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归因分析和转化策略初探

2014-10-21 20:02张露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归因转化学困生

张露

摘要:学困生这一特殊身份的学生,目前在我国普遍存在,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而备受关注。教师怎样处理好与学困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成功的转化学困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研究学困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力图寻找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对教师如何转化学困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困生;归因;转化

目前,在提倡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时期,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学困生仍然存在并难于管束,这是很多教师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而言。由于好多教师往往对此群体采用不闻不问或劈头盖脸痛批一顿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厌恶的情感,这样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也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和对学困生的转化。

一、研究学困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教育对象的全体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许多西方国家为了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生产能力和科技竞争能力,都相继的把传统“尖子教育”的办学思想转变为国民教育大众化的思想,并制定了相关措施。我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素质教育的广泛适应性受到了制约,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学困生的大面积出现不利于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祖国未来的建设,同时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积极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其次,从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实际情况看,有些教师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对学困生的问题没有给予重视,有的虽然意识到了转化学困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由于教育方法或教育措施不当,也没能很好地转化学困生。因此,转化学困生是一个紧迫而必要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当代商品经济的冲击,使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改变,道德的缺失以及信仰危机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侵犯了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受到这种价值观影响的人们,偏向于把钱投到那些见效快的地方,而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则较少,认为教育投资见效慢、时间长,并且不确定是否可以收到想要的成果,同时还受社会上持“教育无用论”观点的人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地区,父母文化水平低,目光比较短浅,当看到别人的孩子辍学打工赚钱,特别是受教育程度低的比受教育程度高的赚钱多的时候,更倾向于让自己的孩子辍学出去打工挣钱。这种情况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青少年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没有用,产生想辍学打工的想法。

(二)学校原因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授给人们知识和技能,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因此,对于学困生的形成,学校有着不容推卸与否认的责任。学生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教师缺乏反思,教学出现盲区;教师教育方式不当;学校对学困生管理方法不当等都对产生学困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家庭原因

“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处于家庭环境的教育之中,所以家庭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家长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父母与孩子存在代沟,沟通交流困难,家庭疏于管教等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也是造成学困生形成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四)自身原因

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及学习态度。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不思进取,缺乏学习兴趣,不认真学习,喜欢上网、玩游戏,耗费过多的精力等都是由于青少年自身原因所造成的学习基础薄弱久而久之成为学困生的结果。

三、教师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一)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榜样作用,应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给学生做一个好的表率,而这就需要教师要坚定职业道德信念,因此教师只有提高自我修养,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示范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品格的塑造者和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要想成功的转化学困生,必须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适应角色的转变,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及习惯,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教师标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二)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分析其行为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多与学生亲近,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产生某种行为的真实原因与心理动机,有的放矢地采取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学困生的自卑心理,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多指导、多帮助,经常和学困生谈心,举办一些树立自信、克服自卑的主题班会或活动,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针对学困生的胆怯心理,教师要采用鼓励教育的方式,适当的增加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并创造一些机会让学困生敢于在公共场合发言,从而逐渐克服胆怯心理。针对学困生的压抑心理,教师要耐心、细心地帮助学困生把基础搞好。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学困生设定一些阶段性目标,这些目标要贴近他们的基础,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当他们完成一个阶段目标时,要及时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认可。

(三)学校做好和家长的沟通与协作,为转化学困生形成合力

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成才影响深远,而父母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转化学困生需要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彼此形成一致的意见。做到双管齐下,能够很好地帮助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这可以使家长走出子女教育的误区,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又能增长教师自身教书育人的经验,使教师能够有所提高。教师与家长的相互协作有助于帮助学困生排除心理障碍,能更好的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王威峰.青年教师转化后进生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 .

[2]王宇琼.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8卷第2期,P20—21.

[3]陈海军.关于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点滴尝试[J].科技信息,2007年,第25期:P139—170.

猜你喜欢
归因转化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