获得应有的网络体验和快感,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成为网络信息中的一种。这样一来,人们的个性发展需求得到了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也得到了传播。

猜你喜欢
政治教育
网络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
互联网语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新媒体时代下高中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高校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
文化自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定位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浅析初中生政治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策略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