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动手、动脑中上好生物实验课

2014-10-21 20:08张旭辉
学园 2014年34期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张旭辉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实验是在实验室内根据实验要求,把实验器械用具、实验物品按照科学操作规范来操作的教学活动。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占据重要地位,是把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的主要途径。学生在自己动手、观察、思考的同时能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  实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18-01

教师要想通过实验课使学生准确理解文本教学内容,增强自主动手操作能力,就要加大实验课的训练强度。首先,就要求教师把每次实验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归纳,在教授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使其快速进入实验情境;其次,教师要适时做好引导,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教师应做好生物实验课的指导教学,优化实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

一 明确实验目的

目的是人们采取行动的结果,而欲望则是人们主动探求事物的求知欲。因此,只有明确实验目的,才会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够,产生实验课就是玩和放松的心理,即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科学的实验态度。那么,教师要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在试验中明确学习目的、拓展思维空间、锻炼动手能力呢?如在教学显微镜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明确学习目的,我首先引出医生对病人进行救治时,要借助一系列的检查和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精密仪器的报告结果来掌握病人的病情、患病的程度,并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接着为学生介绍显微镜在农、工、医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完整的介绍阐述中明确学习目的,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关注到显微镜每一个旋钮的使用规范,在动手操作时也会态度认真地观察和记录切片上的结果,进而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多加思考、乐意动手的实验意识。

二 做好演示实验,激活实验过程

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为学生展示很多生动有趣、惊奇新颖的科学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因此,教师应注重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软体动物一课时,教师要把需要用到的素材河蚌提前准备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河蚌的内部构造和外形特点来介绍,它在运动时靠什么力量来牵引,贝壳背面的韧带起到什么作用,身体前后的柱状肌肉又是怎么样起到让两片贝壳闭合的作用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实验课,接着把几只河蚌放入水温为30℃左右的大烧杯中(烧杯内放置标准温度计),然后将烧杯放在三角铁架上,用酒精灯开始加热。随着水温的上升,河蚌的两片贝壳由闭合开始慢慢张开,待水温为35℃左右时,露出斧足。这时我请一位学生上前,用手触及斧足,发现贝壳立即合上,但是,不多久,贝壳又慢慢张开,斧足再一次露出。水温达到45℃时,让学生观察河蚌的变化,它的斧足为什么没有伸缩、愈合。让学生做出解答:在水温达到45℃左右时,热水会刺激河蚌的神经系统,使其神经麻痹,肢体也就失去功能。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在观察中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细节的好习惯。

三 亲身实践,实验室里“动起来”

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而学生实验则是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亲手直接操作观察和实验的平台。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品质,让学生在自主发挥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在教学鲤鱼解剖实验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对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和这节实验课掌握的重点进行梳理,以便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操作步骤明白实验目的。然后为学生边做演示边讲解操作方法,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们兴致勃勃,纷纷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左手握住鲫鱼,使腹部向上,右手持有剪刀,然后将剪刀从鲫鱼的腹面肛门处插入,慢慢剪开鲫鱼前面的腹壁,直到鲤盖下边缘为止。接着将鱼翻身,左侧朝上,用剪刀从切口两端向脊背方向开始剪,直至侧线,再沿侧线剪去鲫鱼左侧的体壁,接着剪掉鲤盖的后面部分,最后用大头针把剖开的鲫鱼固定在解剖盘中。这样鲫鱼的内脏就完好无缺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做好学生实验,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探究实验,实验室里“多思考”

探究型实验重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提出疑问并做出解答,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其动手动脑的能力。如在教学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课时,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让学生搜集有关鼠妇的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捕捉鼠妇,有利于让学生了解鼠妇的大致生活环境。我从旁观察学生如何进行实验,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做得非常好。学生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做出假设接着验证结果。学生將鼠妇分别放入涂成黑色的培养皿,用盖板盖住培养皿的一半,另外一半接受灯光照射。主要是为了使培养皿的一半处于明亮处,一半处于黑暗处。最后学生给出结论:鼠妇不喜光,趋于黑暗。通过探究实验,不仅让学生拓宽了思路,开动了大脑,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了课本知识。

总之,教师要想通过实验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开创探究式、研讨式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践的功效性,逐步优化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用实验来全面提升生物课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喜欢
生物实验教学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