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施“杜郎口模式”的思考

2014-10-21 20:08杨淑云
学园 2014年34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杨淑云

【摘  要】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杜郎口中学在基础教育改革探索中创立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336”自主学习模式和“10+35”课堂时间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保持了升学率,被誉为“新课程改革的典范”。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杜郎口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97-02

一 什么是“杜郎口模式”

杜郎口中学实行“336”自主学习模式和“10+35”课堂时间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3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的3个模块:预习、展示、提升;课堂展示的6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一堂课中,教师只讲10分钟,其余35分钟交给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立体式就是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学生、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拓展、演绎、提升;快节奏就是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预习模块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对自己找出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做准备。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总结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利用正式课时,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课,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通过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问题和学习目标。

二 “杜郎口模式”的可行性

1.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其实施过程:强化预习,分组学习,课堂展示,适时点拨,总结拓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杜郎口教学改革一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展现教师引导,开放讨论,学生争先恐后发言的生机勃勃场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些理念表明杜郎口教学模式是生成性的有效教学。

2.教师分派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教學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列,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可以说是确立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明确最近发展区,设定教学目标,需要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共同合作。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获得相应的预期时,学习者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产生持久学习的动机。

3.传统的教学是先教后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教师的教并不等同于学生的学,只有鼓励学生去学,才是保证学生学会的前提。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查阅相关的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杜郎口中学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专门设置预习课。在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自学新课程,做笔记,初步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这种做法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牢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置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加强了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责任感。

4.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

接受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是概念的同化过程。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寻找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在“杜郎口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地探索知识,发现新问题,可以得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这符合新课改变接受式学习为发现式学习的要求。

三 对“杜郎口模式”弊端的几点思考

“杜郎口模式”有自己的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值得我们探究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很难得到全面发展,容易导致偏科现象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展示环节,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遇到学习难题时,可能只是看一下参考书,抄一下答案,并没有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在合作小组中,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等级,好、中、差搭配。这就使学习较差的同学在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自信的情况下会把积极发言的机会让给学习相对较好的同学,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成绩好的同学成绩更好,差的同学成绩更差。此外,对于他们比较擅长的学科,就会积极发言,比如文科类的学科。对于理科类的学科,由于知识储备量有限,很难做到积极发言。这样容易导致偏科现象。

2.学生个体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障

展示课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十多年成果的展示。展示课上,参观者﹑访问者﹑教育者、学习者,人人在动,伴随着讨论声﹑问话声﹑讲课声﹑读书声。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单位时间内的大容量,高效率,令人耳目一新。不可否认,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但是这种课型也存在许多问题:展示课不应作为一种单独的课型与预习、反馈并列,应寓于各种课型之中。只是为了展示而展示,就会给师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浪费时间和精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应把课堂的有限时间用来讲解重点难点、做题的关键,而不是大量的板演展示。给师生更多储蓄本领的机会。上课需要动,更需要静。大多参观学习的人和师生混合在一起,许多嘈杂的声音混合在一起,难免会影响学习效率。中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其注意力保持时间有限且极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分散。

3.弱化了教师的作用

在一堂课中,时间几乎全交给了学生,教师在一旁静静待着。新课程明确规定,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仅是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上,发挥正确的引导、督促作用。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很难有效发挥。

四 结论

“杜郎口模式”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改为预习课、展示课;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展发现学习,其成功的经验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顺应了教学课程要不断改革的趋势。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但它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模式的僵化、理念的空泛等诸多问题需要反思和解决。对于这个模式,要善于发现、正视、解决问题。在展示课上,要突出重点,缩短学生展示学习结果的时间,留给教师足够的时间来讲解学生展示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课堂总结。要明确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前进的方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

1.转变教学方式,使之灵活多样

不局限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使杜郎口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运用不同的模式,使之符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首先,教学方法多样化。在讲授的同时,适时点拨,使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外,还应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育时空的限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與创新的欲望。最后,开展实践教学的多样化,完善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2.变革管理制度,有效发挥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杜郎口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相对增多了。要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以及教师备课的内容,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外活动时间,教师有合理的休息时间,不占用师生更多的课外时间,不增加师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李炳亭.杜郎口“旋风”[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5]欧阳芬、黄小华.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6]陈改霞.杜郎口模式的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