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化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2014-10-21 19:57赵俊强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年24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微课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进入教育领域,微型化学习、碎片化利用等等理念不断涌现,促使微课程的应用成为热点。本篇文章在汲取他人先进理念及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微课程内涵及应用。

关键词:微课;医学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1 微课程的提出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了“微课程”,播放时间为“一分钟的微视频(Microlecture),其理念是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达到高度聚焦的一分钟学习体验。通过分析近几年用于教学和各种赛事活动中的微课得出其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选题思路。微课程的选题十分的精练,可采用课前导入,可针对关键概念教学,也可专门进行难点突破,或者课后的拓展,关键是内容指向性强,目标清晰。(2)时间控制。最短的微课程在1分钟之内,一般为5~10分钟左右。(3)教学内容展示。教学内容要突出一个或两个知识点即可。(4)资源运用。微课程多采用视频资料,可以是单一播放式的微课,也可以是交互式微课。其内容一定要展现简洁完整,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5)教学语言。语言非常准确,简明,精炼,辅以手势、表情、动画采等,富有生动和感染力,建议制作前预先演练几遍。

2 微课程设计技巧

在医学教学中使用微课程,能够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对某一知识点,如手术刀、肾脏等有针对性的学习,其教学内容立体形象,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对于高质量微课程需要从定位到形成作品进行精细的设计,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教学定位要明确。教学定位需要首选确定学习者,就学习者的水平和需求进行内容的选择,同时内容的选择还会影响多媒体素材的选取,一般内容的展示和素材的选取都是由易到难逐步进行。

2.2 内容的模块化。一次性处理的信息量过大会影响知识的意义建构,造成认知负载。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微课程的学习资源要凸显知识点单一聚焦结构化、短时间的原则,通过小模块化的方式来展现内容以符合学习者要求。

2.3 界面要简洁。如果要把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核心教学内容上,就必须减少界面中无关信息的数量,减少干扰信息。解说词准确精练,图文结构应大小适度等。

2.4 合理安排内容呈现顺序。有关研究表明,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适当的排序可降低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因此我们要对微学习内容材料选择和排序,进行适当的调整,目的是让学生达到减少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

3 微课程的教学方法分类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实践,结合医学院教学内容的特点,总结出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微课程:

3.1 问答类微课。教师可以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检查知识。多采用语言沟通来展现教学内容。

3.2 演示类微课。教师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此微课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演示教学需要时进行。

3.3 讨论类微课。学生形成微型学习共同体,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谈论法学习。

3.4 实习实验类微课。对于医学专业来说,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只有让学生亲眼所见,亲手所为才能加强学习效果。这类微课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

3.5 自主学习类微课。此类微课适用于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教学中实施学生主体,视频教学为辅助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动手制作兴趣与线下学习效果。

3.6 虚拟仿真类微课。随着虚拟仿真类实验室和3D打印等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制作出高技术条件下的微课辅助理解和教学成为可能。依托新技术创新教学方法的微课,将成为未来微课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医学领域,新技术与课程融合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提高教学效果得同时,可以节约教学成本。

4 微课程的录制手段

4.1 录屏软件录制法。录屏软件录制法是最为简单的微课程制作方法。基本方法是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录屏软件多采用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像专家等,按照教案,教师一边演示或进行各种操作,一边讲解。制作完成后用后期视频编辑软件进行适当的编辑和美化。

4.2 手写板或交互白板、专业录屏软件制作法。首先选择微课程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然后安装手写板或交互白板及其配套的专用笔等工具,使用演示软件(PowerPoint、几何画板等)对教学过程进行演示;利用交互白板(或手写板)自带摄录软件或专业录屏软件,录制教学过程和教师的声音;最后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后期美化编辑。

4.3 数码摄像机拍摄法。这是国内常用网络课程录播间和录播教室采用的常规视频采集。选择好主题形成教案后,摄像机全程进行录制,也可以多摄像头进行切换。

4.4 智能手机拍摄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拍摄像素以及分辨率的提高,智能手机制作微课程成为越来越多青年教师采用的手段,拍摄简单,操作方便。智能手机可以对纸笔结合演算、书写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也可以进行板书录制,还可以进行操作示范的制作与录制。但录制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画面的稳定性。

5 微课程引用实践与推广案例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领导对教育信息化非常重视,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活动,提高教师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各院系积极的学习和参与,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外语教学系组织微课程大赛,将重点章节内容录制为问答式微课,在教学中实现翻转课堂,让学生自习和预习。护理学院将手术护理操作编辑录制为实验类微课程,并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使学生在手机端可以下载、边观看边操作,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一些青年教师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制作讨论类微课,在讲授过程中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并制作微视频,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起到了非常好的示教效果。影像与检验学院,积极组织大学生制作学习笔记形式的微课,然后通过评比展示,和教师制作实验操作微课进行同时播放和比较,以达到教学相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效果。

2013年在校学生刘雁冰的《我身边的微型杀手——结核杆菌》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程比赛二等奖。2014年我院100多件参赛作品中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程比赛二等奖。

6 结束语

微课程作为目前大多数院校开始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和素材,具有短小精悍,内容多样,实用性强的特点,不仅应用于理论课,还将广泛应用实践技能课,社会公益课等等,加强对微课程的研究和倡导推广,并规范标准,将有益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獻:

[1]陈琳,王矗,陈耀华.终身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模式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04):41-46.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

作者简介:赵俊强(1979.10-),男,河南洛阳人,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医学信息技术。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