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2014-10-21 20:02周慧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师生思维

周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那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具有新的特点。

一、快乐的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内心愉悦的体验,是一种惬意、幸福的感觉。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学习着,就是快乐着。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快乐的語文课堂,没有教师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大声斥责;也没有学生的正襟危坐、唯唯诺诺、面面相觑。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教师的训骂、侮辱、嘲讽和体罚,也没有学生的恐惧、紧张、担忧和不安。快乐的语文课堂里,师生将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师生绽放的笑靥将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地阅读,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辩论。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思想的桎梏,没有传统的约束,没有条条框框,没有绳绳索索;有的是直率、坦诚、碰撞、争论、幽默,是自由精神淋漓尽致的舒展。质疑问难,不妨舌战针锋;兴之所至,大可手舞足蹈。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平等、自由、宽松、和谐谱写了一支快乐的“课堂进行曲”。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做到了以上这些,那么学习就是安全的,完全可以打造出“心”“奇”“异”“美”的语文课堂。

二、有效的

课前检测利于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课上展示有利于孩子获得成功感,提高学习的兴趣;板面书写有利于提升同学们汉字的书写规范;小组讨论交流有利于形成合作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的点评和补充,有利于让孩子们在学习中锻炼倾听和表达、质疑的能力;课后的巩固练习更有利于对本课知识的积累;老师的激励和精当的点拨、追问更有利于让学生们在平面交流的基础上达到更高的层次。在小组讨论时、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柳岸花明”的“顿悟”。课堂上“动中有节,乱中有序”,听、说、读、写融会贯通,在展示时,为了避免精英展示,菜单的设计和抽号的展示则解决了这一问题,课堂以学会知识和提升能力为最终目的,具有较高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生成的

以“小组合作”“对组交流”“聚焦展示”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淡化了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应提倡结论的多样化。

语文课堂上播下的种子,收获的可以是情感的升华,思想的启迪,价值观的引领……这一切不可能完全通过预设而实现。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的。因为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生成的语文课堂是师生双方心扉敞开、平等自由的心灵对话、情感沟通和智慧碰撞。课堂上,每一分钟都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教师要从关注预设的学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正视“阴错阳差”,重视“节外生枝”,珍视“灵光一闪”,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生成”激活课堂,语文课堂别样的精彩缘自于“生成”。充满生成的语文课堂将成为师生自由的精神殿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奇迹将在这里诞生。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稀释情感、淡化感悟、禁锢想象,进而扼杀创造的灵性与个性。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陷入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死胡同。一句话,没有生成的研究氛围,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成为一潭死水,并逐渐干涸。

四、真实的

传统语文课堂中,多少“美丽”的背后是什么?是千锤百炼、直至天衣无缝。课件的美仑美奂,花样的层出不穷,高潮的频繁迭起……现在的语文课堂真的太完美了,完美得无懈可击,让人叹为观止。然而,这样的语文课堂一旦背离了真实,那所谓的“观摩”、“示范”价值又何在呢?语文课堂不是“时装秀”,虚假的课堂不仅没有看头,还误人子弟。学生们在一遍又一遍地机械排练的过程中,究竟收获了什么?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理想的语文课堂必须远离演练、彩排、渗透,坚决摒弃“作秀”!真实的语文课堂不是完美的课堂,但是不真实的语文课堂就绝对不可能是完美的课堂,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最真实的课堂,这里有思维的碰撞,对知识的争论,对生命的不同的理解,是发自师生内心的,是生命最原始的课堂,一种“活”的课堂。传统课堂上的规矩很多,把天真烂漫的孩子训练成“年纪轻轻的学究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行为上的循规蹈矩导致思维上的亦步亦趋。思想上的框框条条太多,必然束缚孩子的思维,窒息孩子的创新精神。高效的语文课堂提倡孩子“思维无禁区”,让孩子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在这样的课堂中完不成内容是常见的,研究一个问题而耽误了其余时间也是正常的。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有着新的理念和特点,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总结,以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师生思维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